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读后心得体会600字
《草房子》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江南水乡一个动人动情的童年故事,你看了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关于草房子读后心得体会600字,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草房子读后心得体会600字1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这些都出自于曹伯伯的纯美小说《草房子》。文弱聪慧的纸月,小小年纪便挑起沉重的担子;在困苦中奋斗的杜小康;执着的让人心寒的秦大奶奶;忧郁的温幼菊;可爱乖巧的柳柳;善良而心里又有着奇妙想法的桑桑。作者对他们的描写,总是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草房子》写了一个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每读完一个故事,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一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故事中最撼动人心的莫过于秦大奶奶。她是书中最顽固的一个人,在油麻地生活了几十年,房子龟缩在小学的西北角,是学校的一个污点,学校花费了十几年也没能将她赶出校园。在当地人的眼中,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总在学校里搞破坏。然而在一个春季,她冒险救了落水的乔乔。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顾下,半个多月后才勉强下地。从此,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动离开校园、用拐杖赶走闯进校园的鸭子,她竟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不慎落水而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感动之余,我不禁想;是什么使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什么使她为了一个区区南瓜不顾眼前白花花的河水?是什么使她在垂暮之年发出人性光彩?是爱!是油麻的人的淳朴,是油麻的人对她纯真的爱。也是她那颗感恩的心。关爱、纯朴、感恩······写了秦奶奶完美的最后一笔。
《草房子》魔力般吸引着我,荡漾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闪耀在每个主人公身上的人性美,使我不禁赞叹这极致的美。
草房子读后心得体会600字2
我喜欢的书有很多,如《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老人与海》等等,可是我最喜欢的当属曹文轩的《草房子》。
这本书主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每读完一个故事,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明白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六年中,他亲眼目睹甚至是亲生经历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撼动人心的故事:他和纸月之间毫无瑕疵、干净透明的感情;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作斗争的悲凉与勇敢;残疾男孩细马的善良内心和他对尊严的执着坚持……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本书的特点就是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是那种既让孩子喜欢也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书中最让我佩服的是杜小康。他曾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长在高大阔气的红门里。一夜之间,他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学习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和父亲放鸭子,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但一直生活在蜜罐里的他,在苦难面前表现得分外勇敢和坚强,他没有放弃生活,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坚韧之后的美丽与优雅。杜小康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告诉我们:苦难来临时,我们不能逃避,而要满怀希望,微笑面对。
我喜欢《草房子》,因为它赠给我许多人生的道理、给我的启发太大了!希望大家都来读一读。
草房子读后心得体会600字3
放假了,我非常高兴。但是寒假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老师家度过,去那里必须学很多东西,所以我会觉得很大压力。我最喜欢老师在放学前读半小时故事给我听。我们正在读草房子,其实这本书我听过,但读的没感情,所以我就叫老师再读多一次。
草房子的主人公是桑桑,他是油麻地小学校长的儿子。桑桑做事有一点随意。我举个例子,有一次桑桑在地里摘了一根萝卜,他用手一擦就吃。桑桑还有平常小朋友都有的那种性格,就是爱玩。桑桑虽然没什么钱,但是有自己独特的游戏。每当桑桑做一件比较神秘的事情,他就觉得很紧张。他还有一群鸽子。我觉得这群鸽子很无辜。当桑桑高兴的时候鸽子就有很多东西吃,可是桑桑不开心的时候鸽子就要被主人用砖头来砸。
杜小康是油麻地最富裕的,他并且是桑桑班里的班长。他家是开杂货店,所以很多小孩子都怕杜小康,因此杜小康就很傲慢。杜小康一开始是桑桑的肉中刺。但是过了不久他们就成了一对好朋友。
桑桥是油麻地小学的校长。他很爱面子,所以桑桥在小学生心目中简直是个恶魔。
我最喜欢看的那一段是在第一章里。这件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小镇要举办一次表演活动。油麻地也参加者个活动,他们是表演屠桥这个剧本。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一个秃头的同学说我来试一试。可是老师犹豫了,因为这个同学在之前的体操比赛中脱下了帽子,引来不少人来看他的头,所以搞得整个会场的秩序大乱。但老师没办法只好将那个同学来试一试。谁知道那位同学想将功赎罪表演得很认真,所以油麻地小学在这次活动取得了好的成绩。
这本书适合不同年龄的人看,小孩子看了觉得很搞笑,年轻人看了懂得如何对待不同性格的孩子,老年人看了会想起充满乐趣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