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书感悟700字范文

关键词: 瓦尔登湖读书感悟,瓦尔登湖读后感,瓦尔登湖
益淇0 分享 时间:

当我们在读书与思考中,流连在每一条真理、每一个美好思想、每一幅富有震撼力的场景之中时,那正是将“小我”提升到更高层次的理想与信念之时。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关于瓦尔登湖读书感悟700字范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瓦尔登湖读书感悟700字范文1

很惭愧,对于这本璀璨的不朽之作,过去我只是从有关的书刊上看过一些介绍。在老师的推荐下,暑假里我的手中就有了这一本徐迟先生翻译的修订本。

正如徐迟先生在序中所说,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

“我引以为容的是,有一来客用黄色胡桃叶当作名片,并在上面写下了几首斯宾塞的诗,我把它当做我的陋室铭:

‘人们来到这里,充实了小屋,

不需要多余的款待;

休息就是盛宴,一切顺其自然,

最崇高的心灵,最能怡然自得。’”

“我希望我们的农夫在砍伐一个森林的时候,能够感觉的那种敬畏,就像古罗马人在一个圣林里间疏林木以使其透光的时候所感觉到的敬畏一样,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森林是属于一些神灵的。”

“有一千个人在伐着罪恶的枝桠,却只有一人在猛砍着罪恶之根。”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梭罗在《瓦尔登湖》详尽地描叙了森林中的自然环境和他在瓦尔登湖的生活。他来到了瓦尔登湖,“是因为我希望能谨慎地过活,而对生活的基本现实,看看自己能否学到生活必定会教我的东西,以免临终时才发现自己原来没有生活过。”7月4日,恰好那一天是美国独立日,他住进了自己盖起来的湖边的木屋。在这木屋里,这湖滨的山林里,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且梦想着,他独立地生活。

他在书中写下如何建筑木屋,种豆,锄草松土,阅读或者在雨后穿越荒凉的旷野和沼泽,以及在黄昏中逡巡在的门口,隆重地守侯那些决不会来的客人。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观察记录。梭罗在这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观察鸟类、动物、花草和树木的变化,以致于很多的人误将此书理解成一本有关自然的文献,而忽略了其中的美感。

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千年如一。风中山毛榉的甜香,赤杨或白杨摇曳生姿,豆子的柔美吟唱,贝德福或康科德的钟声,遥远山脊上的微蓝,古代的醉鬼和宴饮者的顽固的精灵,菲茨堡铁路上呼啸而来的汽笛,在不同的时间来到湖边流连……

哈丁曾说过《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居住的两年又两个月里,仅用很少的时间凭借自己的双手维持生计,而将大部分时间用来接近自然、探索自然,最后使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梭罗面对着湖,眺望着湖,他思考,他沉思,由感性变为理性。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瓦尔登湖读书感悟700字范文2

一杯清茗,一本《瓦尔登湖》。茶香扑鼻,书香亦入心,仿如一泉湖水缓流心里。心间澄澈,扫去纤尘;心境涤荡,静如秋水。

当工业文明与喧嚣社会开始挤压人类、侵蚀人性时,一位智者,却开始独自生活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里,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成为他简朴生活的全部。生活简单却不乏诗意,人生平淡亦不失惊喜。

"我的房屋建在一个小山腰上,紧挨着一大片树林,掩映在青嫩的脂松与山胡桃林之间。房子离湖有六杆之遥,门前有一条狭窄的小路通向小山。"智者用质朴无华的言语表达出他对小屋、对山林、对大自然的热爱。生活本自简朴,亦或需要的是一片宁静的思绪。甚者,他留给生命的,更是一片广阔的空间。于人、于己,应是宁静与休息。就如书中提到"人们来到这里,充实了小屋。不需要更多的款待;休息就是盛宴,一切顺其自然;最崇高的心灵,最能怡得自然。"对生活的憧憬,对大自然的热爱已经达到一种无形的境界。特立独行的他,怀着一颗质朴纯真的心踏上了这段心灵之旅。如画美景、青青豆田、恬静湖泊.....怎会错过这一道道风景?

