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第一章读后感

关键词: 四大名著读后感,四大名著阅读心得,四大名著阅读感悟
阿祖0 分享 时间:

四大名著是民间对于江湖,官场,大家族,小集体的想象性描绘,透露出了普通中国人的政治,文化,历史意识,全面展示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体系。那么大家看完四大名著都有什么感悟呢?一起写一下关于四大名著的读后感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四大名著第一章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498723四大名著第一章读后感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淡中。

每次看到这首词,我就会想到《三国演义》这本书。

三国,是英雄、贤士满天下的时代。论英雄,有:刘备、曹操、关羽、张飞……论贤士,有:诸葛亮、徐庶、司马懿……

众多英雄豪杰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山,显示了诸葛亮的谨慎;三气周公瑾,不还荆州,显示了诸葛亮的智慧;白帝城托孤,显示了诸葛亮的忠心;七擒孟获,七次放生,显示了诸葛亮神机妙算、雍容大度。在做人和做事的时候,我也要向孔明一样,面对事情要善于思考,机智化解;与人相处有摩擦,要宽容大度;和别人往来要守信,不能违背诺言。诸葛亮德才兼备,足智多谋,令我佩服,令我向往。

三国,是个文采洋溢的时代。前有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其豪迈;后有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足见忧国忧民;诸葛亮的《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更是广为流传。

三国,是个时常入我梦中游荡的时代。多少次熟睡的时候梦见我穿梭到三国,成为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每次被惊醒,都想在梦里多待一会儿,多想和刘备谈笑风生一会儿呀!

每次看《三国演义》,都是那么有趣,都是那么令人回味无穷!

#498724四大名著第一章读后感2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我就被故事中精彩的片段迷住了。《西游记》这本书主要讲了孙悟空出世、大闹天空、终于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又描述了释迦造经,观音访僧,魏斩龙,以及玄奘出世等故事后来主要写孙悟空等人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走过十万八千里,前后十四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金的经过。作品想象丰富,语言生动诙谐,并塑造了极有个性、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形象。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片段是“整天东游西逛,每日云来雾去,行踪不定,广交各路神仙,,自由自在极了。”这句话生动形象的描写了齐天大圣孙悟空整天逍遥自在的样子。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还可以说是一部童话。书中,不管是拥有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懒惰贪吃的猪八戒,还是各显神通的神仙妖魔,在我们的眼里都是如此亲切,如此可信,如此活灵活现!因此,它极大地激发并发展了我们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又是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人类丰富独特的想象力!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孩子们也越来越聪明、懂事。只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的时间很有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随着人的长大,头上戴的“紧箍咒”也就多了。读一读西游记吧,也许你能从这里面寻找出一点“敢问路在何方”的豪情和斗志!

#651811四大名著第一章读后感3

【扭曲的社会——读《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座丰碑,与《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并称我国“四大名著”。

书中所描述的各路神佛,魑魅魍魉,惟妙惟肖,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瑰丽绚烂的神魔世界。

从我第一次接触《西游记》,由一本充满幽默风趣的连环画,到如今只有注解的著作,我对其所描述的故事和表达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不再如儿童时期单纯的喜爱看猴王脚踏凌霄,大闹天宫了。

鲁迅先生曾评价过“什麽皆有情,精魅亦同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每个故事中风趣,幽默的故事并不只是“故事”,它反映了现实社会即作者所处时代的扭曲与缺失。

在唐僧师徒取经的路途中,不难发现,很多妖魔都是有“后台”的,他们大多是那些神佛的弟子或坐骑,每当孙悟空挥棒欲“为名除害”之时,那些神佛一句“大圣,手下留情”,便可既往不咎,而那些没有“后台”的妖魔则“死于非命”。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算是一个积极的“革命分子”,然而对这样的环境也是无法改变。这无不反映了当时社会,朝廷中多数人,为官不正;再如,第七十八,七十九回中,唐僧师徒路经比丘国,比丘国王为妖魔所缠,国王听信谗言,欲将一千一百个孩童的心肝作为药引,故事看似荒诞,夸张,但它却真实反应了现实社会中,皇帝的昏庸无道,想问“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秦始皇焚书坑儒”,“隋炀帝弑父杀兄”······这些历史君王,哪个不是更加的“匪夷所思”?

《西游记》所描述的是一个扭曲的病态的社会,对于现实社会,借用当代作家余华的话说“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498721四大名著第一章读后感4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随着宝玉了却尘缘,红楼一梦终于归结。也许是由于阅历过浅,在这一部绵长细腻的经典面前,我竟有些哑言,如同涓涓溪流无意间初入大海,《红楼梦》那高不可攀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即便是在世界文学作品中,也理应首屈一指。

若是把《红楼梦》单纯地当作爱情悲剧来读,未免低估了其中的内涵。宝黛的爱情悲剧,固然反映了封建时代的专制和那时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奈、痛苦,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曹雪芹对封建制度的抨击。而贾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物,是否都可以代表封建时代某些典型的人物?贾府的兴衰史,是否又可来影射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衰亡?当然,这都是一些宏观的角度。就个人而言,贾府的命运是否也就是曹雪芹及其家族的命运?他思想的先进,又未尝不是隐含着对功名未就的抱怨?

893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