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地心引力个人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电影地心引力个人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地心引力个人观后感1
时间尚早,茫然中心里有了想看电影的意念。一个人走进影城买了一张《地心引力》的影票。进去的时候电影已经开演了,女主角瑞恩。斯通博士因太空站遭受毁灭性的破坏而独自一人漂浮在广袤无垠的太空里。逼真的3D效果和宣传噱头长镜头的不断变化,把观影人的心揪得紧紧的,身临其境般从瑞恩急促的呼吸和布满恐惧的眼神里去感知太空的浩瀚和人类的渺小,体会无边的孤独、无助和恐惧。明知自己会死的恐慌慢慢地侵蚀掉博士原本坚定的求生欲,深深地把我带回了自己曾经亲历的那种让每个毛孔都颤抖的无边的无助和绝望中……
影片大概是想表达母体可以给人安详和安全吧,唯一的同伴马特放弃自己、帮助瑞恩最终成功进入可以给她一线生机的俄国太空船,历经千险后的瑞恩退掉了身上厚重的太空服后身体开始不断悬浮蜷缩,整个画面犹如子宫内的胎儿一样美到让人震撼。
心头被重重地一击,深深地庆幸,当灾难降临时我给予了我腹中的宝贝大抵同样的安全,让他得以对生命依旧充满期待。危机重重,封闭空间里的瑞恩几度绝望直至关掉一切仪表等待死亡慢慢的降临,她坦言:我知道自己会死,可是我依旧如此害怕。在意识不断模糊的过程里,瑞恩想起了自己夭折的女儿,充满遗憾的疼爱和思念,看得让人心碎。也就是这种不同空间里的爱的力量,让瑞恩突然恢复意识并清醒又发疯一般决定自救……
惊心动魄又温婉动人的大结局,宏大的背景音乐响起,瑞恩成功地把自己从外太空带回到地球,当她从泥土地里站起、重新适应地球引力踉跄前行时,影片留给我深深的震撼:生命,永远不该轻言放弃;活着,就有更好的可能。奋力一博,即便最后化为灰烬都不后悔当初的选择……90分钟的片子,情节简单人物单一,传递出有关生命的感悟却发人深省,我三年来的心路历程,真真地在这90分钟里找到了共鸣、归宿并得到升华:心中有爱,爱便和我一路前行,哪怕穿越空间和时间。
电影地心引力个人观后感2
观看《地心引力》的那一天,我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为十几年的世事沧桑都过去了,我从不相信还有什么能比奥运会里那些运动员们更值得令人佩服。
当然,我知道我错了,电影开映还不到那么10分钟。当我见到太空中因卫星爆炸的碎片撞到而废弃的太空站上仅存的两名宇航员漂浮在太空中,一位因没有办法而在太空中不停的旋转。直到后来另一位宇航员找到她一起上国际太空站时,又突然发现推进器没有多少气,而氧气罐里的氧气也所剩不多了。在这危急的时刻,他们并没有就此放弃希望而是一起向那儿冲去的那一幕,令我震惊。
那时候,我感觉在当代生活的人大多数都缺乏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当我看到他们在那十万火急的时刻,为了让女宇航员瑞恩能登上废弃的国际太空站并借力靠近中国的太空站天宫一号,男宇航员马特放弃了生存的机会,飘向茫茫宇宙。在彻底消失前,他通过无线电鼓励瑞恩,一定要返回地球,绝不放弃。这是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因为即使只有一丝希望我们也要把握住,不让机会给溜走。后来,女宇航员瑞恩历经各种困难,近乎绝望。在濒临死亡的时候,马特的幻象让她再次振作起来,最终登上了中国太空站天宫一号,并驾驶神州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而在影片的最后,我看到瑞恩爬上了湖岸。因为不适应刚刚找回的地心引力,瑞恩踉踉跄跄走在泥地上,像极了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因为她克服了恐惧,克服了困难,她选择了勇敢,选择了战斗,她的重回地球成就了一段传奇,象征着人类坚强意志和高超智慧的胜利。在无边的黑暗和深深的绝望中,瑞恩绝不放弃的精神鼓舞人心。电影告诉我们,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坚持不懈的精神,是生命的真谛,是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芒。
因为小时候,我们总是怀着厌学的心理去学校学习,而导致心思不在学习上,成绩也越来越差。这是我们的心态问题,在上初中以来,我在每天慢慢的调整我的心态,尽量事事都往好处想,而不抱着自暴自弃的心理去读书、去学习。后来我就发现,这样的心态不仅能让我在学习中得到乐趣,还让我越发的喜欢学校了,有那么一段时间,我都觉得在学校比在家里还更加的开心。我想我以前就是缺乏自信心,所以事实都不敢去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卑的心理,才发觉已经晚了。从现在起,我要培养我的自信心,想成功之路迈进,不断的改进,相信以后的我一定会比以前更出色。
