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就到家电影观后感(2)

关键词: 一点就到家观后感,一点就到家影评,一点就到家
泽璇0 分享 时间:

4、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我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必须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当有十分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一点就到家电影观后感4

还是值得看一看,很适合带家人一起。励志又轻松没有刻意说教,我的孩子看完说好看。

电影是光影的艺术,一点就到家,画面清新镜头流畅。远山、树林、蓝天、木屋,让住在城市的人感受到久违的纯净。看完感觉就是两个字“舒服”。

一部电影的成功除了幕后,主创绝对是关键。三个演员选的合适。彭彭保持了一贯的水准,塑造小人物驾轻就熟。尹昉有些微表情很是生动。

作为电影的主线,刘昊然的表现意外又在情理之中。说意外是因为我本以为他又是“本色出演”,像大家说的以往角色一样,不同的少年罢了。但事实我被打脸,塑造的魏晋北失意落魄时的脆弱感,意外被彭秀兵救起重振旗鼓后的小傲娇。整场电影下来我没有看到刘昊然,我想说魏晋北这个混迹职场多年屡败屡战的社畜和那个刚毕业意气风发的少年刘昊然真的有壁。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全程无尿点,节奏明快,中间没有看手机也没有提前离开的。结束后好几个都没有走,想看个小彩蛋,导演考虑一下呗。

最后我想说,国庆档这是看的第三部电影,只有这一部我看的又哭又笑。三个执拗的创业青年,让我这个老阿姨回想起刚毕业的青葱岁月。不管多大,梦想总要有,说不定就成功了不是么?

一点就到家电影观后感5

对于《一点就到家》我之前抱有很高的期待。虽然它的上映日期从10月1日延档至10月4日,外界猜测是因为对质量没信心避开风头,但一想到同档期《夺冠》的提档就能明白其背后的市场逻辑:这两部影片都来自于陈可辛团队,背后的制作公司也比较趋同,两部电影岔开一些时间可以避免正面交锋,给各自更多的市场空间,而《一点就到家》敢于延迟到后面,也许是因为品质足够硬,甚至可以“后发制人”也说不定。

但事实证明是我想错了。

首先要承认的是,《一点就到家》的质量是在及格线之上的,影片整体节奏明快,而且紧紧扣在三位主人公的事业线上,并没有其他的冗余,配合上鲜艳分明的色彩和欢乐的音乐,使得整个观影过程很舒服。

但除此之外,似乎再也找不到更多的优点,而且对于陈可辛+许宏宇这样的组合,我不觉得仅该要求他们能把故事讲好就可以了,对他们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为什么?监制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可以说是近年来华语地区最重要的创业励志片之一,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标杆,此次打造年轻版的“中国合伙人”,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沉淀之后,对于整体方向的把控,以及观众品味的捕捉应该更加成熟才对,而不应该原地踏步;而导演许宏宇早在《喜欢你》的时间就展现了极高的天赋与才华,快节奏喜剧是他的看家本领,而此次影片除了延续“快”,似乎也再没有其他更多的进步,而最应该呈现的热血感和青春感只能通过喊口号的方式来呈现,非常可惜。

全片最令人感动的点,应该在于魏晋北、彭秀兵、李绍群三人的`兄弟情,只是这份兄弟情却呈现地有几分不伦不类,看到有些朋友评论说是在“擦基卖腐”,我觉得倒不至于上升到这个程度,但会让观众有这样的观感,说明影片在情感的塑造上是出现了问题的,很多台词以及演员们含情脉脉的眼神使得部分本该动人的场景画风突变,如果这真的是刻意为之,那创作者真的是太不尊重这个故事和观众了。或者说,就是在太“讨好”观众了。

