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华罗庚电影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少年华罗庚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少年华罗庚电影观后感1
随着悠扬的乐声响起,音乐剧的主角出场了。
他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为后人所敬仰。小时候的家境虽不乐观,但他仍坚持学习。有一次,他父亲算错了一笔20__元的帐,以为小店亏空,便不让他上学了。他听后,为了能继续上学,把父亲的账本仔细验算了一遍,找出了漏洞,终于挽回了损失,继续上学。就在他为此兴奋时,他的母亲因病长辞,他也为此辍学。无奈之下,他回到家里开始为父亲看小店。一次偶然,他发现当时著名的数学家苏教授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于是开始研究五次方程式。这时,校长收留了他,让他做了学校里的老师。但不久后,他因为过于劳累而病倒了。就在他生病期间,口述完成了《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这篇论文一经发出,立刻在上海乃至全国引起轩然大波。
他,就是华罗庚。
华罗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不只源于恩师的悉心教导与帮助,更是他勤奋的结果。他牺牲了课余时间,就连在看店时都利用包装纸演算题目。扪心自问,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一个“勤”字?
在我们眼里,学习就是占用休息时间,很少有人爱学习,更不用说勤学习。我们必须做到爱学习,才能勤学习。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做到勤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勤思考。华罗庚就是凭借这一点取得成就的。
我们遇到难题往往会轻言放弃,甚至不曾思考,懒于动脑。不曾尝试,何来成功?不曾尝试,又何知不能成功?
由此总结出,成功的秘诀在于“勤”。既要“勤学习”,又要“勤思考”。谨记“勤学勤思”,便能取得成就。
少年华罗庚电影观后感2
如果你把成功一分为二的话,那么一半是认真,另一半则是坚持。《少年华罗庚》这个话剧主要讲述了少年的华罗庚努力钻研第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原因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仔细,不能草率了事。就像剧中的华罗庚在帮父亲看店时看书,结果由于看得太专注太投入了而找错了钱都不知道,他的看书的那份认真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何曾做到过呢?平日里,我们大家上课时有的走神;有的玩东西;甚至更有人在窃窃私语,我们能做到始终如一地认真听讲吗?再讲回家作业,错误一大堆;甚至有人空白一片或者就说没带,我们真正认真做了作业吗?想一想我们的行为,难道我们不惭愧吗?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这么好,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现代化的电教用品,还有图书馆里丰富多彩的图书……而华罗庚那时候只有一间简陋的教室,就连看书也要到少数有书的人家去借。难道他的这种认真求学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这个故事还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学会坚持,一句古话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那么同样“不经历挫折怎能见成功”。珠蚌不也是经历了痛苦才用一颗颗小石子磨成一粒美丽的珍珠,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条路,那么我并不喜欢平顺的大道,我更喜欢坑坑洼洼泥泞的土路,因为我认为不要怕被磨,被磨的那块石头才是最亮的。就像剧中的华罗庚一样经历了多次挫折,但他没有放弃,坚持了下去。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数学家。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真的坚持过吗?有时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轻言放弃。如果你坚持下去,就还有一丝成功的希望,如果你放弃,那么在你面前就只有失败。
天才是由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百分之一的天分组成的。如果认真是你的朋友,你就不会被挫折打败,那么你就离成功不远了。我在这里呼唤大家:要向华罗庚学习,学习他那坚持不懈,认真仔细的精神。
少年华罗庚电影观后感3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少年华罗庚》。看了以后,我的感触非常深,同时也很感动。
全剧主要讲了华罗庚勤奋好学,追求上进的故事。小伙伴,父母和老师对华罗庚的关爱,支持和帮助固然使我感动;而华罗庚的.上进,爱学习的精神更使我为之动容。
华罗庚是那样的渴求知识!当父亲说家里没钱交学杂费时,华罗庚却还坚持要去上学。若不是为了要去上学,华罗庚不会和父亲顶嘴;若不是为了上学,华罗庚也不会去帮父亲算账——大好时光,何不用来读书?
华罗庚并不想做坏孩子,更不想退学。只是数学的魅力太大,使华罗庚忍不住在上课时去偷偷地钻研它。数蚕豆并不只是好玩罢了,更因为这也是一道难解的数学题啊!
他又是那么有钻研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勇气,当我听到华罗庚质疑苏家驹的论文时,我惊讶极了:苏家驹在当时可是中国的权威数学家哩!何况,他还是华罗庚最尊敬的老师的老师——他这样不是自不量力吗?我当时这么想。可是,当我看到包括赵老师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他,他却还是坚持自己的理论;当我看到被病魔缠身的华罗庚为了自己的论文不顾身体虚弱跑下床来,我又一次被震撼了——这些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啊!在这个时候,一般人的信念早就被周围人的否认磨灭掉了。可是华罗庚却没有!我真是由衷地敬佩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