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绿里奇迹观后感
推荐文章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电影绿里奇迹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绿里奇迹观后感1
弗兰克达拉邦特是最懂得斯蒂芬金的导演,他从惊险悬疑的氛围下关注到斯蒂芬金笔下流淌出来的不为人所注意的人性关怀,并试图通过镜头传达给更多的人。无论是《肖申克的救赎》还是《绿里奇迹》,以监狱的题材和边缘的人物,描写了人性中渐被遗忘的角落,并传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上帝的信仰。
这是一部188分钟的电影,漫长却不拖沓,甚至可以称得上奢华,它用铺张的篇幅轻缓的描绘细致的情节,镜头感像电影的淡黄色调一样厚重朴实。它描绘了一群死囚在人世的最后一段时光,传达的却是救赎与希望。
《绿里奇迹》首先告诉我们上帝的存在,他值得我们信仰,因为他悲悯每一个魂灵。
圣经说,上帝怜悯众生,派神之子耶稣入世感受并承担苦难。而电影的主角——约翰克菲则作为耶稣的化身出场。他形象巨大且丑陋,看起来平凡懦弱,以死囚的身份出场,却拥有上帝恩赐的神力。他消除了保罗尿道炎的苦楚,使小老鼠金格重生,治好了艾琳达的肿瘤,并严惩了佩西和比利小子。他传达了上帝想要给人类的友好提示,包括即将死亡的囚犯:神迹的确存在,哪怕生而无望之时,上帝也会庇佑每一个无辜纯善的灵魂。他总是在面前等着你,迎接你回到灵魂的安息地。而你要做的首先是相信上帝。
这是一个108岁的老人60年前的回忆,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带着这种轻泛的.凄美。用一种近乎悲悯的基调潜行在电影的底层,这给了这部电影在质量上的一个升华。真是一部令人感到温暖的电影。瞥开近乎残酷的结局,整部片子像一列老旧的火车,沐浴着冬日里干净的暖阳徐徐缓缓前行。
电影绿里奇迹观后感2
《绿里奇迹》改编自史蒂芬·金创作的同名小说,首播于1999年,是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继《肖申克的救赎》后创作的又一监狱题材的经典影片,深刻形象地阐述了生命最后的尊严。
影片的主线围绕死刑犯和狱警之间的生活展开,通过插叙的方式描述了一段狱警与刑犯间特殊情感的建立及发展,主演有汤姆·汉克斯、迈克·克拉克邓肯等。
影片开头便是一位老人在养老院的场景,老人名叫保罗,曾经是一位狱警,常常上山去往一间老旧的仓库。有一天,老人们在养老院围坐一起收看电视,当调至一档节目时,保罗触景生情,慈祥的面容顿时泪流满面。随后他和一位老奶奶坐到窗边,并向老奶奶诉说了自己的过往,曾经那段狱警和刑犯之间的故事就此展开。
画面移至1935年美国南部惨淡肃杀的冷山监狱,年轻的保罗是这间监狱的狱警。由于他负责的监舍的地板是绿色的,别人称它为“绿里”,监舍内住的皆为死囚。在监舍的另一头,便是行刑用的电椅。除了保罗及其爱妻简外,“绿里”上还有正直的副狱监豪威尔,监狱长海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美琳达,身为州长侄子并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喜用宠物鼠逗狱吏和诸“难友”取乐的德拉克,连环杀人狂威廉,负疚深重的犯人彼特等一干形形色色的人们。
这一天,监狱迎来了一位“巨人”,叫做科菲,因为被诬陷杀害两名儿童而判死刑来到“绿里”。身患尿道炎的保罗因此无法抽出时间去找医生。然而,科菲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科菲虽然高大强壮,但却是监舍里最安静的囚犯,他会认真听保罗说话,和他交流,握手,像普通朋友一样。
柯菲还是能为他人带来希望和快乐的囚犯,他利用特殊能力治愈保罗的尿路感染,拯救被珀西杀死的老鼠,挽回狱长夫人的生命,这些神迹让保罗和他的朋友感受到柯菲的仁爱与宽恕,感受到生命的喜悦。
