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匆匆那年观后感

关键词: 匆匆那年观后感,匆匆那年影评,电影
泽璇0 分享 时间: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电影匆匆那年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匆匆那年观后感1

美好的是青春,是逝去的时光,是那些已经改变又从未改变的人,也是那些深深刻在脑海中的爱的印记,甚至是后悔,那些证明我们存在于世的全部经历:

当人们从一个原点出发,相逢又散去,投入到各自的生活洪流中时,片刻的驻足,怀念起过去,几乎很多人都在习惯性美化它们,这大概和大脑的工作机制有关,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我们忘记了很多伤痛,并且在怀念过去时上了滤光镜。

陈寻回忆起高中时初识方茴那阵子,老师领读古文的情节,让人想笑。我记得来京工作第一年,在北京一所中学听到朗朗读书声的时候,心里感觉也是美滋滋的,可是我回忆起我的高中,并没有觉得有多么美。长大后觉得甜蜜的回忆,在经历的当时,不过是一种平淡无奇的体验。那时想着的可能是放学后干点什么,也可能沉浸在被家长批评的烦躁之中,我们还不会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自己的生活,也就没有对生活的即时的审美判断,只是认真而专注地活在当下。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说,那段经历确实也是很美的,那时的悸动与后来我们成熟时的恋爱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彼时的青涩和扭捏。年轻时我们无法想象将来会怎么看待过去的自己,但是那些经验和教训化为记忆,存在我们的脑中,还是一点点地将我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方茴与陈寻从教室里出来,他们忽而男的在前,又忽而女的在前,两个人旁若无人地一前一后像两颗纠缠的.双星系统一样,让人觉得心里真是甜滋滋的。我们都早恋过,知道那种神秘而美好的感情,我与我的妻子也有类似的经历。陈寻打球的时候把校服反穿,就为了让方茴一眼认出他来,少言倔强的方茴骑车总会绕道走,就为了多看陈寻一眼。年轻时的勇敢,总是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来表达。

男主角陈寻故意少答13分的题,就为了能与方茴上同一所大学,他们在可控制的领域,各自在为自己的目标奉献和努力。即便上了大学,物是人非,伤了意中人,再回头看时,虽然后悔,但生活依然要不停向前。我们每个人都从过去的精彩或者不堪的经历中获得了很多。

让人惊醒的是,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之为我竟是由那些平淡无奇的小决定导致的,当下我荒废的,在意的,认真的,不认真的,都会对将来产生影响,那就不能不让人想到那几句偈子“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活着,一定要抓紧时间,过好当下:

这种强烈的感觉是在我看到大学时他们恋爱不顺的时候产生的。作为当局者,会以为彼时发生的,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作为旁观者却明白,生活的精彩其实是无边无际的。我喜欢方茴的执着,但我更喜欢沈晓棠的洒脱。我喜欢陈寻的放不下,但我更喜欢乔燃的不打扰。当陈寻还在问乔燃,方茴变了没有的时候,乔燃说他去法国的大学看了她,但没有说话,他悄悄地离开了。这种定力和对别人生活的尊重,值得人学习。

时间不停歇,你做每一个决定都会花费时间,你是打算沉浸在负面的情绪之中自怨自怜,还是自己去找寻新的生活?两种态度,不一样的人生。很多小决定,当时你以为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未来你才发现,巨大的分歧的缘起竟是源于那些不起眼的决定。比如,方茴从父亲的自行车上下来,往操场跑去看陈寻的时候,我一直替方茴感到着急,怎么就不能等人散了的时候,去找他呢?再比如方茴去上课时,在楼梯间,陈寻想和她唱歌,她怎么就不能去逃课呢?再比如陈寻怎么就会忘记方茴的生日呢?

但是转念一想,就是这些东西和想象中的一样,也难保他们就真能走到一起。生活无法假设,这是它残酷的一面,我们必须选择,并且为每一个选择负责。过后再来审视,再来后悔,毫无意义。我们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好好过好现在。哪怕我们初心不改,却物是人非,我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跟我们自己说,我努力了。

电影匆匆那年观后感2

每个人的高中时代都有一个这样的男孩子吧,高高的,打篮球,笑起来特别好看,在人群中永远发着光,永远那样耀眼,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可惜,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是方茴,没有这样的机会和自己心中的男神谈一场小心翼翼又轰轰烈烈的恋爱。

其实我并不喜欢方茴这样种性格的女主,她太敏感脆弱,太内向好强。我也不喜欢陈寻这种性格的男主,既软弱难以取舍,又瞒天瞒地渴望不失去陆地和飞鸟同行,有点太贪心。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心疼方茴并由衷的喜欢这个故事。我甚至会想,要是方茴能够热烈一点活泼一点努力向陈寻靠拢,或者陈寻不要那么优秀变得平凡一些他们会不会到最后就实现了诺言。

