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立春观后感5篇
推荐文章
电影《立春》故事很简单,主要讲述了平凡的音乐女教师王彩玲及其他文艺青年追求艺术及人生梦想的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电影立春观后感5篇,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立春观后感1
《立春》是著名摄影家兼导演顾长卫最新的作品,影片与得过银熊奖《孔雀》有着许多的共同处,故事背景依然定位在小城市中,讲述地仍然是小人物的故事。不过正是因为小人物,小故事,影片更贴切更形象地为我们还原了中国一幅改革开放中的一段发展历程,是一部难得的回味历史印证的好资料。看立春,有如在中国80后历史中走了一遭。
顾长卫导演的作品给我留下过许多很深刻的印象,《红高粱》洒脱张扬,表达出大自然的生命感,他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拍摄手段,展现了极具震撼力和意境深远的的视觉画面。《霸王别姬》唯美厚重,将中国的人文历史表达得淋漓尽致。而《立春》,延伸着顾长卫影片的历史,用他一向擅长的拍摄手法。将人物,背景刻画得近乎真实。
《立春》的一大亮点在于他贴近历史,比如影片开头的母亲,将自己儿子画的裸体画摔往地上,并狠狠地踩上几脚,真实再线封建一代在改革开放后的变化所发生的内心挣扎,这即是对外来事务的排斥,也是对封建传统的捍卫。诸如此类的细节数不胜数,如80年代末,90年代初流行的呼啦圈,如让中国人津津乐道的春节晚会,如90后期流行的卡拉OK,如包头工业化代表大锅炉,如牵动千家万户的高考。一切都能让我们找到曾经的感觉,从而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生活的日新月异。此外,导演还从语言,音乐等方面全方位地诠释着一个极具立体化的故事。
《立春》发生在万物复苏的春天,空间定位在小城市包头,讲述了六个人的故事,王彩铃是一名师范学院的音乐教师,长得丑陋,但是有抱负,她恃才傲物,自视清高,一心向往着能得到北京户口,最大的心愿是唱到北京,唱到巴黎歌剧院去。然后,小城镇不屑于这种艺术,用“英雄无用武之地”来形容她的生活窘境比较贴切。走进她生命的第一个男人是周瑜,缘于她唱的美丽音符,第一次听到她的歌声,让周瑜爱上了这个长着满脸雀斑黑头,并配有一幅龅牙的丑陋女人,为了追求王彩铃更是拜她为师,只是,清高的王彩铃宁吃仙桃一口也不要烂薪一筐,活活地给了周瑜一个耳光,将他的尊严无情地践踏了一番。走进王彩铃心中的第一个男人是同样追求艺术的“窦唯式”愤怒青年黄四宝,只是特定环境下造就着一个特定的他,五年高考没能让他走上艺术高校,默默无闻地在一家炼铁厂当普通的工人,后来觉得精神上纯洁被王玷污地他最后沦落为一个无所不为的骗子。王彩铃生命中邂逅的另一个男人是一名舞蹈教师,同时他也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一名同性恋者,在小城市里面,与世俗格格不入的他是一桩丑闻,外人看来甚至自己都觉得不正常的他依然死皮赖脸地活着,扮演着一个所谓的正常人心里的悬案,做着一个城市习惯他的梦想,但他一直像一根鱼刺一样,扎在正常人的嗓子里。与王彩铃为邻的是一个漂亮的喜欢炫耀的女教师小张,“我老公每天晚上都有要求”的口头禅反村出王彩铃的孤独与理想。高贝贝出现在故事后半段,虽然她向王彩玲编造了一个天大的谎言,但王彩玲却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也很希望能在她身上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
《立春》中演员的表演都可圈可点,尤其是扮演王彩铃的蒋雯丽,看不到当年《霸王别姬》中带来惊鸿一瞥的风尘妓_,看不到带有母性气质的母亲,看不到《中国式离婚》中的泼妇,也看不到《金婚》中那个典型的传统中国妇女。从王彩铃身上,我们看不到蒋雯丽固有的身影,她完全颠覆了一个以往传统的美丽女人形象。自傲又带着自卑的表情,眼神中折射的倔强与桀骜不驯,眼泪表达出的无奈与孤独,女人身体中渗透的温柔与楚楚可怜,无论是用美声唱法演绎意大利歌曲时以假乱真的表演,还是被骗后释放出的惊愕与愤怒,蒋雯丽完美地演绎了王彩铃,与其说王彩铃成就了一个不同的蒋雯丽,不如说蒋雯丽成就了一个不同的王彩铃。
“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之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自己是被自己感动了。”我感动着你的感动。
电影立春观后感2
如果存在一种可能,王彩玲参加《中国好声音》,结果会是。
