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电影观后感模板

关键词: 归来电影观后感,归来观后感,归来
泽璇0 分享 时间: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归来电影观后感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归来电影观后感模板1

电影开始,衣衫褴褛的主人公孤独的躺在火车站的站台上,火车从旁边呼啸而过。那一瞬间,我意识到,这部电一影是要讲述一个残酷的故事。

故事很快便呈现出来,典型而又普遍的那个时代的故事。丈夫陆焉识是右派分子,被打倒劳改17年后,在押送途中逃走,回家见妻子与女儿,女儿揭发了他,妻子情绪激动中摔伤了头部,造成部分失忆。妻子不能原谅自己的女儿,把她赶出了家门。三年后丈夫平反回来,妻子却认不出他。演员的表现很真实,真实到剧场里的人都在流泪。

接下来的故事似乎变得轻松幽默感人而一温一馨。丈夫通过组织、女儿、相片、钢琴等等各种途径想让妻子想起他,上演了一段中国版的初恋五百次。我一度猜想,剧情会怎样发展呢?在什么情况下妻子会认出丈夫呢?我以自己那点心理咨询的知识做了一个庸俗的猜想,以为会有一个逆转,回到那个创伤点,让父亲再衣衫褴褛的出现一次,然后母亲就会好了,就像童话里的一样。然而丈夫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在女儿的劝说下,他似乎放弃了让妻子恢复记忆的想法,开始给她读信,照顾她,尽管他为妻子把他当成读信的很伤心。在读信的过程中,妻子原谅了女儿,女儿搬回了母亲的'身边。还 跳起了父亲希望她跳的舞蹈。看到此时,我依然抱有些许的幻想,幻想导演会给观众一个怎样的相认的结尾。

然而导演无意于讲述一个童话故事,轻松与幽默也只不过是飘在沉重现实上面的美丽白云,很快就消失了。包括那个一开始让观众多次发笑的“方师傅”,在母亲的话语中,丈夫发现了残酷的事实。他拿了一个汤勺去寻仇,却发现方师傅也只是那个时代中,和他一样挣扎于命运的普通人。

镜头切换到多年以后,飘着雪的冬天的早晨,丈夫送妻子到火车站接她的“丈夫”陆焉识。人流散尽,他们还 在那里等着……

影片还 是给了观众一些安慰,现实中的丈夫和父亲回来了,丈夫通过读“陆焉识”写来的信,让妻子可以在幻想的丈夫与现实的丈夫之间建立一个连接。女儿也不必再过着被母亲抛弃的生活。可是断了一个世纪的文化“父亲”何时能回来,那个父亲在影片中留下一些蛛丝马迹,他会说法语,知识渊博,写的一手好一毛一笔字,会弹钢琴,是个教授,会在接生小马驹的时候写下,感觉整个春天都回来了……这个父亲是女儿不曾见过的父亲,是妻子心中的丈夫。妻子依然固执、坚强、不遗余力的病着。每天都到火车站接“陆焉识”。

影片结尾,丈夫和妻子站在出站口,望着空空的前方。看着这个画面,我很想对他们说一句:君在侧,卿识焉?

归来电影观后感模板2

读过小说《陆犯焉识》的人就会知道,根据这部小说去改编电影有多难。太多的细枝末节和心理活动,放到影片中去表现难免琐碎不堪。而张艺谋的新片《归来》却用出人意料的回溯方式,讲了一个与小说相较似是而非的故事。从改编的角度来看,老谋子交出的答卷并非十分准确,但以一部电影来说,《归来》无疑是感人的。

理解不一样

一百个人看《归来》会有一百种理解。年轻人看到的或许是无望的爱情长跑,平反归来的陆焉识急于进入爱妻混沌的记忆世界,苦苦守候的冯婉喻坚持自己的回忆和等待,两条相互守望的爱情轨道注定无法在清醒的现实中重合,辛酸而令人揪心;年长者或许能读出故事背后的隐喻:浩劫后的重生,苦难中的希冀,不幸的往昔以千百种方式影响着每个人,被碾碎的过去紧紧啮合着普通人的当下与未来。故事呈现的只是小说的'冰山一角,却因两个人互相的不离不弃而呈现出极强的张力,足以在2个小时里把人摁牢在座位上,直到结束,都会因沉浸于剧情而久久无法起身。

