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电视剧个人观后感

关键词: 小欢喜电视剧观后感,小欢喜观后感,小欢喜
泽璇0 分享 时间: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欢喜电视剧个人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小欢喜电视剧个人观后感1

今天好像是个特殊的日子,开车时候收音机里都在炒“520”,年轻的主持人稚嫩的声音,嘻哈着,兼顾着老弱妇孺各个层面的听众。我,就笑一笑,换个台。

昨天上班提前告诉佳佳爸我今天要开车上班,人家提醒我:小车车“都成了泥猴儿了。”我倒也无所谓,回复说自己用刷子扫扫灰儿就成。他倒是下班赶回家开我的车帮我去刷干净了。别说,干干净净的小车开着,就算路有点堵,心里也是挺敞亮的。不知道刷车的钱和买一束花的钱比起来……我真俗,不可耐的那种俗。

书归正传,写我的观后感。

今天看完了《小欢喜》。

一、我是冲著名字去的。

我是如此的不喜欢悲剧,换算成时髦的话大概是叫“虐心”。所以在看之前总是大概了解一下剧情的。这部剧的名字就挺招人待见,又是几个我还算认得的演员—小陶虹、海清、黄磊。应景儿的是,讲述了高三党的故事,与目前的神兽困家还是值得一看滴。只是,没成想,一个没有悲剧情节、没有战争、没有饥饿的电视剧,却实实在在卓德了我最多最多的眼泪,我命名之——洋葱剧情。几乎每一集都能陪着掉眼泪。

二、我是冲着内容去的。

佳佳今年夏天就正式升入初三了,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在爸妈群中、在博客里也大抵知道别人家孩子的升学,但真的轮到自己,突然就手足无措了呢。提前预演一下别人家的高考,也好。

看完最后一集,我眼中的高考,哪里还只是一场考试,简直就是一个家庭所有关系的大呈现——小家庭中父母的原生家庭,夫妻的亲密关系、母子父子的亲子关系;是中年人所承受所有困惑的大写真,经济压力、身体衰退、事业瓶颈。在这些中,高三只是一条摆在桌面上的线索,让一切变得脆弱。

这部剧拍得不错,《精英律师》有点假,有点虚幻,脱离实际,哪怕是我这种距离法律精英这样遥远的人,也能看出来穿帮,但《小欢喜》就很真实,因为剧中人物的真实,表达出的是真情实感,才让我感同身受。

三、在剧中找自己

剧中以三个家庭为主。

女主人公依次是宋倩、童文洁、刘静,个性都是如此鲜明。大概,每个女人活到40多岁,她的孩子都17、18岁,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味道”——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想改变已经很难了,除非发生比较重大的变故。宋倩对乔英子的学习和生活严厉的干预、不可置疑的安排和计划;童文洁的唠唠叨叨,张嘴就说,说也白说;刘静的宽容隐忍、和缓柔和。就像心理学的性格测试,没有一个决定的胆汁质,也没有一个百分百的粘液质,大部分人是游逛在其间,在不同的形态下可以游移一下。嗯,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加权的,只是系数和权重有所侧重。所以,我在她们三个身上都找到了我的影子。

其实,套用那句“每个人都有心理伤痕”,我也在四个孩子身上找到了我成长的影子,可能看这部剧也在修复我的伤痕吧,所以我才稀里哗啦地跟着哭了好多好多,比如其中的闺蜜PK塑料姐妹花,闹翻又和好;比如英子和刘静的“树洞”之约,相依相偎看科幻片;比如磊儿手机摔坏了,不可遏制地喊出了“我妈妈去世了,里面有她的语音和照片”;比如……我感同身受地回忆了我的高三,以及高三以来的生活,心里酸酸涩涩的,眼泪也是一波又一波,哭到眼皮肿。

四、在剧中找佳佳

三家的孩子依次是聪明敏感的乔英子,原生家庭的.破碎让她变得听话懂事,脑子里不用妈妈提醒,都能复述“我一个人这些年拉扯你…”,抑郁的种子就此埋下;纨绔子弟季杨杨,冷冷地又酷酷地,内心却是脆脆的弱弱的,因为父母在他成长的关键时期不在身边,独自长大的他有那么一些怨恨夹杂着陌生感,不会也不愿意和父母相处;林磊儿,是一个方圆家的“二胎”,典型的黛玉,乖巧懂事、压抑聪敏,学会了在小姨和小姨父温暖的屋檐下生活;方一凡,在几个孩子的聚会中被公认是最幸福的,而他却毫不自知,他提起自己的妈妈也是一肚子的意见和不满,夹缝中的爸爸却成为他最坚强的支柱。

