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优秀读后感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春秋战国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春秋战国优秀读后感篇1
“春秋战国”是个动荡的年代,却也是一个百花齐放的盛世。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小小的心愿就被春风阐释得很芬芳。七国争雄之智慧纷呈,四大刺客之铁血丹心,“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气,一下子钻到了我生命的最深层,我也想要跟他们一样,用自己的花,用自己的累累硕果来诠释整个生命的意义。
你看,小小的我已毫不吝惜地要把一份嫣红投入泥土。我正尽情地汲取着老根从深层土壤中带来的营养,把它们汇聚在我极不起眼的青青的小圆球里。我那毫无遮挡的稚嫩的躯体,就算充当了狂风的玩偶,就算处于那令人心悸的暴风骤雨之中,就算真的要成为辛劳的祭品也在所不惜了……
我仿佛听到孔子爷爷俯下身对我耳语:你真了不起,你定能孵出一个香香甜甜的圆满!我无声地笑了,暗暗发誓要用生命为我们的历史结出一枚丰润的人生果。我们的今天,也如同春秋战国时期般“百家争鸣,诸子蜂起”,也许我的意志会让我把他们的遗愿演化成新的历史。也许我不能像孔子那样成为一代圣人,但我可能会像屈原那样写出新的《离骚》;也许我不能像廉颇那样战无不胜,但我可能会像李冰那样修筑都江堰造福一方;也许我不能像孟尝君那样脱颖而出,但说不定我就是新时代的西门豹……
历史的光与影结伴滑过我生动光洁的肌肤,点点滴滴的忧喜会贯穿我成长的`每一根神经——忧,会被我咽进腹中凝成坚硬的核;喜,会被我写在脸上绽成花般的美丽。也许当第一阵秋风款款吹来的时候,我的果实已赫然呈现。我静静地期待着,期待着秋阳的披阅与润色。
我的梦很完美。我相信自己终于会有一份禁得起咀嚼的芳香。我期盼着在收获的季节里,我要悄悄地告诉那历史的圣者——摘下我吧!享用我吧!我终于凝聚了花的芳香在我的身体里,我终于继承了核的坚韧在我的生命里。如果你还想看到我的精彩人生,就请把我坚硬的核埋进您的土壤,那样,我就能以下一春季为起点,继续我更加美好充盈的生命历程……
春秋战国优秀读后感篇2
这个寒假,我看完了《春秋战国》这本书,因此,我了解了许多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里面有我佩服的人,有我痛恨的人。
周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周幽王即位,周幽王不像周宣王励精图治,而是荒废朝政,只知道吃喝玩乐,还费了后和太子,还为了让褒姒笑,弄了个烽火戏诸侯。终于,被候的父亲杀掉了,真是大块人心。我痛恨虞公,为了玉璧和宝马而让晋国灭掉了自己的亲戚国,结果唇亡齿寒,也被晋国一举歼灭。我也痛恨宋襄公,他空谈仁义二字,他就是说过了头,才导致宋军大败,死伤无数,血流成河,尸积遍野,自己也中箭身亡。
在这本书里,还有我很多佩服的人。我佩服管仲,他足智多谋。我佩服扁鹊,因为扁鹊医术高超,救死扶伤,连五天五夜不省人事的赵简子都可以一看便知。我佩服吴起,因为他武艺多加,立下赫赫战功,一下子就拿下了秦国的五座城池。我佩服蔺相如,因为他很机智又谦虚,成语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就是起源于他。我还佩服甘罗,因为他十二岁就当上了卿,而且勤奋好学,能言善辩。
《春秋战国》让我了解了那么多的历史,真是一本优秀的历史教科书。秦始皇是位不受礼教约束的封建王朝的开辟者,他过人的思想或是在那个朝代积累的智慧适时的用在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上,远交近攻和任用各处人才的能力,就注定了这位雄才伟略的千古一帝,同时还有他那从上到下冲满活泼想象力的政府,也许这有得跟毛爷比得上一番,可他的二世胡亥却过早得颠覆了他父亲的智商,仅仅二十年不到就将江山败给楚霸王,得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儒教的安于现状崇古风范在之后的汉天下终于派上了大用场,因此毒害千年。
春秋战国优秀读后感篇3
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一的基础,他借助百里奚的帮助,还有各种忠臣良将的帮助,成就了霸业,秦穆公还曾经感叹道:“我有了百里奚,就犹如齐桓公有了管仲啊!”还有一次为了成就霸业,派孟明视等人出征消灭郑国,不停百里奚的劝阻,结果在路上他们遇到郑国的商人弦高,孟明视认为郑国已经有准备了,于是退兵了,在路上,他们把倒霉的滑国灭掉了。他们回去的时候,经过了晋国,他们没有向晋国借道,晋国的晋囊公说这是对他们的歧视,于是在崤山设下了埋伏,于是,孟明视他们经过崤山,被埋伏捉住了……
孟明视他们被抓住了,晋囊公的母亲是秦穆公的妻子,她想救回故国人,于是及力劝阻把孟明视他们给放了。晋囊公不想违背母亲之命,于是,把孟明视他们给放掉了,大将军赶来劝说,才派将军阳父去追赶,阳父说要送孟明视他们一匹千里马。孟明视好不容易逃出来了,打死也不会回去。于是在湖中央说:“我怎敢再收下贵国的礼物呢?三年后,我们回来报答贵国的厚恩。”意思就是,三年以后,秦国会回来报仇的!孟明视他们逃回来,秦穆公身穿素服,说:“这都是我的过错,你们没坏事。”孟明视很感动,刻苦训练三年之后,士兵个个很厉害,他们再攻打晋国,一鼓作气把晋国打得大败。
秦穆公,真善解人意,把每次错误都归在自己身上,使人振奋!
春秋战国优秀读后感篇4
常言“读史使人明智”,读完《春秋战国》系列长篇历史纪实小说,我深深领略到了其中的道理。
《春秋战国·初霸》为我们讲述了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后,周王室由盛转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序幕缓缓拉开。旧秩序轰然倒塌,而新世界的影子却遥不可及,整个天下陷入了一片迷惘与混乱之中。于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周礼,也悄然崩塌,社会秩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多少不计个人恩怨,为国纾难的说客,游走于烽火硝烟之中。他们深藏智慧,辩才超群,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祭足便是其中的典例。祭足于公元前744年为郑庄公寤生所识。那年寤生还是太子,正在郊外体察民情,听闻百姓口中的祭足料事如神,更是精通《周易》,事后便匆匆前去拜访。一见,果然如此,遂拜其为师。后来,祭足向寤生灌输《周易》之理,更是辅佐他登上王位,为郑国立下汗马功劳,很快,郑国强大了起来。
我很是喜欢祭足这个人物。他曾说过,“易”这个字本来是指蜥蜴。蜥蜴的第一特征就是因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人想要发展,首先就要像祭足对郑庄公寤生所说的那样,学会生存,学会顺应环境特性而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然而,这适应环境并不是一味顺从,不思进取。祭足在京城太叔叔段一再压制郑文公时,对他说道蜥蜴的第二个特性:“以静制动,任小虫飞上飞下,我自不动。当时机来临时,以霹雳手段制服对手。”正如祭足所说,以静制动乃是制胜良策。我们要像蜥蜴,学会等待,在等待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后,把握时机,出其不意战胜对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周王室势力衰弱之际,演绎出多少英雄豪杰的故事,他们身上有许多高尚的品质,深邃的思想值得歌颂与学习。祭足所述周易之理,让郑庄公受益一生,时隔数千年,仍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