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记贺岁电影观后感作文(2)

关键词: 捉妖记贺岁观后感,电影观后感,捉妖记
奕远0 分享 时间:

捉妖上映之际,作为资深外貌协会会员的我,再次打上了问号?妖要不是应该美如聂小倩,凶如树精姥姥吗!那一个圆滚滚的,萌呆呆的又是什么鬼!有了上次的入坑经验,终于怀抱着,看你这次怎么作妖的谨慎心态,再次走进电影院,结果……又入坑了,已经放弃努力乖乖呆在坑里来给大家安利,因为血槽已空!被胡巴萌的一脸血不说,更是被一群妖怪萌的不要不要的!影片让我想起近期追的两部日本动漫《东京喰种》《进击的巨人》,人有坏人,妖有好妖,日漫向来把这种“人、妖混世”主题处理的血腥残酷,虽然故事非常好,但我从来不敢安利任何一部给家里的孩子看。《捉妖记》又解决了我的一大难题,它诙谐幽默讲故事的方式,无比正能量。

《捉妖记》在力求打造一个新世界,这里人有人法,妖又妖规。影片开始,妖后就展示了妖的独特语言系统,对宋天荫临终托孤。出生后的胡巴,形如萝卜,虽不会说人话,却能懂人心,那一声声“wuba wuba”跟皮卡丘的声音一样让人中毒(声优也是一项技术活)。小岚和宋天荫以卖小妖王为目标,踏上斩妖除魔护送小妖王的道路,这过程中,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笑料百出。其实这个故事主干跟《指环王》非常类似,以佛罗多为首的一群精灵、巫师、哈比人踏上了以销毁魔戒为目的征途,一路上被各种渴求魔戒能力的恶势力前来抢夺阻挠。影片上映之前,听闻该片是以打造中国的《指环王》为目标的,所以身边不少苛刻的朋友,虽然在影院内看《捉妖记》笑的花枝乱颤,还是一出影院便撇个嘴说跟《指环王》差远了。经过激烈的辩驳,我总结出以下三点内容:

1.人物:《捉妖记》以喜剧类型为主,其次才是奇幻,既然作为喜剧类型,需要创作出喜剧性的人物——强势的女捉妖师,柔弱的生子男主,以及一个萌暖天下小妖王。更别提充满港片即视感的小配角们,神志不清的奶奶,会让人想起《九品芝麻官》里每次都把咸鱼当尚方宝剑的奶奶。而吴君如和曾志伟演的竹高和胖莹,不就是《鹿鼎记》里的胖头陀和瘦头陀吗!还有钟汉良演的一心想成人的老妖怪,一直戴着伪善的面具混迹在所为正派之中,其实不断的残杀自己的同类。这不就是《倚天屠龙记》的混元霹雳手成昆吗?还有麻将女神汤唯,如同郭芙蓉2.0版的姚晨,《爸爸去哪儿》名CP“佳偶天橙”。观影经验的叠加,和演员大胆突破的表演,都在不断的为该片增添喜剧的元素。主线人物形成传奇故事,副线的人物和主线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形成了“笑果”显著的化学反应。《捉妖记》的喜剧人物塑造是非常成功的。

以影片类型来看,《捉》和《指》是不能放在一起比的,因为一个是喜剧类型片,一个是典型的剧情片,类型不同,对于片中人物的塑造要求也就不同。

2.背景世界:《指环王》来自北欧神话,《捉妖记》则来自《山海经》。从这两个故事起源来看,根基的稳固程度就不一样,西方的神话体系,是相对完整严谨的,对于之后故事的创作,该体系提供了更加扎实的结构框架。而中国的神话体系,向来是走写意松散风,跟中国国画一样,讲究的是留白。它所能提供的素材仅仅是一个创意点,有更多细节上的东西需要现在的故事创作者来完善。

时至今日,不得不承认,古人的想象力比今人要丰富许多,我们又的确没有那样北欧神话那样稳固的根基。所以《捉妖记》既然要笃定的做中国的惊世传奇,想与《指环王》比肩,那在故事的各个层面都要加强,尤其是故事背景的建立上,因为奇幻片卖的就是想象力,构建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能够让观众信服,并且代入找到共鸣,是需要更多的技巧的。