佳佳也是一个集合体,佳佳有方一凡的大大咧咧,有英子的敏感多思,有杨杨的个性自持,当然也有磊儿的上进好学。

多记一笔,佳佳看我追剧入迷,剧透给了我——英子后来得抑郁症了,对剧情更是了如指掌。我就纳闷了,问她啥时候看的这部剧,小家伙说是在网上免费看的,我咋就没吃着这免费的午餐呢,而且她是啥时间看的呢?更而且,人家还建议我继续看看《少年派》,说“也很好看”。(这句话的关键词太多,我思考至今,未果)

我和佳佳的关系,我一直都是有信心的。

看到宋倩和女儿去看电影,两个人为了“让你开心”而搞得都不开心。我又反思了自己。

看到宋倩给英子做的营养餐、煲各种汤、生海参和炖燕窝,而英子味如嚼蜡,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看到英子执意去北京赴南京,就是要离开家,离开那个爱她爱到她窒息的妈妈,这么会讲道理的宋倩仍然不知道英子心里到底怎么想。

孩子长大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我是该再成长一点呢,还是再简单一点呢。

越来越懒惰的我,倾向于后者。

五、在剧中找老公

三个家庭的老公依次是官至市长的季胜利,为了家庭主动提出退居二线,为病妻扎起围裙煲汤做饭,为儿子学开卡丁车,实现妻子游香港的愿望不再拖延;乔卫东,经济上大佬,情感上依偎着宋倩的强势;方圆,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黄磊是这部剧的总编剧)他的客观开朗,他的善解人意,他的真诚可爱,他的豁达自然,他的“油腔滑调”,他的“阳奉阴违”,他的“和稀泥”,一切都是和童文洁的直率相匹配的。一会儿,去搜一下《小欢喜》的经典台词,估计都得出自方圆之口。

六、关于高考

走过高考已经24个年头了,我已经忘记了当年是如何的努力,上次群里我的班主任数学老师提起来,对我当年做《数学精编》记忆犹新,想来我也是努力的,想来我也曾经是佼佼者。我一直在念叨我妈妈对我的宽松,是啊,我妈妈真的几乎没有管过我的学习,我现在也在向她老人家学习,放手,再放手。

佳佳明年就中考了,现在也已经是准初三了。小家伙似乎没有一点紧张感,我也很放松。可能更多地在依靠学校吧,只是觉得孩子最近开始有了那么一点意识的萌芽。

动力,源自内部才会源源不竭。

跟着电视剧哭过笑过,最后想起那句——高考录取通知书就是一张船票,……享受送站的幸福吧。

小欢喜电视剧个人观后感2

这部剧讲述了方一凡、乔英子、季杨杨等几个高三家庭进入高考备战期的焦灼状态。本来是孩子们的高考,家长们也不敢松懈一丝一毫。随之而来的教育问题就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泛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场艰苦的战役。每个家庭的环境背景不同,面对高考,家长们也是使出浑身解数让自己的孩子争分夺秒学习,仿佛胜负就在那过去的每一秒决定。业余爱好该放弃的也逼着孩子放弃了;该搬的家也还是二话不说地搬了;该刷的题也总是一大摞一大摞地刷着。于是,那些考生的高考生活就这样在装上了隔音墙的小房间里啃着书度过了,所能张望世界的途径也就只有那一扇小小的观察窗。

对于那些备考学生的家长来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这是中国普遍存在的中国式教育理念——“以爱为名”。也许,家长认为这样是对孩子好,是爱孩子,可是孩子们却未曾感觉到快乐,他们在家长的期待下负重前行,可能内心已经伤痕累累了。他们会认为,这样的爱,不要也罢。

这部剧之所以会让人感受到它的真实,就是因为它还原了我们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或者说它就是我们生活的写照。家长逼,孩子学。在我们努力的过程中,家长却仍然无法真正看到我们努力,又换句话说,他们是视而不见。《小欢喜》这部剧中曾出现多少家长与家长之间“比孩子”的剧情,或说你家的孩子学习好,或说他家的孩子性格好。日常生活中的家长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一群家长中,他们普遍认为;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比自家孩子优秀呢?却不曾看见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似乎是他们总能把缺点放大好多倍,所以屏蔽掉了他们寻找优点的能力。也许,对于他们来说这样比一比可以激励孩子改进,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样对孩子来说是扼杀他们“做好自己”的天性。

我特别喜欢剧中方一凡说过的一句话:“各个家庭状况不一样,这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这句话是真的特别耐人寻味。其实他说的一点也没错,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生活方式,而在不一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所养成的一些习惯、性格以及特点当然都不一样了,自然也没什么可比性。而家长们却还总是愚昧地“攀比”。

112825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