我常想,是什么让魏晋的竹林七贤遗世独立?北宋为什么会有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梅臣?甚至连曾国藩也用"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的联句来劝勉自己的子孙?直至《瓦尔登湖》,这本寂寞的书,这本需要安静的灵魂和思考的头脑方可展开延读的书。诚然,他们选择隐逸生活的原因和目的尽不相同,但开始意识到心灵的版图因喧嚣尘世而变得越来越小时,他们选择一方怡人的净土来承载一片纯洁质朴的梦想....

再说这位智者-亨利.大卫.梭罗,一位勤恳的文学"农夫"。他静静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灵写下超越浮躁的孤寂。他让我们思考人生,使我们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们敬畏生命,原来一个人的生活可以如此简单却又芳香扑鼻。

"比起我们的生命,湖水多么美丽!比起我们的性格,湖水多么清澈!我们从不曾听说它做过什么可鄙之事。"

瓦尔登湖读书感悟700字范文3

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到“书香”这个词的时候,就揣着它踉跄着跑向母亲,一把抱住她的脖子直把她赘得发疼,我嚷嚷:“妈妈,什么是书香?”母亲一时愣住,尔后笑着说:“你说呢?”“你说你说,你一定要说,”我固执地扳住她不放,“到底什么是书香?”

后来,我终于知道了,书香就是醉人的花香。

书,本来是不会散发出迷人香味的。有人说书香指的是墨香,我却说:书香就是花香。

我很小的时候读过四言诗经,它有一种古朴诚恳的美——像极了我见过的一种花,粉簌簌的流苏。我记得张晓风女士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要我给那棵花树取一个名字,我就要叫它诗经,它有一树美丽的四言。”这棵花树就是流苏。流苏与诗经,诗经与流苏,如果要我给诗经起一个名字,我就叫它流苏,它有满腔纤细的花香。那时候,父亲带读,我翘首嚷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初生芦苇青又青呀,白水露水凝结为霜,所谓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啊。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采蒿的小姑娘呐,一天不见,犹似三季长!青青子衿,攸攸我心。我怀恋着倩影,我心伤悲啊。后来我一直在想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我不曾目睹过那千年烟雨中的人和事,我却能从这美妙的四言中走近他们柔软的内心,默念他们思无邪的誓言,亲吻那纤细柔和的流苏香。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书香就是花香。当你恋上某本书的时候,你就该嗅到属于它的独特芳香。读《梁祝》,读《白蛇传》,读《西厢记》,我能在这里,嗅到一片馥郁芬芳,或浓烈或淡雅或清幽。一树唐朝的花,一座宋朝的楼,一口明朝的钟,一把清朝的椅子,一坛酒都可以在这醉人花香中获得比时间还久远的存在,弥留在后人心中。

一九八、九年的某天,海子安静地躺在车轨上,连同一本书,它是《瓦尔登湖》。年长一些的时候,我读的第一本外国名着就是《瓦尔登湖》。梭罗先生从春季开始写起,接着写夏、秋、冬,刚好是一个生命的轮回,在那里,他过了两年真正意义上的隐居生活。“在我所见过的特异物中,或许瓦尔登湖最为奇崛,它一直坚持着自身的纯洁。”当我重复默念着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想起了陶潜的一句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一次,我闭目把脸贴近《瓦尔登湖》,忽然我惊得几乎跳了起来——脑海中,那样清新空灵的湖畔,那样盎然生趣的水草,那样质朴原始的木屋,这一切都这么宁静致远可亲。在一片姹紫嫣红中,它如秋菊般安静地绽放,飘香,清淡示人,远离了喧嚣与纷争,它,就是一块溢满菊花香的净土。我像是个一无所知的女孩,沿着清晨的露水,满心地寻找弥天的菊花香到底蕴藏有多少个深秋的宁静。在这一片淡淡的香味中,我相信,我们能重归心灵的平静。

86302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