在构建世界的能力上,《捉》确实比《指》弱,但是比绝大部分院线大片还是强出百倍的。毕竟,想要进步,想要更好,跟中国环境里的片子比,是没有意义的,《捉》7.16现世,它的CG效果,瞬间成为业界标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就像一个班有100个同学,《捉妖记》就是那个第二名,我们肯定要跟NO.1《指环王》比!坐在那洋洋自得,说自己身后还有98人呢,我已经很牛逼了,那就糟糕了。江老板和许导演已经把爬到了这个高度,只能给他们更大的压力,希望他们攀的更高更好。

3.细节:影片中,捉妖、卖妖、烹妖的全是一水的女性(姜武除外),洗衣、缝补、生孩子的却是男人。不禁想起了《大话西游》里唐僧的台词: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但是,胡巴是他爸井柏然生的!就是这么任性,不走寻常路。想当年,猪八戒也不过喝了女儿国井里的水,怀了孩子而已,也没见他生小猪啊。这回居然真生了,还生了小妖王,还上演父子情深,这么会玩!真的好吗?导演和编剧的敢想敢编,真是让我佩服!关键是,居然一点都不违和!

胡巴被出售后,天荫拗不过小岚,不舍离开,胡巴以为天荫跟自己开玩笑,几次三番的想要上前拥抱天荫,却都被贴了符咒的笼子烫了回去,胡巴那可怜的小表情,简直让我心都碎了,完全失去了理智跟着胡巴大哭起来。好在周围观众,都多少有所触动。

还有最后一幕为了做父子情的更迭,井柏然成长了,理解了当年父亲的行为,狠心驱赶胡巴,两人挥泪告别。那一刻,让我想起了上大学那年,父母一起来北京送我,告别之后,我便和梗着脖子往学校里冲,我怕我对未知生活的恐惧都写在脸上,让他们看见。直到走到大楼拐角,才敢余光偷瞄一眼,父母一直站在大门口注视着我离开。我瞬间就酸了鼻子,因为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无需恐惧,无论如何,一直会有这样两个人守护你的,他们就是你坚强的靠山。虽然故事的结局,是胡巴和小岚、天荫分开了,但是我坚信,只要胡巴有难,小岚和天荫一定会来守护他!

终于,不用再看青春兜售的那点破事儿,不用再看段子陈旧的低俗喜剧。人、妖混世,真人和动画无缝衔接,当歌舞段落出现时,我一度以为自己在看一部好莱坞大片,恍惚之后,才蓦地高兴起来,原来我们真的可以做到那样的水准了,难怪《捉妖记》被称作业界新标杆!我看的这场,座无虚席,大家有笑有泪,统统满意离场。

江老板用showhand的姿态,打造了一个电影人的梦想,他的胆量、眼界都令人佩服的五体投地,所以这部《捉妖记》一定大卖,我更相信之后的续集会越来越好!因为江老板不仅是大导演们的伯乐,更是影片品质的良心保证。

综上所述,《捉妖记》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相当优秀,而且有空间可以更优秀,作为居家带孩子过暑假必备佳品,《捉妖记》绝对会不负所望,值回票价。

友情提示:千万不要被粗糙的周边商品欺骗了,特效绝对高大上,胡巴绝对萌死你!

《捉妖记》观后感(八)

从电影院出来脑海里一直回响着《道、道、道》里的一句台词:妖亦有道。

当时想看《捉妖记》是冲着汤女神去的,结果看完发现吴君如才是女神啊!⁄(⁄ ⁄•⁄ω⁄•⁄ ⁄)⁄ 请原谅我这个港片喂大的孩子,当年一部《洪兴十三妹》让我过目难忘,至今想起仍是感慨万千。

说回捉妖,前面100分钟都在让观众笑得东倒西歪的节奏中度过,最后10分钟所有情绪铺垫完毕,瞬间爆发,让人措不及防的拿纸巾去擦已湿的眼眶。胡巴求抱抱却被井宝用剑划开彼此的一幕更是扎心,试想一个孩童还在撒娇的年纪却被迫于家人分开是件多残忍的事(是否是续集的铺垫也未可知)。