可就算是这样,他们终归会成长,终归会走向不同的路,终归会面临分道扬镳后如何再一同前行的问题。毕竟走过高中那段上天给你安排好的岁月后,以后的路还很长,再也不会有人给你分班划座位,再也不会没日没夜的考试做题对答案,再也不会和同一个圈子里的几个人插科打诨过一年又一年,再也不会定时定点的呆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偷偷享受那份小小的欢乐了。

我相信那个时候的陈寻是真的认真的喜欢着方茴,不论是反穿着校服,为她去打架还是高考少做一道大题,这些都是热烈如他喜欢的一种表现。哪怕那个时候发誓说的“永远不说对不起”和“我们会一辈子在一起”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掺一点假。而方茴总是淡淡的笑,腼腆的低着头,和他打电话听着他的声音乐半天,固执的在他的篮球赛最后跑回来,拒绝给乔燃一个最后的拥抱……他们之前的感情是如此纯粹又美好。

时间推着走,没人可回头。方茴依然是那个淡淡的方茴,而陈寻也照旧在人群中闪着光,大学的圈子变了,他们之间也不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了,交集越来越少,感情的经营好像也遇到了困难,逃避和放任后方茴感觉到了他们之前的危机,关于一辈子在一起这个诺言好像要破碎了。

这一次,就像篮球赛最后的那个胜利场景,平凡的方茴被淹没在人群中,陈寻变得遥不可及,原来他们之间的距离一直都很远,远到方茴再也抓不住他。

后来五个人聚首在烧烤摊中吃宵夜,从石膏炸碎的那刻他们开始分道扬镳,方茴爱的决绝,爱的病态,爱到要伤害自己才能让自己不那么疼,然后再狠狠的付出代价。我真想走到书里跟她说,方茴你真傻。

之后的方茴,过去的一切绝口不提,留学在外,喜欢穿鲜艳亮丽的衣服,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是关于青春所有回忆的那个人,是永远的痛,永远深埋于心中。

真希望她能够像那袭红裙一样从心底开始明亮起来。

电影匆匆那年观后感3

世界上的渣男千千万,但是就跟陈寻在影片里头所说过的一样:“你可以打我,你可以骂我,但你不能说我没有努力过。”

陈寻寻找自我,透析自我的过程

纵观全片,《匆匆那年》以陈寻追忆与方茴有关的一切时光为开始,从高中到大学再到社会,追寻青春里的点点滴滴到错过,其实就是陈寻在寻找自我和透析自我的一个过程。

说起每个人的青春,似乎高中时候就是最朦胧和青涩的岁月。在这里面,陈寻其实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只是懵懂和萌动,他看见方茴羞涩的模样,偷看她出黑板报时的侧脸,可能就是像影片里那样,背后的光线将方茴拢上毛茸茸的金边,加上只有两个人在教室的氛围,陈寻说自己喜欢上了方茴。就这么简单。

但实际上,这些浓烈或者稀疏的喜欢,在我们的校园时期里经常发生,于是在某一程度上,不管是我们还是陈寻,都只是觉得自己知道什么是爱,其实不然。

只是青涩的爱。

而到了大学,当陈寻跟沈晓棠在一起,方茴报复性怀上了别人的孩子,陈寻为了保护方茴说孩子是自己的,然后伴随方茴去打胎后,陈寻说自己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这个时候,陈寻已经知道,爱是责任。因为一切都已经失去,方知曾经高中时候懵懂的誓言和承诺,已经是转化成一种责任——

但是这种责任,陈寻没有做到也没有机会去承担,于是,故事的最后,陈寻说:“我后悔了。”

青涩的爱,懂得真正的爱是责任,错过与后悔。

喜欢方茴,不知道爱不爱方茴,确认自己爱方茴。

这些都构建了陈寻回溯与方茴有关的时光,还有透析自己的真实情感的一条线索。

方茴确认陈寻对自己的真实情感,确认自己在陈寻心中地位的过程

反观影片,方茴的妹妹在借着拍摄婚礼MV的过程审问陈寻(虽然很容易就已经猜到,其实这女的跟方茴有关系)对方茴做过的事的种种感受,其实也是方茴在确认自己在陈寻心中地位的过程。

直到影片最后一刻揭晓,从方茴女神般的模样还有动作可以透露出类似“我确认被你深爱过,这就够了”的信息。

方茴从外表上看是羞涩胆怯、缺乏自信的女生,但是身体里面的她却是固执倔强的人。正是由她性格里的“假我”加上“真我”,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有人会说方茴是傻女人,自暴自弃,为了报复陈寻而怀上了别人的孩子。其实在我看来,方茴她当时很清楚她在做什么,她在选择什么。她根本不傻,她也知道自己能够承受这一切。

毕竟,无论是多年幼的青春或是后青春,影片里的每个人都在成长。特别是乔燃回国后大伙聚在一起的那场撕x戏,正是成长的最高峰。嘉沫否认了赵烨对自己的喜欢,也在打架后犹豫着将所有SK的钱交给老板,暗示她也放弃了苏凯,放弃了当备胎。赵烨放弃嘉沫。乔燃在那之后变得甘愿远远看着方茴。陈寻和方茴正式分手。

112862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