含蓄不张扬

和张艺谋以往的张扬镜头不同,《归来》的叙述和场景极尽朴素:没有观众熟悉的“中国红”,没有想象中的花前月下,主人公连形体接触都很少,但平静内敛的表象下,是张狂汹涌的情感暗潮。一个背影、一次拥抱、一个凝视、一段《渔光曲》,都让人耸然动容。最典型的桥段是在最后,面对缓缓关起的铁门,夫妻二人在雪中默默等待。没有结果并不意味着毫无意义,一个时代的残酷和荒诞,成就了片中人物的无奈和承担,就是这份承担下的坚持和忍耐让人肃然起敬。

片中唯一的一次尖叫,是丁嘉丽扮演的“老方妻子”发出的。陆焉识拿着“饭勺”去复仇的结果,是看到仇人妻子哭喊着质问“专案组什么时候能放了他?”略带诙谐的调侃,好像是在一棵大树上嫁接了一朵花,令人有些意外。在“报应不爽”的默契中,温良之外的爆发让人回味良久。

表演不含糊

和饰演陆焉识的陈道明比起来,扮演冯婉喻的巩俐更令人印象深刻,她把自我打成粉末,揉捏成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的人——一个平静、忧伤、克制的中国传统妇女。她身上似乎总笼罩着一层薄雾,看上去淡淡的,毫不张扬,但一蹙眉、一转身都是戏。那个严歌苓笔下“安静本分、精巧细气、偶尔一瞥又‘艳丽大胆’”的冯婉喻,在她身上活起来,跳出来,所有的深情和刻骨的伤痛,不动声色地尽情挥洒出来。她的表演好像蚕丝织就的细密茧笼,缠绕住自己和观众的情感,密封发酵,内劲十足却毫不张扬。银瓶乍破水浆迸,情感便发酵成观众的眼泪,影厅中不时能听到吸鼻子和抽纸巾的声音。

《归来》剧情梗概

陆焉识与妻子冯婉喻多年未见,好不容易有了机会,两人却失之交臂。等他再次归来时,患病的冯婉喻却已认不出他。繁华落尽,他们怀着各自强烈而执着的爱,在永远的等待中一起慢慢变老。

归来电影观后感模板3

跟电影《归来》里一样,一个人的力量在庞大时代中,被赋予一种什么意义,也许与此刻张艺谋的心境是不谋而合的。他曾提到,归来的是一种平静的创作心态,也许,这种归来是用他自己觉得最舒服的角度,去讲述一个大时代下的小故事,我相信我们也不一定时时刻刻都需要去直面什么历史,但是也绝不代表着遗忘。没说,也没忘。

时代是所有人一起走过的,没有谁能够拍着胸脯说对此负责,见证、经历、反思,电影也许可以提供这个功能,但是,创作者的角度不一定要坚定的站在普世价值观上,不用那么尖锐,也可以少一些批判,至于影射现实云云,我相信,至少,观众在大银幕前流的眼泪,已经给了自己一个答案。

不管是商业与艺术的平衡,还是用最流行的互联网思维去做电影,在考虑这些因素之前,其实张艺谋的创作很“随机”,取“归来”之义,尽“悦己”之心。在市场为王的时代,把大数据、把互联网暂且先放在一边,这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但跟越来越年轻化的观众群体,并不存在本质的冲突。

《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男主人公的名字叫做陆焉识,从字面上解读可能有几层含义,一,有一位陆姓犯人,名叫焉识;二,有一位姓陆的犯人,你可认得?三,陆焉识语同“路焉识”,意为回家的路你可认得?一个家庭在动荡离乱中所收到的创伤,在书名和主人公名字上可见一斑。

影片开场,陆焉识在火车站天桥下,等待多年未见的妻子,就在二人互相认出对方后,有人收到风声来抓陆焉始,未相见又是离别。没有多余的台词,没做过多煽情处理,火车轰鸣,撕扯,分离。每一次归来,都需要背负极大的代价,而且代价是越来越重,以至于最后演变成了一场荒诞戏剧。

11290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