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2)

关键词: 起跑线观后感,起跑线影评,电影
泽璇0 分享 时间:

《起跑线》用鲜明的对比有力地回击了这些毫无根据的鄙视。男女主角虽然富有,但在孩子入学的问题上却不择手段,以伪造贫困证明,欺骗学校,牺牲穷人入学资格为代价,获得了德里文法学校贫困生入学名额。这在中国也不鲜见——汶川地震时期,富豪子女假扮地震遗孤转学至沿海发达城市;大学奖助学金往往不能发给真正需要的人。 然而与中产阶级的臆断不同,《起跑线》展示了底层群众拥有的闪光品质。富人对孩子的培养偏向能力和知识,而下层群众以身作则,让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更有意思的是,片中有几个镜头,让我还真的以为穷人要哄抢行李、恩将仇报,却往往在最后时刻画风一转,凸显群众的朴实善良。尤其是隔壁的大叔一家,不仅在男女主角需要帮助时多次施以援手,分钱分粮,还为男主女儿的学杂费“碰瓷”讹钱,浑身擦伤在所不辞。

“我们虽然穷,但银行的钱,绝对不能偷!”即便识破骗局,大哥的善良还是征服了怒火:“你的女儿就像我的孩子,我的儿子名额被占,我不能再让另一个孩子上不了学。”说着放弃了举报。卑鄙与高尚,和财富多寡没有关系。正是在不断折腾和深刻对比下,男主最终幡然醒悟,选择向校长自首,准备放弃女儿的入学资格。 实际上,本片笑料的来源,从本质上讲是夫妻二人对孩子教育理念的不同,这正是安吉丽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之间离婚的主要原因。男主坚持认为无论在哪所学校,关键要让孩子快乐,对新鲜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屑一顾。女主则更加实际,与其有一个快乐童年,她认为更重要的是一个美好的未来,进行高强度超龄学习。

总之,一方让孩子遵从个性发展,另一方则注重孩子的服从与认同。我认为这两点完全可以兼顾。我们总说先做人再做学问,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连知识都讲不好,怎么去教做人呢?老师把责任推给家长,家长则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两头都落空,把孩子耽误了。好在夫妇二人最终达成了一致,在学习知识与阶级教育面前,还是选择了让孩子做一个健康而阳光的人。 第二个惊讶之处在于:《起跑线》杜绝了同类型电影的大团圆结局,反而一浪高过一浪,结尾布满惊喜,主题不断深入。在探讨教育不公,底层差距和贫富悬殊在探讨教育不公和贫富悬殊之后,电影并没有在夫妇两人捐助学校之后立刻结尾,反而让老大哥去寻找自己的恩人,男主与老大哥在豪宅中的冲突进一步揭露了所谓贫穷原罪论的可笑之处,构造了为富不仁,穷善其身的鲜明对比。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3

连续两天都看关于教育方面的电影 昨天泰国的《天才枪手》今天印度的《起跑线》 我来说说。

 为了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煞费苦心 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 这点和我们国家的大多数父母一样。 当不懂茫然的时候,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声音, 这时候就需要理智的判断,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 而因为妈妈的急于求成,导致爸爸运作了很多非常规手段,一步错步步错,一个谎言需要无数谎言来补漏。 电影还呈现了富人和穷人为了孩子能进名校竞争。

穷人需要付出更多,到最后也不一定会胜利。 最后,好在爸爸三观正直,意识到胜之不武,主动承认错误,校长的反应让他意想不到,才晓得校长也是生意人,所以在演讲时,说出了“教育失去了其本质,现在教育是门生意了”这样的经典台词!