对,讨好,这个词来形容《一点就到家》非常地贴切,影片的笑点、萌点、泪点、燃点都像算计好了一般,陈可辛就像一个精明的商人,把一切都为许宏宇铺设好了,许宏宇只需要在这个框架内去发挥就可以。比如彭秀兵作为一个在城市打拼接近成功的人,最后愿意回到云南村子里改造家乡,这一点确实需要足够地理由支撑,单纯只靠商机和信念可能还是远远不够,所以只能靠堆砌口号来加持,于是我们看到影片里彭彭就变成了一个口号机器,从头到尾都在喊口号,但谁进到影院里都不是为了听这些空洞的大道理的。

彭彭自己喊口号还不够,还得拉上当地的素人村民一起喊,《一点就到家》这个片名很好,贴切又富有联想,没想到电影里隔一会就得喊一次“一点就到家”,到结尾的时候还要配合上村民们一张张淳朴的笑脸,一度令我怀疑这本身就是一支大型的广告,马上就要出现商标了,这些场景的出现只是弱化了影片真实的情感力量,弄巧成拙。

其实影片在一些地方已经触及到了比较深刻的人文内核,比如就像影片英文名呈现的那样:咖啡还是茶?这是两代人信念的不同之处,也是李绍群和父亲亲情线最大的矛盾,这本该是这个故事最发人深省的点,但李绍群这个人物在电影中就是辅线,而对于咖啡还是茶的讨论也只是浅尝辄止,最后一幕父子和解之所以动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村长父亲的演员演的很好,如果前面有更多冲突和观念争执的呈现,会使得这一幕和解更加具有力量。

还有一幕也是在结尾处,三个人来到了曾经繁华的市集上,只有一位老婆婆还坚守在这里,她和三人缓缓地说起了对这里的情结,令人倍感唏嘘,不禁会令我们思考:在电商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不是也在失去着一些具有人情味的东西?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是有些惊喜的,当时我还在想陈可辛+许宏宇还是有人文关怀的,可以想到在时代发展过程中那些被落下的东西,但是当老婆婆拿出支付宝二维码的时候,之前的惊喜瞬间被打消。行吧,原来到最后科技还是会解决一切问题,人情还是要向科技低头,这不是典型的媚俗吗?

至于影片最该呈现的创业路上的艰辛与挣扎,也因为篇幅所限显得非常表面,我们感觉他们基本没有费什么力就把快递在村子里推广起来了,而咖啡也很快种植成功推向世界了,在最后经历了失败之后,当魏晋北回归村子一切就又都好起来了。这里对于创业艰辛的展现以及人物性格的成长远不如《中国合伙人》,成功原来是如此的理想主义,这不就是在给年轻人喂鸡汤吗?还是尝起来味道不错的那种,但本质根本没有什么营养。

尤其是从李佳琦出场后关于三人成功生活的展现,也因为前期艰辛的铺垫不足而变得只剩“燃”,没有“魂”,当然这也不能怪创作者们,影片本身还是献礼片的属性,这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会限制他们的发挥。《一点就到家》很像《我和我的家乡》中比较平稳的一个单元,而不像一部应该被寄予厚望的电影。如果请陈可辛和许宏宇来制作《家乡》中的一个短片,我猜完成度应该和这个差不多。

总的来说,《一点就到家》很像之前章明导演曾经提到过的“机巧之作”,很难带给人更大的惊喜。

当然了,我仍然给了三星,是因为我确实喜欢陈可辛和许宏宇这两位导演,我相信他们可以做得更好,我也期待他们未来可以带给我们更好的作品。

最后说说三位演员,这三位都是当下极具路人缘的青年演员,可惜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得都过于用力,甚至某位演员的表现可以用浮夸来形容。虽然导演可能想要的是中二画风的效果,但演员的表演决定了这个人物是否立得住,在我看来这三个角色很难成为令人印象深刻的银幕人物,创作者有责任,演员也有一定的责任。


一点就到家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一点到家经典台词

最新电影观后感500字6篇

看一部电影观后感作文400字

感恩电影观后感800字作文大全5篇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800字范文

关于电影观后感600字

看完一部电影的观后感作文

正能量电影观后感600字

爱国励志电影观后感优秀作文5篇600字

高中生电影观后感大全

112806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