《人生》读后感800字

关键词: 人生读后感,人生读书心得,人生
曼萍0 分享 时间:

人生不仅是路遥的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名著。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述了高加林回归土地、离开土地、回归土地的人生变迁过程,构成了他的故事框架。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小编收集整理了《人生》读后感800字,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

《人生》读后感800字1

《人生》讲的是主人公高加林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高加林是一名在农村环境下的知识分子,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做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既能体面的展示他的才能又可以让他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是好景不长,村长高明楼的儿子高中毕业无事可做,高加林被替代了下来。正当他失意无奈被迫重回土地之际,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刘巧珍闯入了他的生活,在善良的刘巧珍眼中,高加林就是一个完美的化身,她不顾村里人的指指点点,向高加林表白了,故事看似正在向人们料想的结果发展。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惊喜和机遇,当兵走了几十年的叔叔荣归乡里,这为高加林提供了一次回到城市的机会。在城里,高加林重遇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一个活泼开朗又能在事业上帮助自己的现代女性,高加林经过惶惶不安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了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分手。

选择总会付出代价,因为黄亚萍的恋爱自己被情敌张克南的妈妈告到纪检处查到“走后门”,高加林再次被命运作弄了,不得不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土地。善良的村里人并没有看他的笑话,家乡人给了灰头土脸的他各种安慰,德顺爷爷用朴实的话语为高加林找回自信,已嫁为人妇的刘巧珍一把鼻涕一把泪在高明楼面前为高加林央求工作……

读完《人生》,给了我一些想法。

人生,有时候需要妥协,在高加林被辞去农村教师职务之后,他不得不向村长高明楼低头哈腰,放弃“清高”,求得一份“掏粪工”的工作;面对现实,不得不卖白馍换取买油盐。还要在清苦的生活中避免与同学相遇暴露自己的不堪。

理想从来不乏浪漫与传奇,当理想照进现实,我们或许只能去适应现实,向现实妥协。抱怨、牢骚并不能改变适者生存这个铁律,向现实妥协是一种智慧,也考验着人们的勇气。

人生,要面临很多选择。如果高加林经受了生活的考验,坚强能干的巧珍是他幸福生活的不错选择;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放弃巧珍的同时是告别了粗俗底下的农民生活,高加林也将迎来他更为广阔的未来。

人生,要学会珍惜和感恩。面对朴实的乡亲给他的各种安慰、善良的刘巧珍对他背叛的包容、德顺爷爷为他在村长面前斡旋,高加林趴在热情的乡土上大声痛哭。

现在,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它驱使着人们追求更大的权益,是人们自我提升的源泉。但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很多岔道口,我们不得不让自己的人生本源、价值道德和理性思想反复斗争而做出抉择。走过之后,回望自己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回忆,我想这就是《人生》要带给我们的真谛。

《人生》读后感800字2

读完了路遥先生的代表作《人生》,感慨良多!当年大学时候读他的成名作《平凡的世界》算是浑浑噩噩,现在过去了大概有十五年了,再读他的作品,似乎读到了他身上特有的那种黄土高原的气息!让我有种去看陈忠实先生《白鹿原》的欲望,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拥有很多共同的人。

读过这本书第一个感觉就是干净,不拖泥带水,读起来相当舒服!黄土高原的质朴跃然纸上,梦想与现实总是会有距离,恋爱与结婚也不是一码事,但不管怎样总要把双脚踏在这个真实的土地上。生活中让你苦恼的一面,总蕴涵着种种甜美;让你轻松的一面,总有藏着种种你忽略的不堪。这本书叙事并不复杂,甚至在我看来似乎过于简单:主人公由民办教师转为务农,而后又去县城当记者,最后由于被揭发回乡!情感段落也很简单:由于心情压抑与爱慕自己的女孩恋爱,到之后的为了灵魂上的沟通与前者分手,与曾经的同学相恋,到最后的由于回乡的再分手!能把人性和社会的复杂简化到如此简单的故事中,并且把故事讲明白,再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本就是一种水平!