电影其实是通过人类对妖的理解从而映射人类自身,妖有好有坏,人亦然。说妖狡猾,要捕杀他们,结果呢,一群“上层名流”却拿着筷子妄想吃妖肉滋阴补阳、长生不老?多么滑稽的设定,却又让人心酸。就好像有人天天抱着狗说宝宝乖,粑粑麻麻爱你哟,可转身就将狗肉吞进肚子。

呵,其实,这世上最不讲道义、最狡猾卑鄙的是人类自己。

说实话,捉妖的配角阵容强大到令人发指!从姜武、曾志伟到吴君如,又有闫妮、汤唯和姚晨,最后天天和Cindy更是让人感叹导演的用心,虽然两小只演技略显稚嫩,可这也更符合他们的人设不是么(呃,妖设?)

最后要着重说说钟汉良,小哇真是眉毛都带着演技好么,我大Boss不能更帅好么,小哇饮酒前的那一眼角带邪笑就值回票价啊有没有!

大萝卜做错事知道低头对手指,喜欢和井宝玩捉迷藏,把百合的布偷走咬出一幅全家福,有进步会抬头求虎摸、求抱抱,对着井宝胡巴胡巴叫个不停,哦,我想在妖话里“胡巴胡巴”该是娘亲娘亲或者爹爹爹爹吧。

笑中有泪,温馨却不让人乏陈。

那么,大萝卜,我们今晚炖汤可好?

《捉妖记》观后感(九)

看到胡巴的形象,总感觉像是一个白萝卜,修炼成精。于是想起那个知乎上的问题。大意是古代神话里,为什么柳树槐树这种植物可以成精,甚至还有没有生命的琵琶,而萝卜白菜水果蔬菜就不能成精?得到赞同较高的一个答案是:上午发愿修炼,中午就给炖了……

好在这个萝卜还比较会卖萌,所以票房大卖。不过查资料时,发现电影的另一个名称:《聊斋之宅妖》或《聊斋之捉妖记》,就完全是画蛇添足了。首先聊斋里没有这样妖与人之间的故事,倒是有《宅妖》这一篇文章,但是跟电影的内容完全没有关系,完全看不出《捉妖记》从哪里取材的《聊斋》。《画皮》再烂,至少妖怪形象还是来源于《聊斋》,所以就别什么鬼怪的故事都往《聊斋》上靠了。对于《捉妖记》,倒不如说是编剧袁锦麟把《宝贝计划》的故事妖怪化而已,白百合和井柏然的角色对照成龙和古天乐,最终BOSS也都是以得到萌娃为目的,反正《宝贝计划》已经是这个香港人作为编剧最好的作品了。

开场片名出现时是《山海经》的即视感,还以为是故事出自《山海经》。群妖场景真是吓到我了,瞬间《指环王》的即视感,心想真的是大制作,这结局岂不是老妖王军与人族联盟,大战终极BOSS。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抱歉,我脑洞开大了。然后,只剩一群青蛙出来跳舞,从好莱坞一下跌到宝莱坞的即视感。

暂且不说导演许诚毅到底算不算“史瑞克之父”,单看这群妖怪的造型设计,就知道他的确深受梦工厂的真传。可惜别的设计没学到,只学到“史瑞克”的造型,除了胡巴,每一个妖怪形象都丑陋无比。好在,还有胡巴这个萝卜,成了精,可以哭,可以笑,可以卖萌,可以搞怪,就是一个标准熊孩子。就是头上的绿叶,真的像一根萝卜。胖莹和竹高,一胖一高,完全没有交代他们的身份,难道是妖后身前带刀侍卫?反正他俩最大的作用就是来搞怪的。最后的BOSS背后一堆小蘑菇,这是什么造型?妙蛙种子吗?这一堆堆小蘑菇简直要害死密集恐怖症患者。还有那个绿色飘来飘去的空气凤梨是个什么鬼?致敬《哆啦A梦》的竹蜻蜓吗?

