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眸》读后感作文800字
《童眸》由四篇相对独立的故事构成,小说讲述了苏中小镇“仁字巷”里一群孩子的成长故事。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童眸》读后感作文8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童眸》读后感作文800字1
奈保尔在他的《米格尔街》中写道:“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即使贫穷,忧伤,无助,也依旧乐观向上。《童眸》里的人物也是如此。
《童眸》是由著名的儿童文学家黄蓓佳所写,她说:这本书是她的回忆录。书中讲述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苏中小镇“仁字巷”里一群孩子成长的故事。书中的白毛、朵儿、马小五、弯弯、卫南、卫北等,在那积淀久远“仁字巷”里过着清寒的童年生活,然而他们的心智和心灵却和他们的父母一样经历了社会生活的洗礼。他们渐渐长大,难忘的童年永远印刻在“童眸”中的事。
《童眸》写的主要是童年时光。60、70、80后读到这些故事时,会有一种在重温自己童年时光的感觉。而我们这代人,回想起童年,多半是种类繁多的玩具和电子产品,各种游乐设施,回忆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但是读了《童眸》后,让我感受到了书中主人公不一样的童年。也让我知道了以前的那些年代的人生百态。作者以朵儿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来描写自己的玩伴,写出了当时人们生活的不易和艰辛,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平凡的世界,而书中一些孩子的故事,令人泪目。
在第一章《灰兔》中,得了白化病自卑的白毛,遭到了周围人对他的冷落。而他的那句:“我恨你们,我就是恨,恨全世界的人!”更是令人心酸不已,那一声声的呐喊正是他对这现实而又冷漠世界的控诉和不满。他满怀希望地去上海看病,却没能治好,当他悲壮地喊出:“砸吧砸吧,随便你砸吧!我反正快要死了!”时,让人无比的同情起白毛,好在朵儿、好婆和老师们关心他,让他重拾了自信。这些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仿如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耀着绝望的白毛,让他重拾人生的信心。而《大丫和二丫》更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十三岁的心灵手巧的二丫,因为患羊角风的姐姐大丫发病后的丑态百出和对愿意本说贫困不堪的家庭带来的拖累,令二丫对大丫十分刻薄,对她恶言恶语,还曾经想把大丫推进河里淹死。但在大丫有难之时,小小年纪的二丫却挺身而出,救二丫于水火之中,最后却为救落水的姐姐溺水而亡。这些故事都让我感触万分,现实生活中的有色眼睛,恶言相向,无法理解对这些弱视群体带来了无法磨灭的伤害,让他们对生活,对人生充满了绝望,但还是有好心的人给他们带来了安慰和希望。我希望社会上的人对他们能多一分关爱,多一分包容,多一份鼓励。
读《童眸》,就像在听一位长者再回忆往事。读完,我觉得要用我们的“童眸”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珍惜当下,乐观地迎接每一天。
《童眸》读后感作文800字2
用心发现闪耀的碎片 ——《童眸》读后感
人是有记忆的动物,人的记忆又分为两种: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集体记忆是历史学家的事,作者黄蓓佳在《童眸》中记录下来的,便是作者关于童年的个人记忆。
这本书描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苏中小镇“仁字巷”里一群孩子成长的故事。作品中的白毛、朵儿。马小五、弯弯、卫南、卫北、大丫头、二丫头等,在那积淀久远的“仁字巷”里过着寒清的童年生活,然而他们的心智和心灵,却和他们的父母一样经历了辽阔的社会生活的洗礼。它们渐次长大,“仁字巷”里难忘的童年永远印刻在“童眸”中。
童年是令人欢喜的,童年是令人赞美的,童年更是令人向往的。身处童年时代的人会觉得童年乐趣无穷;不计其数的人为自己的童年记录点滴,不禁赞美童年;离童年远去的人呢,只能一味地叹息、向往,默默的羡慕处于童年时期的可爱又可恨的孩子们。
如今是这样。在以往荒凉而又贫瘠的年代,童年对人们来说,是否也如此?