这本书创作与80年代初期,当然也印着鲜明的时代烙印。首先是写作手法上,文中有些地方:“高加林的悲剧包含诸方面的复杂因素——关于这一切,就让明断的公众去评说吧!我们现在仍然叙述我们的生活故事。” “他折一枝柳树梢,一边走,一边轻轻抽打着路边的杂草,心想:他回到村里后,人们会怎样看他呢?他将怎样再开始在那里生活呢?可是现在……他忍不住一下子站在路上,痛不欲生地张开嘴,想大声嘶叫,又叫不出声来!他两只手疯狂地揪扯着自己的胸脯,外衣上的钮扣“嘣嘣”地一颗颗飞掉了。”按照现在写作的处理方式可能就不会加入作者的旁白,也不会太清楚的来用“心想”来直接的表述,这样故事的叙述可以更加的平稳,更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当然,这也是先生的第一个可爱之处。然后是对于时代的理解,在那个年代,政府人员、父老乡亲、亦或是工作伙伴,整个的大趋势都是正直无私、单纯可爱、团结友善的,对生活在新世纪的吾辈只能呵呵了。对于这种内心对社会趋势的理解,是先生的第二个可爱之处。真心的希望人生能像《人生》一样简单,在不堪的时候,更多的感受是生活的美好。

前段看到“简书”上有一篇叫写书并不复杂,我真心不敢认同,我感觉写书不是套路,写出一本书出版并不难,要是写一本书能把自己对于社会与人生的理解提炼出来融入故事中,似乎并不容易。真正能让人称的上先生的作家是不是应该对眼前有深于常人的洞察,并且能印于纸上,让读书的人略有所感呢?读书是大众,写书也在大众化,但用心读书,用心写书似乎不那么大众了吧,用心写大众能读懂的小众书似乎更加小众了吧!用金钱和畅销量来衡量文学作品,总感觉不是那个味道。

《人生》读后感800字3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秒。

在大山里面,有一个心怀大志,一心向往城市与自由的年轻人高加林,还有一个朴实善良,脑子灵光但没上过学而略显低文化的年轻姑娘刘巧珍。他们俩身边,有一群性格各异的人,加林的母亲和父亲对他宠溺,而身边的刘之本等人对他却是冷眼无视。他有着顽强的精神却被迫仅以耕地的方式去获得地位、获得在村里的尊重、获得一个正常人的称号。高加林生活在这样一个矛盾的地方,但是矛盾中又给高加林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与巧珍的相遇让他享受到了爱情,让他的心不在局限于耕地的痛苦当中,而且在向现实乞求的转角,阻止了高加林往错误的方向一直走去。巧珍代表的,是所有人都代表不了的自由和善良,她恳求高加林,让他在极其局限的情况下找到了精神的力量。他开始得到了机会,是高明楼为他走后门找到了报告员的职位,这让他开始得意忘形。高加林逐渐喜欢上了高中同学邓亚萍,二人开始相爱,但始终是沉醉在由仰慕组合成的恋爱感觉,缺乏自由和善良。没有这些的支撑,高加林的未来变得越来越迷茫,最后因人举报,一下子回到农民,重新开始了他的闯进城市之路,多了一份真实,不在向往虚假的自由。

说了那么多,造成高加林这种命运的原因有很多,一种压抑的社会环境下,一种自身精神也没有的整洁的条件下,才会使高加林失去了最后的胜利。他追求了虚假,高加林没有自己真正追求的社会目的,没有真正的爱情观。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是不会有这样的结果的。自由,平等,和谐,富强,民主,文明,诚信,友善,法治……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追求,这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社会目的。一个农民,他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他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他能够活得出色,像高加林这样的文化人,更能获得出色的生活。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我们似乎从不在意,但生活中的处处体现。我们向往着衣食无忧的未来,向往一种自己做主的生活,这就是富强民主。喜欢与人交往,行为文明,这就是文明和谐。在社会受到不平等待遇,有法律保护,这是公正法治。保护国家荣誉,坚守自己的岗位,这是爱国敬业。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要做到的就是文明和和谐,爱国和敬业,诚信友善。国家层面就是富强民主,公正法治,自由平等,高加林处在一个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我们则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我们应正视这种正能量,正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引导我们,为我们的未来营造良好的环境。

79512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