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活着读后感500字(2)
推荐文章
他以为凭借赌钱就能发家,可惜败完了家产不说还赔上了祖宅,祖宅没了家自然就散了,可命运多善待他,家珍为她生了凤霞,眼看着好日子就要过上了可突如其来的却硬生生的拆散了他们,就这样从幸福到了活着,从活着又到了幸存。
福贵被抓去当了兵,连母亲的最后一面也没看见,欣慰的是家珍生了儿子,可儿子害怕他,因为没见过爸爸。这是怎样的时代?或许福贵没想过,家珍也没想过,凤霞也没想过,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还被带上了正义的帽子,可追随者们不看人心只看帽子,容不得你去想,更容不得最底层人民的反抗。
生存与幸存就像硬币的正反面,可惜死去的人连硬币都见不到,更何谈幸福。而福贵命长就这么一直生存、幸存、生存、幸存………或许活着就是他的幸福。
他知道自己的错误便重新做人,他知道家珍的病重便不让她下地干活,他知道儿子是好心献血死的就没有杀死春生,与春生的最后一次见面告诫他千万要活下去,要活下去,他知道女儿有人家要便高兴地合不住嘴,他知道自己的亲人们一一离去却仍旧坚强的活着,哪怕是一辈子跟老黄牛相依为命也还是活着。
一双如何看待世界的眼睛和一颗如何运转的心,决定着活着的态度,如果时代注定活着要命途多舛,那就利用好剩余的日子,因为生命的价值不被时间所束缚;如果时代注定活着会一帆风顺,那就勇敢前行回报那个值得你付出的时代。
我们不能改变时代改变命运,但可以思考我们一路走来留下的脚印,有深、有浅、有直、有弯,这些脚印仅仅是我们的过去,一场大雪过后,我们会踏出新的脚印。活着就是对逝者最大的宽慰,活着就是对期盼者最大的支柱,活着就是崭新明天的资本。
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2022年初中活着读后感500字篇6
我沉浸于一个奇妙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我紧紧的跟着一名男子,看着他放纵无赖,败光家产;看着他遭受苦难,浪子回头;看着他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最后又看着他与一头老牛一起在生命暮年中相伴而活……
这个男子,名为福贵。
从书本世界中醒来,才发现自己的眼泪早已落至页面,浸湿了纸张。我的心软的一塌糊涂,可背后却又不经发冷。坐着的平等描写实在太过真实,而我也经不住内心的蠢动,在恐惧和好奇中,探寻着书中故事。
我认为富贵生活的很累,他输光家产后父死,妻离。终是开始下田去干农活——不然他活不下去了。一人种五亩田,想想都辛苦,何况这人先前还是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我本以为他是坚持不了的,可他的心却又踏实了下来,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正如他娘说的,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人就是这种情绪化的动物,活得高兴了,再累又有什么?
福贵的人生是苦是惨,可里面也有着无数细小的温情存在,正是因为这些温暖,才让他眷恋这个世界,不想放弃活着的希望。他之前活着,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之后活着,是因为只有活着才能拥有足够的时间回忆往事,那些辛苦的和快乐的事。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活着呢?为了学习,为了陪伴对自己重要的人,为了享受这世间的美好,还是为了承担自己身上的责任,为了报效给我们提供保护的祖国?我心中的答案还有些模糊。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相信,我总有一天会明白自己活着的意义。
福贵活了很久了,他醒悟后一直挣扎着活着。战争,改革,饥荒他都经历过了,他把他的亲人,所有的亲人都亲手埋在了地下,可是他还是没有死。其实人一死很容易,可不死也是容易的。福贵说过,一个人命在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我认为,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是可以的。一个人要是真正的不想死,那就怎么也死不了。
人求生的意志是强大的,有人说,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这看似平常的东西,却少有人真正拥有。
举个例子吧。身患绝症的病人有两种,一种是积极向上,配合治疗的。这种人对人世还有眷恋和希望,往往会得到好的治疗结果。另一种人怨天忧人,自怨自哀,最后竟郁郁而终,而并非因病死亡。难道说这种人就没有求生的意志吗?难道他就不想活吗?不!不是这样的。我觉得想活并不等于拥有求生的意志,拥有求生的意志,你就可以抵制身心上的痛苦折磨,而如果只是想活着却不能忍受苦难,也终将死去。书中的春生就是这样,他答应了福贵要活着,可却忍受不了严刑吊打之苦,最终上吊而死。
纵然人生不可避免苦难,但生命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我们不应该被挫折战胜,所该做的,应是好好呵护生命中的美好,活在当下,努力去活。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吾曰:“匹夫不可夺生之意志也。”
2022年初中活着读后感500字篇7
对于看书,有的人会喜欢先看评论了解个大概,再细品文章的内容,而我更喜欢自己赏析领悟文章,用这种方法去品味文章的细腻,获益良多。
经典是不变的永恒。我前前后后共读了三次余华的《活着》,每一次阅读后我都感触颇深。这篇小说讲述了福贵这个男人年少赌博败家,中年生活艰苦,亲人相继离世,最后只剩下他和一头老牛相伴继续走剩下的人生的故事。这其中交织杂散但又血淋淋的悲痛,让人落泪难尽。
全书显现的主题是“忍”这一精神。或许余华秉持着人生多磨难,事事皆艰辛的写法,让福贵忍受向龙二借田的屈辱;忍受有庆、凤霞、家珍、二喜、苦根一个个从身边死去的痛苦;忍受没有家人的孤寂。也许是这份“忍”让他参悟了人生,让他能够轻松的谈起往事。“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是他留给自己和后人的警醒。
“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成长必须学会的东西。我们必须学会“忍”即处事临危不惧,采取积极避其锐气,迂回化解的办法解决问题的冲突。“忍”让我们学会了谦虚,让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忍”让人受益匪浅,忍住小脾气,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忍一时风平浪静,也许你需要忍受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也许你会感到很难受,但它能让你驱使自己变得更强大,这就是“忍”的力量。
福贵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农民形象,他身上有着勤劳、善良、任劳任怨、乐观、坚韧、、正直的优秀品质。余华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真正的英雄。当这部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我们应该学会感激,正是像福贵一样的广大农民任劳任怨为国为家默默付出才有了如今的和谐与繁荣。我们也应该学习福贵活着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磨难,即使命运坎坷,也要坚持走下去。
