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人国观后感(2)
推荐文章
本故事里重点地描述了四个人人物。一位人物是个叫辰辰的小女孩,她可爱、腼腆、专一、执着,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后,都会耐心地等待她的好朋友南德,当看到南德来园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在她等待好朋友的过程中,老师也是尊重她的想法的,而且还会陪她一起等南德,这不仅表明了幼儿很珍惜自己的好朋友,也说明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让一个孩子开心,也可以让一个痛苦,所以说幼儿是社会中的人,人与人之间是必须要交往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教会幼儿如何与他人交往,并且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小伙伴,因此使他们爱来幼儿园。
有一位调皮捣蛋的小男孩池亦洋,他在班里总是会欺负人、骂人、打人、不懂礼貌、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等。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老师并没有发脾气,也从没有放弃过他,而是耐心地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在哪些方面是不对的,应该如何去做,老师不仅没有厌烦他,还发现了他的闪光点,比如说他会像大哥哥一样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玩;他也会像小老师一样为小朋友们接触矛盾。并且老师还从他的身上看见了小男子汉的身影。这些过程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些弱点就判断一个孩子是好是坏,在教育孩子时更要有方法。
还有一位小机灵鬼锡坤:可爱的小家伙,非常爱探索,用小朋友的鞋、玩具、球来填饱垃圾桶的肚子,看看它的肚子到底有多大,他还会把游戏室弄得一片狼藉,但老师尽情的让他探索,捣乱,大李老师说,这叫探索空间,让他从生活中探索学习。看到这里使我明白了幼儿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探索的空间和时间,用更有趣的游戏方法去教育孩子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最后一位人物就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大李老师了,她是多么的和蔼可亲,对孩子们的爱,是那么的无微不至,不论是对淘气的孩子,还是对听话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当遇到小朋友们做错事情时,她总是会蹲下耐心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对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但是她的这种耐心教导并不等于放纵,当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时,她也会严格要求孩子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增强了幼儿的责任心。
这部电影拍故事的情节拍的很细致,也很生活化。从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及老师和蔼可亲的样子,使我感觉到了让教育回归原点,把课堂还给孩子,对幼儿要平等,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发展权、学习权、游戏权、娱乐权、教育权等,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健健康康地茁壮成长。
电影小人国观后感5
看完这篇纪录片,我感触最深就是那里面的老师。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位小女孩在等待自己的玩伴,并且四季如一日的等待,非要等到男孩南德来幼儿园才肯进屋。虽然她沉默寡言,但我想,也许在她心里,只有南德才是真正的朋友,可以缠着他一起睡觉,缠着他给她穿衣服……这算是孩子自己固执的一种方式吧。可是,这在一般大人眼里,或许会认为她性格有点问题,会强制地干涉她。但这里的老师从未如此,她们总是询问她的意见,尊重她的选择,甚至在雪天陪她一起等待。其实,这又何尝不好呢?我们不是看到,当南德终于出现时,辰辰那欢快地跑过去的步伐和突然发亮的眼睛么?这种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喜悦,我们为什么要阻止呢?
池亦洋应该算是一般家长老师眼里的坏孩子了,总是闯祸,打架,所以一开始很多小朋友都远离了他,家长们甚至联合起来要赶走他。可是,老师却没有如此片面地对待他。即使池亦洋犯错误了,也只是让他一个人在一个地方考虑,就算他骂老师“混蛋”,老师也依旧心平气和地跟他讲话,让他一个人好好思考自己的问题。我想,让孩子独立思考自己的错误应该是个很好的方法。一方面,孩子肯定是都是好动的,尤其是像池亦洋这样的,让他一个人呆着,也许会比骂他,惩罚他更让他难受,何况其他孩子都在一起做游戏,听故事,玩得不亦乐乎,自己却是孤零零地一个人,这肯定能在心理上给他孤独,失措等等的感觉,心理都屈服了,还能不认识到自己错误么?另一方面,这样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其实都已经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了,他们甚至有了评判事情的标准,即使这个标准可能只是个雏形,可能会有些错误,但并不影响这个标准的形成,运用。所以让孩子单独思考,或许会比强制地改变他的行为更有效果。同时这也会帮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我很敬佩这里的老师,耐心,并且尊重孩子。就是在老师这样的引导下,池亦洋不仅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发掘出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呢!
锡坤真是个可爱又闹腾的孩子。偷穿大人的鞋,倒腾满屋子的玩具,尤其是他为了研究门口的垃圾桶的肚子到底能装下多少东西时,就看到什么就往里面丢,有时因为个矮丢不进去,仍锲而不舍地继续丢,真是让人又笑又无奈。课上有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只是从直观上去感觉事物,所以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应该是很正常的。不过我想,老师能如此的宽容地,任他在一定的空间内探索,研究新奇的事物,不会制止,甚至在事后把丢进垃圾桶里东西一个一个地拿出来,该需要多么大的耐心啊!同时这对孩子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保持也能有很大的帮助。
整段纪录片,老师都是很礼貌的讲话,每次都带着“请”字,这也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所以,很多孩子就算是在伤心,愤怒的情况下,也还是礼貌地,带着“请”字说话。我觉得,这一点特别好,行动永远比言语更有说服力了。
纵观整个纪录片,耐心,尊重,自由,言传身教就是我最大的感想。
我认为,教育其实本身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重要的是在于它能感染儿童,引导学生向上,向前。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必须提高自己的素养与理论,这样才能深层次地引导儿童,挖掘儿童潜能,全面自由的发展。
电影小人国观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