最终,保罗通过科菲帮助自己后发现,科菲竟是上帝派来拯救民间灵魂的大天使,代人受过!但真情无法取代法律,虽然约翰·科菲治愈了保罗,并拯救了濒死的美琳达,但他最终走过“绿里”。在这个貌似粗鲁的男人即将赴死的刹那,“绿里”上的人们以不同以往的形式实现了各自生命的重要跨越。正是在这最接近地狱的"绿里"上,人性的.善、恶才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才格外惊心动魄。
世人对时光流逝大致是不经意的,怡然也好,痛楚也罢,均或可止于瞬息。在死神啃啮着光阴渐行渐近之前,人人似乎都有大把时间用于荒唐和忏悔,生命的不可预知倒多少意味着些许侥幸和心安。然而,总有些人不得不在有限的日子里战战兢兢地等待生命的结束,那便是死囚。也许,从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们所要跨越的,仅是一英里长的绿地。
电影绿里奇迹观后感3
总爱胡思乱想,想拥有看透人心的潜质,想拥有永恒的生命,但看了这个故事,才知道那是多么痛苦的事。
故事是从老保罗和一个叫珍的老太太讲的故事开始的……
六十多年前,监狱里死刑区来了一个大块头,看到这个人就以为他定会打破监狱的平静,会给监狱带来很多麻烦,但没想到这个大块头问最关心的事是晚上睡觉会不会关灯,这个杀人犯居然怕黑。直到他治好了保罗的病,才让人觉得另有内情,我觉得上帝不会把这种超潜质给一个坏人的。
刚进监狱,约翰?科菲和保罗说:“我也没有办法了老板,我试着挽救却来不急了。”直到看完才明白这句。约翰看着两个小女孩死在自己的怀里,但自己却来不急挽救了,反以他才会那么悲哀,而且这种痛苦不知道跟随他多长时刻了,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世人的痛苦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谁能受的了?因此他累。
正因佩西故意没有将海绵浸水,戴尔死的异常痛苦,让盼望他死的观众们都承受不了,当然更是如排山倒海般袭向约翰,让感同身受的他痛不欲生。“好累啊,老板,累死了。”
为了出去给梅琳达治病,被比利抓住了手,约翰看到了他的内心,看到了以前两个小女孩的事,因此他祛除梅琳达的病魔之后,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吐出来,而是借此惩罚了坏人。
在走上绿色之旅前,保罗要将约翰释放,无法回答上帝提问的理由就应只是借口,但约翰的回答反映出了他的孤独、痛苦,和求死的决心,他太累了。
约翰:“你告诉天父,你这是在行善。我知道你很悲哀,很烦恼,我感觉得出来,但你能够释怀了,我想做个了结,真的,我好累,老板。我不想再像孤鸟一样单飞,我不想再过没有朋友的日子,我不想再看见人间的尔虞我诈,我不想每日承担全世界的痛苦,世界上的痛苦实在太多,像碎玻璃般无时无刻地刺痛我的脑袋……”
在约翰死刑时的电刑室里,两个小女孩的家人依旧认为约翰是凶手,他们心怀痛恨,期望杀他两次都不够;见惯了生死的狱警们却一个一个泪流满面,承受着最大的痛苦……;而此时的约翰却看到了天堂。凭约翰的潜质,没人能把他抓进监狱的,他进来是自愿的,就是在等这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是的,他承受的太多,太累了,只有这样才能解脱出来。
约翰将自己的潜质分给了保罗,期望他能够明白并分担自己的痛苦,保罗因此得到了比其他人长寿的生命,但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故事没有交待约翰的来历,但对西方文化来说,能治愈伤病、痛恨罪恶、感受全世界的痛苦的只有一个——耶稣。因此直到保罗坚信约翰的潜质来自上帝,而自己扼杀了上帝的奇迹,因此才会承受失去亲朋的痛苦。亲眼看着自己的太太、儿子、朋友相继辞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