其实在我看来,书中还显露着浓浓的爱与守望相助。家珍没有因为福贵生活落魄而抛弃他,福贵虽然因为生活贫困把凤霞送给别人,但最后还是不舍得把她送出去,因为那一份“就算全家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的亲情已经深深地捆住了福贵。福贵一家是经历了大风大浪,我想正是他们之间的爱如此之深 ,才让无数人在看到他们生离死别时悲痛万分。当活生生的有庆变成一具冰冷的死尸时,我想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只是亲人已经逝去,爱也无法挽回罢了。
《活着》中的“忍”的精神品质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连绵不断生生不息,哺育了中华民族,也为世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甚至闪耀出更为明亮的光辉。我们要坚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星火相传,永不断绝。
后来,我发现看评论摘要并非无所得,它能给我第二次的情感回味,也能让我了解别人对于这篇小说的看法和理解。的确,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思想的交流恰能更好地促进文学的发展。
2022年初中活着读后感500字篇8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个年轻生命难以驾驭的题目。同样是一本薄薄的让我只用了一个午时就读完了的书。巧的是读了几页便发觉心这本书为背景的电视剧我竟看过,这让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书的含义。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终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是这样,他还是友好地应对世界,一切伤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变得那样的平淡。也许当我们的生命已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会做到安下心去对待,才会做到清醒的重新认识所有的事。我想起陆幼青的死亡日记,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边缘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对世人讲述一切。
读到家珍死去,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离死别中最宁静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后乔峰抱着她的尸体的痛器失声,想起陈家洛听闻心上人香消玉殒后流下的懦弱眼泪,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绝,我想人活一生,总要承受这样的击,而多年之后,当身边的人一个个全都被岁月带走了,那时的我们也许真的会选择一种平静,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沧桑的经历,浇铸而成的。数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能够应对着一塘残荷将过去的伤痛记忆娓娓道来,我对自已的过去是否清楚地明白并且敢干应对,我不敢说。
这个世界的确不公平,有人能够享尽荣华,有人却要像富贵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着血汗过完一生。应对这样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劳,甚至我也说不清到底该怎样做,我应对的是无法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无奈和内心与现实的强烈,盾,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一面应付着现实中的琐碎,而在内心寻求思想上的解脱,但不管怎样,我始终期望自已能对世界友好,尽管天性中的倔强与后天构成的反叛也许会导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可是是个过程罢了。我只是期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的去实现它的价值,到了那一天,但愿我能带着平静的微笑向世界道个别,也对身边的人说声再见。
2022年初中活着读后感500字篇9
看完了余华的《活着》,它使我受益匪浅,无疑是心灵上的起伏。《活着》实际讲述的是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经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的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它富于的内涵和哲理太过复杂,非三言两语能够诠释清晰的,我也只能说那么一点点感悟罢了。
这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成长于解放前期,经历了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新中国成立、大跃进时代、时代、改革开放初期,他的一生实则是现代中国的演变史。虽然故事情节以他及他的一家为主,但反映出来的场景确是多方位的,他让我们见识了战争的残酷,见证了神化的中国,更让我们此刻的年轻一代了解什么,也更清晰的了解这个社会,了解人生的意义。
《活着》把人生的所有苦难都施加在福贵老人的身上。福贵的一生,从富家子弟到家庭衰落,在这期间,他开始成长。从未把父亲当回事的儿子第一次听见了父亲的呻吟叹息,开始自责;一向对妻子不屑一顾的丈夫第一次看见了妻子的辛苦劳累,开始忏悔。生活构成的巨大反差,使福贵努力的重新生活。当他看着一个个亲人离自我而去的时候,心底实际是在滴血,是在哭泣,但他仍然挺过来了,依然乐观、豁达的应对人生。
其间那种艰难的生活,真的不是常人所能担当、所能忍受的,但福贵能够把生死看的比什么都淡,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无边无际的忍耐里包容一切,以致再大的苦难来临,福贵也能将它消解于自我的忍耐之中。在福贵年近古稀之时,整日以一头耕牛为伴,他却没有一丝的沮丧,在他的脸上,我们看不到生活有多么的不好,也看不到他对世道的一点厌倦,对于福贵而言,苦难已经消失于无形之中,他的内心有的只是道禅思想中那种应对生活时的超然和平静。
印象很深的是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的。余华的这句话是直刺人心的一笔,读后感让人对自我的活着进行了反思。在我的理解中,至于我们为什么要活着,是因为人要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提高,活出精彩活出自我,实现自我的目标而取得伟大的成就,又正如胡适所说:“生命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们赋予它什么意义,它就会拥有什么样的意义。”
《活着》确实被赋予太多的内涵,活着本身就很艰难,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完美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