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最新范文

关键词: 南京南京观后感,南京南京观后感悟,南京南京个人观后感
天文0 分享 时间:

《南京!南京!》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由陆川执导,刘烨、高圆圆、范伟、秦岚、中泉英雄等主演。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最新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最新范文1

穿过被炮弹炸得支离破碎的城墙,走过散满砖石杂物的大街小巷,五个经过三个月战争,脸上盖满灰尘,早已疲惫不堪,衣衫不整的日本士兵,无劲地端着步枪,慢慢的走着。忽然间,他们眼前出现了一座已被削去半边屋顶的教堂,他们小心翼翼推开门,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

教堂里挤满了没来得及逃出的难民与中国士兵,他们眼里充满无限的恐慌,双腿向后退,缓缓地举起了双手,画面定格在一个孩子身上,她左右看看周围的大人,也将双手举了起来,甚至还微微露笑,这笑流露出一个孩子的幼稚与天真。其实几千号人就全冲上去,也可将日本兵压死。此时日本兵也很紧张,他们根本不知道面前的中国人会做出什么,但中国人却放过了这唯一的机会,心中不由为当时祖国的软弱无能而感到心酸。

日本兵叫来了大部队,将教堂里的中国士兵抓去与街上抵抗日军最终被俘的中国士兵集中在了一起,一同押到郊外。在即将被屠杀之际,中国军人的脸上见不着一丝惶恐,只有当代军人的沉着。面对眼前先走一步的弟兄们,看看这座即将让自己献出生命的城市,突然,他们都大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哒哒哒”机枪声响了,先辈们倒下了,嘴巴却仍张着,想多喊几句。

那一声声呐喊在我心中回荡。这呐喊是他们对已踏鹤西去弟兄们的哀悼;是对还充满活力后生们的激励;是对一个还未完全灭亡民族的期待。我想流泪,却又想起郭沫若的《屈原》:“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

是啊!哭确实没用,在那个时代没用,这个时代也没用。如今,祖国强大了,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从唐山到汶川的顽强拼搏,再到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召开,都表明中国在逐渐强大,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回想整部影片,整理脑中的近代史资料,我们如今能做的,就是时刻将祖国放在心中,勿忘国耻,要有知耻而后勇的精神。

让我们一同从历史的河流中吸取经验。通过自己的努力,奋发,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更美好,让她站在世界地位之巅上。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最新范文2

一口气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心潮澎湃。

刺耳的防空警报,铺天盖地的枪声,日军官兵的狞笑声,南京人民的口号声,甚至从废墟中传出的无望的呼声似乎犹在耳边。灰色的空中掠过的飞机,一队队绿衣的日兵,难民身上的血迹,夺目的太阳军旗似乎也历历在目。

历史的画卷向我铺开,1937年12月13日,这是一个令中华民族难忘的日子。“万人坑”,“慰安妇”,一个个鲜红的词跳入眼中,这些都是侵华日军一手创造的历史,血腥的历史!

《南京!南京!》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巨着,影片用独特的历史视角及极具张力的黑白叙事影像,讲述了一段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抗争。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对中国军民展开长达6周的屠杀,史称南京大屠杀。本片以此为背景,用真实的记录将那段黑暗的历史重现,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在那段幽暗的黑色岁月里,我们中国人是有过不屈不挠的抗争的!在暴行面前,它的抵抗,它的自我救赎,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他们挣扎过,可能软弱过,但在死亡的这座城市中间,他们最终都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尊严,也许很多人在半道上就死了,但是有些人是幸存下来的,至少那希望要幸存下来。

《南京!南京!》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告诉人们——南京是一座抵抗之城。不论是军官陆剑雄、归国女教师姜淑云、还是舞女小江、拉贝秘书唐先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作着抵抗,正如70多年前,我们的先烈,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在这座死亡之城浴血奋战着。这,是一部中国人拯救中国人的历史。

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二战后,他们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日本甲级战犯,侵华战争的制造者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被判绞刑,有些战犯也被判处无期徒刑。但是日本法西斯就真正在日本消失了吗?不,它正准备东山再起,酝酿新一轮的战争。你瞧,日本现首相,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在去年底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不就是一个预兆吗?近期日本广播协会(NHK)新会长籾井胜人声称“每个国家都曾存在”随军“慰安妇”、不应单独批评日本,安倍内阁右翼势力千方百计地想要修改和平宪法,发展国防军,解禁集体自卫权,其野心昭然若揭。日本更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慰安妇事件,给亚洲各国人民也带来了深重的伤害。

相比之下,同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认真反思战争的罪行,已经成为一个和平国家,与日本目前的现状成鲜明对比。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那惊人一跪,站起来的是整个德国。

我衷心希望,日本能够承认侵略罪行,真心向世界人民道歉,祈求人民的原谅。同时,遵守和平宪法,维护世界和平。南京,南京!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最新范文3

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__余年了,《南京!南京!》影片上映时,久违的黑白画面依然清晰地挖掘出人们记忆深处的沉淀。这次与以往的纪录片或者电视不同,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视角的战争和屠杀。黑与白,简单的对比如同大脑里面尘封的记忆,清晰而又持久;失去了色彩,却增加了想象的空间;失去了血色的恐惧,却增加了对战争的恐惧。黑与白,不在乎视觉上表现战争的'血腥,而在于通过战争的原态趋引领大家对战争的思考。

所谓立意,往往是一部艺术作品的灵魂,是一部作品所希望表达出来的内在含义,立意高下,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格调高下,《南京!南京!》从一个日本兵的眼中来观察这个战争,通过战争的表现,去挖掘战争的实质:一个施暴者尚有痛苦和崩溃,那么受害者的痛苦更有多少呢?  假若是从一个受难者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我们是不是会被悲情所缠绕,被屈辱所充满,忘却对战争本身的反思呢?影片通过表现施暴者的痛苦、绝望、崩溃,反差形容受害者的极度痛苦和灾难。

第一次拿着刺刀刺死手无寸铁的人,会有紧张和不适,当看到尸横遍野,习以为常以后,神经麻木了,杀人变成了一种习惯。但总有醒来的人,总有麻木后醒来的时候,看到人如此轻易的被杀死,对人生存的意义便会开始怀疑,这个人类固有的道德力量虽然弱小,但尚未泯灭。

101553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