真人角色就更别提了。前天看完《煎饼侠》,回过来再看《捉妖记》,发现怎么又是吴君如和曾志伟。白百合永远都是一副“黄小仙”的样子,接下来要上映的《滚蛋吧,肿瘤君》,估计还是这副样子。闫妮还是“佟掌柜”式的碎碎念,姚晨只好用讲东北话搞笑,顺便展现中国饮食文化。钟汉良和保剑锋就是来摆造型耍帅的,姜武和汤唯不温不火,基本完成各自角色的任务。唯一意外的是井柏然,在代替柯震东重拍这部电影之后,我们可以确信,他应该比原片中的柯震东更出色。对于这个纠结的保长角色,既要当爹,又要当娘,井柏然成功塑造了一个良家妇男的形象,最后时刻还英雄的断舍离了一回。可转念一想,这不是《虎妈猫爸》的即视感吗?

老实讲,真人与动画相结合的电影,早就是老外玩剩下的。像《加菲猫》、《蓝精灵》等影片,以及根据华纳和迪斯尼的卡通形象制作的电影,这些电影原本就是动画片,有着独立的动画形象。这部《捉妖记》也算是开创国内此类题材的先河,这一点值得称赞。我们也终于发现,在特效上,我们并没有那么差。在原创故事上,我们也没有那么不堪,可总觉得少了很多。一些桥段要么成人化,要么老套,你无法单单定义为一部儿童片,因为中国导演不会花上亿制作儿童片,况且结局还这么用力煽情。电影的3D感几乎没有,还不如别追求3D,老老实实做2D。票房的确不少,营销也做的好,但好票房不等于好口碑。在7月国产保护月下,前后有《小时代4》《栀子花开》作差评保证,再之前有《汽车人总动员》的质疑。同期相比之下,作为动画片,《捉妖记》就显得很用心了。至少胡巴的形象,还算是中国原创,出自最平常的萝卜(如果灵感的确是萝卜的话)想一想,那只熊猫,动画片都被人拍了两部。那个花木兰协会,不知道《花木兰》早就被迪斯尼拍成动画片了吗?他们早就该道歉。再想一想,这些年我们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动画电影,这么一比较,《捉妖记》真的是良心之作。

当影迷们用电影票作为对中国动画诚意的回报时,也希望许诚毅们下回请别拿萝卜当干粮,也能拿出更好的作品,作为你们的诚意。对于中国动画,我们一直期待。

如果你喜欢我的评论,可以关注胡说电影,添加微信公众号hushuodianying。这是一个影迷的自娱自乐,玩票性质,我会不定期更新对于院线新片的长评,同时也会推荐好的电影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喜欢。

《捉妖记》观后感(十)

感谢捉妖记这个夏天给我带来了温馨、搞笑和感动。

最初是被片中的萌物小胡巴和大咖云集的演员阵容吸引了,没想到看后吸引人的地方还有很多。

首先,特效做的相当不错很逼真,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影片结束后我是看完幕后阵容才走的,当时真是满满的自豪!这是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魔幻大片,做的如此逼真毫不逊色国外大片。

故事不复杂但是讲述的很流畅,寓意也很深,里面也有很多伏笔;小胡巴被关到笼子里痛哭流涕的时候,真是戳死人了。那种感觉就像现实中自己要离开家很长时间宝宝没人照顾一样;最后天荫狠下心要小胡巴回到妖的世界,胡巴流泪转身离去的时候眼泪哗哗的止不住了。好希望天荫最后能带走胡巴。

最后再说说片中的大咖们,他们的戏份不算很多但很吃重,对影片发展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吴君如曾志伟一如既往的搞笑,姚晨更不用说了超级带感;汤唯的老板娘演的很到位;钟汉良的反派大boss演出的那股子狠劲儿简直不能更棒!

感谢幕后团队,感谢所有演员,萌萌的小胡巴,继续奔跑吧!

捉妖记贺岁电影观后感作文相关文章:

捉妖记观后感作文800字5篇

捉妖记电影观后感600字5篇

捉妖记观后感600字5篇

捉妖记2观后感作文700字5篇

看捉妖记观后感作文怎么写700字5篇

观后感捉妖记800字5篇

捉妖记2电影观后感700字5篇

电影捉妖记观后感最新范文

捉妖记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

捉妖记观后感1000字5篇

111818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