我想说最贵的最好的不一定就是最适合的 找准定位,选择最适合的才是最正确的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那么也需要因材施教。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4

在存在贫富差别的社会里,当一种东西(资源)供不应求时,就会有人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不择手段地想方设法去得到它。而且那种东西(资源)也会异化,失去原本普世的功能,成为少数人获取利益,得到好处的筹码,于是便会出现公正缺失、道德失衡,所谓正义与公平也就无从谈起。印度电影《起跑线》描写的正是这样一种社会情形。在印度,当教育资源有优劣之分后,那些所谓的教学一流、条件优渥、声名在外的私人学校,便成为富人家庭竞相追逐的目标,他们甚至不惜采用非正常手段,占用属于穷人有限的入学名额,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去《起跑线》虽然是一部带有喜剧风格的电影,但是它触及了印度社会教育界现实存在的问题,也借影片中主人公之口,道出了问题发生的症结所在,寓意深刻,观后让人有一种笑中带泪的感受。

出身低微的拉吉依靠设计服装的技艺,成为一名事业有成、收入颇丰,开上宝马的中产阶层人士,并且娶到了年轻貌美的妻子米塔,之后两人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很快,女儿到了入学年龄,如何能让她进到一所好学校,成了达吉妻子的一块心病。她不仅把女儿送进学前班进行综合素质的强化训练,而且还听从所谓入学咨询师的指导,拉着不会说英语的丈夫参加父母培训活动,以适应子女入学的面试需求。她先是怂恿丈夫搬出原来的居所,住进富人街区结识所谓的上流阶层人士,以此想消除丈夫身上的土气。而当面试失败,女儿进入好学校成为泡影后,她又另辟蹊径,随丈夫住进贫民窟,通过装穷,以便让女儿以穷人家的孩子的`身份进入到心仪的学校,结果竟如愿以偿。

拉吉虽然并不赞同妻子的种种做法,但也无可奈何,毕竟她也是为了女儿好,于是只得掺和其中,走一步看一步。然而,在贫民窟生活时接触了心地善良,肯帮助人的邻居希亚姆之后,拉吉被感动到了,尤其是为了帮助拉吉得到2万卢比的入学费(他真的认为拉吉是一位穷人了),希亚姆不惜冒险碰瓷去撞汽车,用自己身体受伤去换得金钱,更是让拉吉看到了他铁哥们的热血心肠。公布入学结果的那一天,经过抽签,同样领到入学申请表的希亚姆的儿子却意外出局,这更是增添了拉吉的内疚感。良心让拉吉觉得自己做错了事,不应该采用欺骗手段,让女儿占用了本该属于穷人家孩子的入学名额。在向校方提出用希亚姆的儿子替换女儿入学无果后(女校长竟然称,此类学校就是要照顾所谓的社会精英的子女),拉吉采取大闹入学典礼的方式,面对众人宣示了自己的主张。那段告白可谓是影片的最精彩桥段,因为它切中问题的要害:盲目最求所谓的英语能力,让印度自身的民族性削弱;教育成为一种生意经,社会便失去了公平;富人一旦为所欲为,穷人便更加悲惨最终,拉吉以女儿转学公立学校的方式实现了自己良心的救赎,妻子米塔最后也站在了他这一边。

此片观后,不禁对该片的编剧和导演心成敬意,因为它的故事情节太贴近现实了,而且主旨鲜明,是那么的直抒胸臆。同时,也要给演员们真实、自然的表演点赞。《起跑线》带来的不仅是娱乐,而且还有思考。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5

最近几年的印度电影总能给我带来不小的惊喜,印度电影《起跑线》也是如此哦。看过这部电影后,我觉得特别的感动,特别的欣慰。

在印度这样的社会中,孩子们的教育成为了家长们的头等大事,他们认为只有好的教育,才能有好的出路,才能结识更多上层社会的精英,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能让自己的孩子上上好学校比什么都重要,家长们都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对孩子们公平么,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呢,他们的童年还会快乐么,有没有留下阴影呢。

在影片的结尾处,剧情终于反转喽,充满着无限的正能量哦,让人看了不由得觉得很感人,很满足,给予了人们很大的希望,让做家长的人们终于找到了教育孩子的出路。不要太重视教育的硬件了,好的教育可以在各种环境中出现。做教育前,先做人,唯有人品过关了,交出的学生才会在社会上有很好发展,才可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哦。

希望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们都能从中学到些东西,拓宽自己的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哦。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跑出一片天观后感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观后感500字6篇

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

大国崛起第6集观后感800字

纪录片《摆脱贫困》观后感【五篇】

爸爸去哪大电影观后感参考

铁人观后感700字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史密斯观后感作文大全

伊索寓言读后感中学生心得体会感悟

阿甘正传观后感

112516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