《立春》中的王彩玲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类特殊人群的一个缩影,他们才华横溢,他们意气风发,他们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当中,他们始终对梦想进行着尝试,他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他们是那个年代中的“另类”,他们追求的是一些高雅的事业,这些事业在大城市中、在懂得欣赏它的人群阶层中会很受欢迎,在偏远的乡村小镇,这些事业在欣赏它的群众显得滑稽、可笑,甚至摒弃。
这一群人们是无辜的,他们追逐自身的梦想时,既受限于“户口问题”而不能登上大舞台,也不能在小城镇找到受众,同时内心忍受着怀才不遇的煎熬。上帝赋予了他们特殊的能力(艺术细胞),他们献身于梦想,追逐着自己的“噩运”,试想在现代社会是不是也存在这样一群人呢,现代的“王彩玲”们会不会存在着和当年的“王彩玲”们相同的际遇呢?
假如“王彩玲”们去参加《中国好声音》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开始认为,《中国好声音》会不会是专门为“王彩玲”们量身打造的一个平台呢?至少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被人们认可的机会。“王彩玲”们拥有才华,但缺乏一些附带的“条件”,这些附带的条件甚至会埋没他们的才华,使他们不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反观我自己,既没有“王彩玲”们的先天条件,也没有那些所谓的附带条件,我能坚定信念,屡败屡战吗?答案是肯定的,我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我对我想要的生活很清楚,我对我想取得的成绩很明白,我需要的是慢慢地、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实现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
电影立春观后感3
新调的部门每天晨会上除了公司固定的内容外,还要求当天主持人做感言分享,内容、题材均不限,以下是我第一次在新部门的感言分享,和大家分享之。
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顾长卫导演的一部电影《立春》。故事很简单,主要讲述了平凡的音乐女教师王彩玲及其他文艺青年追求艺术及人生梦想的故事:王彩玲是北方某小城市里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她很丑,肥胖臃肿、龅牙、满脸痘痘和黑斑。但上天是公平的,她拥有一副似乎不该属于她的美妙嗓音,能将意大利歌剧唱得“只应天上有”。然而,小城里的百姓对歌剧并不感兴趣。不得意的王彩玲一心想调到北京,她在寻梦过程中认识了和自己一样执着的“疯子”们:多年考美院无门的黄四宝、对歌剧一见钟情的工人周瑜、芭蕾痴迷者胡金铨、爱炫耀的小张老师和想出人头地的高贝贝。历尽沧桑后,王彩玲开始接受现实。虽然春天的温暖还找不到,但是立春了,一切都不远了。她到孤儿院领养了一个兔唇小女孩,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电影最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观影者可谓见仁见智,以下仅是我对该片的部分个人感想,和大家分享之。
《立春》的主题是不甘平凡,勇敢追梦。虽然《立春》一片中的时代背景,开始强调个体,强调对金钱和权力的崇拜。但还有一种人,他们有梦想,让生活更有光泽、更有意思,同时也在唤醒更多的人去追求、延续自己的梦想。女主人公王彩玲,没有亮丽的外表,没有丰富的物质条件,生活在封建闭塞的北方小城,根本不具备追求歌剧艺术的外围条件,生活中又因为执著于梦想,而承受大家的白眼、非议甚至讥讽。但这些都不能阻挡她追求自己“唱到巴黎歌剧院”的艺术梦想。其实同在一片蓝天下,无论是谁,我们一样拥有花开花落的四季轮回,如同我们拥有一样丰富的内心、一样绚烂的梦想,一样追梦的权利和渴望。因为,虽然每个人拥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但灵魂与灵魂之间、心与心之间是平等的。
片中给我印象格外深刻的就是片头萧杀冷清的北方小城景观配合女主人公王彩玲的画外音:“立春之时,春天却未至,天气依然寒冷,但人们心中已经有了对春天和温暖的渴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