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观后感600字5篇(2)

关键词: 长生殿观后感600字,长生殿观后感,长生殿
树杰0 分享 时间:

逃亡途中的艰苦跋涉和野老所献的粗麸麦饭,使唐明皇由往日只顾个人的享乐,开始体恤群众的疾苦,杨玉环也一再忏悔“弟兄姐妹,挟势弄权”所造成的恶果。这样,作品便使李、杨爱情与国家、人民群众的矛盾得到了解决,使之变成了非帝妃的理想爱情。同是,作品还对李杨的爱情缺陷有所批判,但主要还是歌颂理想爱情,表达崇高的爱情理想。作品认为,李杨爱情的缺陷,有的是帝妃身份不可避免的产物比如唐明皇之所以偷幸梅妃,是因为他不得不去安慰这个痛苦寂寞的女子,作为拥有三宫六院的皇帝,专情一人与其他嫔妃有关无法解决的矛盾。

因此,《絮阁》对唐明皇偷幸梅妃的批判是轻松的。李杨的爱情缺陷虽然关系到国计民生,但作品认为,这种穷人欲、逞侈儿、弛朝纲,都是由至情至致,而这种至情是十分难得的:“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因而,驿这一点的批判也并不严厉。《游》、《进果》等出所描写的现象,虽然在客观上具有严肃的批判意义,但作品却经喜剧式的轻松笔调加以描写,这就淡化了其批判作用,也表明作者的主观态度是轻松的批判,安史之乱和被迫处死杨妃,是对李杨爱情缺陷的惩罚,但作品以悲剧笔调加以描写,可谓有批判,也有同情。而且,作品最后让李杨有月宫重圆,终于还是原谅了他们的爱情过失。可见作品的批判并不占主要 地位。对李杨理想化的爱情的无保留的热烈的歌颂才是主要的。作品写李杨的相思和深情,直至生死不渝,感动了织女,让他们月宫团圆。真情超越了生死,超越了天上人间之隔,即达到了所谓“至情”,从而 实现了“天人之合”的团圆。

长生殿观后感600字四

《长生殿》是清人洪升所著,取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句意定名,讲述了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之间曲折凄美、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整部剧共五十出,大致可分作三段:李杨厮守死别伤情觅魂重圆;两条叙事线索李杨爱情(主线)和安禄山反叛(辅线)。

说来惭愧,我没能把这部“学子才人一齐俯首”的“绝好文章”读完,只读到第二十九出《闻铃》,后面的草草看了看。为感动,更为愤慨。随着年龄渐长,读书渐多,心中早没了中学时向往浪漫、憧憬爱情的少女情怀,取而代之的是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的沉甸甸的责任感。而今对社会、对现实了解得越深,越觉得所谓的浪漫、生死不渝虚无缥缈、不切实际。不是说爱情不好,也不反对浪漫,但前提是要先尽了肩上的责任。男人爱女人无可非议,更何况男才女貌,又是音律知音,“三千宠爱在一身”也无可厚非。但,他是她的丈夫之前,他还是一个君王,他一句话便可让人荣、让人辱,可让人生、让人死,可福泽天下,也可颠覆苍生。他和她不是平常人家的夫妻,寻常人家的宠爱尚且有度,何况天家,更应如此。却“姊妹弟兄皆列土”,国舅专权,一时杨家权势滔天,直弄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千里单骑送荔枝,可知这一篮荔枝坏了多少麦苗、累死多少马?他和她自是情切切、意浓浓,哪曾想到供给他们奢华的百姓是如何的呕心沥血?他们的爱情,以天下作交换,代价太大,他们付不起,所以注定要分离。试想,若李隆基再勤政爱民一点,少些偏听偏信,也不至于如此。不是红颜祸水,怪只怪,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样的爱情,再凄美我也不会同情。

回到剧本,我很喜欢这种传统的曲文。它继承了诗词的传统,糅合了散文、白话元素,读起来朗朗上口、余韵悠长。语言生动、直白,节奏感强。人物形象基本上是通过语言来表现,如第二十一出《窥浴》

“自小生来貌天然,花面;宫娥队里我为先,扫殿。忽逢小监在阶前,胡缠;伸手摸他裤儿边,不见”,活脱脱一个面貌丑陋、地位低微、胡搅蛮缠不懂事的宫女。

《长生殿》是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之一,闲暇时可细细品读,必可得满口余香。

长生殿观后感600字五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算是长恨歌的名句,也是长生殿这出戏的来由。说起玄宗和贵妃的风流韵事,从史实到演绎,无所不有无所不包。据说康熙独爱《长生殿》这出戏,恐怕和这出戏写的是“皇帝的爱情”不无关系。因为《长生殿》这部戏脱胎于白居易的《长恨歌》,因此虽然故事引人入胜,内容上却已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杨贵妃死后李杨二人的“反思”“忏悔”。他们二人丰富的心理活动,才是《长生殿》的所描写的重点。而其中流露的'作者对天宝间的种.种批评和裁判,更加昭显了作者的本心。

杨贵妃死后,李隆基变成了一个孤独的老人,他的思想变得复杂而矛盾。帝王层面上说,他一方面执掌山河,另一方面却昏聩无能,爱情上说,他一方面多情,另一方面却没有坚定的意志——一个外强中干的负心人而已,这几乎就是整部《长生殿》悲剧的源头。

悲剧发生后,李隆基不断的回忆和忏悔,在《献饭》这一折中,李隆基感叹自己“不明”,致使内外混乱,为害百姓。但李隆基并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恨满朝大臣不耿直,不说自己荒淫误国,而是说“寡人哪里知道”纵观全剧,他对安史之乱的直接反思并不多见,而且相当浅率。相比之下杨贵妃的反思却触及到自己生前每一样作为,“哪一桩不是罪案”,从《长生殿》的内容上看,杨国忠的弄权、安禄山的作乱与贵妃并未有直接的联系,可见杨玉环将这些完全归咎于自己,归咎于那些妒忌任性的行为,这对一个养在深闺深宫的女子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

归结起来,作者并未反思皇权至上的制度,在这种君主集权制度下,君主个人品行与德才的失误会导致严重恶果。从而也相当明确地表现出了洪升对历史的批判方式——“女色误国”,弱化、洗脱了李隆基的责任,固然算作历史局限性好了。

长生殿观后感600字5篇相关文章:

长恨歌小说读后感600字

103846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