《童眸》中告诉我:亦是如此。奈保尔在他的《米格尔街》中写道: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的活着。现如今生活这么美好,“绝望”自然是不常有的,而在书中表示出来的,他们随波逐流的游荡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倒是没有出现过“希望”这个奢华的词语,却也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日子过出了滋味,弄出一章又一章卑微而又动人的诗篇。
就我的童年你来说,是令人充满回忆的,似乎任何一件发生在童年的事都有着咖啡般的香醇;又是甜蜜的,像一颗火红的樱桃嚼破后流出的果汁,让你完全浸在其中。不巧的是,并不是所有人的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所有人的童年都是无瑕疵的。所以,无论是完美的童年,还是寒清的童年——至少,我们经历过这个令人向往的时期,至少在那时发生过纯真的事。因此,我们不悔,我们留恋,我们应珍惜童年,我们应兴高采烈的活在“绝望”与“希望”中,不言弃。
《童眸》告诉我:不要存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消极心态,而是要用心去发现闪耀的碎片。
在无限遐想中,脑海中再一次浮现了“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的活着”……
《童眸》读后感作文800字3
“童眸”,顾名思义,就是儿童的眼睛。然而,这两个字怎么能当作一本小说的名字?是这双眼睛能穿墙入壁,看透炫彩纷呈的世界?还是能遥感成像,看到无法预知的未来?亦或可以跨越星系,看遍浩渺无穷的宇宙……带着这些猜测,我翻开了这本书。
孝顺、善解人意的细妹,对世界懵懂的朵儿,调皮可爱的弯弯,脾气暴躁却重情重义的马小五……随着内容的推进,书里的主人公在我的脑海中上演着一个又一个既欢乐又悲伤的故事。
细妹一家原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灾难让她的家境变得贫寒起来。细妹不得不过早地承担起家里的生计,她制作芝麻糖并运到街上去叫卖,渐渐地,她的家境开始一点点地好转起来。这看似令人开心的结果,却饱含着细妹太多太多的悲伤:她不得不放弃小孩子贪玩的天性,跟陌生甚至是令人恐惧的成人世界打交道。在她坚强的背后,谁又知道她曾因此偷偷流过多少泪呢?
朵儿她们生活在一个物资贫乏的时代,这同时又是一个精神富有的时代。那个时代是黑暗的,又是光明的;那时的人们既快乐又悲伤,既自由又无奈……那时的孩童,用自己天真烂漫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一次次苦辣酸甜的经历使他们的灵魂受到了洗礼,他们的心智成熟了,灵魂澄澈了,与小伙伴之间的感情深厚了,对世界的了解也更加全面了……正是这些特殊的经历,让他们变得坚强、勇敢、有担当。怀着这些非凡的品质,他们编织着美好的.未来。也正是这种“寒舍”,磨砺了他们,鞭策了他们,成为他们成长的摇篮。
回看现代社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有的家长强迫自己的孩子学习,不给孩子们任何的自由空间;甚至还有家长将自己成年人的观点强行施加在孩子身上,就好像在孩子眼前遮上了一层帘,这样一来,孩子们就很难保持天真烂漫的思维与视角,难以更好地观察与了解这个社会与时代,也就不能全面地接受外界环境对自己独特的磨炼与洗礼,从而导致孩子们长大后在各个方面都不能很好地适应周边环境。这些家长们的做法无异于揠苗助长,在某种程度上毁了孩子们的童真。
以前都说“寒门出贵子”,而现在“寒门”很难再出“贵子”。以往,出身于“寒门”的学子大都是人穷志不短。正是因为贫寒,才让他们立志改变现状,而读书是改变现状的最佳途径。身边的种种贫寒境遇也在不停地磨砺着他们,鞭策着他们,鼓舞着他们……这些艰辛境遇激发着他们的潜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成功的种子。而现在的“寒门”,家长们心疼孩子,怕孩子受苦,省吃俭用为孩子全力营造“阳光地带”。熟不知,大多数孩子们的志向,全在家长们认为的“阳光”中磨灭了,这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让他们坠入了逸豫的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