实际上,人的一生中挫折和困苦无处不在,生命因为顽强和坚韧才显得如此美丽动人。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因此,当我们面临挫折,我们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永不放弃,我们就可以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取得一个一个的胜利,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变得充实而美丽。我们一定要坚持永不言败的精神,来创造一段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传奇。
电影地心引力个人观后感3
我只想说:“珍惜且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吧。”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抬起头仰望夜空,满天繁星,璀璨夺目,令人遐往。多少人多少次曾幻想着有一天能像宇航员一样飞出地球,走向太空,去见一见美丽的天空,见一见繁星满布的宇宙和更加辽阔的奇景;你会想象置身于如此美景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那么,当你看了这部电影,你会明白的……
这是一部讲述多位宇航员在外太空遇到一系列惊险遭遇,最后只一人侥幸逃生的科幻片。它所反映出的主题有两个方面:一、人类若脱离地球是多么微小无助,想要得到长足发展,向外太空探索的脚步不能停止,对科学技术的研究长路漫漫;二、身处地球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离开地球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我们要保护地球,敬畏自然,珍惜我们唯一的生存家园。
看了三遍,每遍都能从中发现不同的触动我的地方——比如人类探索太空的曲折;各种飞行器及空间站、卫星等先进设备仪器;外太空的寒冷、寂静、空虚、恐怖;人类在处理太空事故的无助与羸弱;女主人公和其他宇航员们的机智,关键时刻的冷静,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坚强的信念,团结的精神……
我曾多次设身处地,想象如果我处于她的那个环境会怎样——外太空,背对着地球,眼前一片黑暗,无论你怎么使劲去看,都见不到光明;周围安静得可怕,只能听到自己粗粗的喘气声;没有空气,更没有氧气;温度很低,缺氧、寒冷和宇宙射线时刻威胁着人的生命;某一刻,当你一回头,看到同伴因为被高速运行的卫星残骸撞击,特别是被自己同类制造的凶器,杀死在你眼前,血肉模糊,甚至只剩下一副残骸,那个时候,你就会明白生存是一件多么可贵的事情;那个时候你就会明白地球是个多么美好的地方,美好的家!即使从来不出门的你也会认为去国外也没什么可怕的,甚至流落荒岛,成为第二个鲁滨逊也不过如此,因为这些和流浪在外太空相比简直就是在天堂!如果我在那里,我肯定会害怕。我并不想夸张什么,只是感觉很像真的。
那么我是如何选中这部影片观看呢?首先,这和我的兴趣爱好有关,我喜欢看科幻片,就像《未来警察》、《长江七号》、《终结者》系列电影、《超验骇客》、《超体》、《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等等有关对未来设想的影片,不过大部分是以虐心的悲剧结尾的。对于幻想来说,悲剧能够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给人们以震慑,大多是警示我们不要过分利用科技,依赖科技。其次,我认为任何人类对未来的猜想都是有可能成为现实的,这是个很严肃的话题:计算机自动控制的迅猛发展会不会到人类无法控制的地步? 恐龙的灭绝就是最好的见证,难道小行星真的不会撞击地球?如果那不能避免,我们肯定不想在这之前就灭绝了吧!人类是应该考虑考虑了——是与自然为敌,妄想征服自然呢,还是尊敬自然,爱护自然呢?
如果说人类是自然的骄傲作品,那么它为什么要给我们聪明的大脑呢?难道是想让我们自由发展吗?不,那是在考验我们……我们就像雏鸟身处于一个四周布满荆棘的鸟巢,只要穿过那一层柔软的草垫就会被荆棘“刺伤”——1940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城市上空弥漫着淡蓝色的烟雾,刺激人的呼吸道,致使树木枯黄;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前后共有一万两千人死亡,这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引起的;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释放的放射性物质给方圆30公里内的生态环境和人畜安全造成严重伤害,至今危害不减;就近的说,我国现在的大气情况越来越糟,主要是雾霾,已经持续了两三年了,情况还是不见好转,愈来愈多的城市陷入到了“你站在我面前,我却看不到你”的困境中……
因此,只有不断发展科技,丰满羽翼,成长为一只雄鹰,才能飞出这一片荆棘,获得生存。不要以为现在科技很发达,人类在自然面前仍旧是愚昧无知的。因此重视科教,重视教育才能让人类走得更远。由此,提升社会整体素质,提升公民素质刻不容缓。
而且环保从来就不只是政府的事情;每一位公民,每一个地球人,都要好好珍惜这片迄今为止唯一适合我们生存的土地;否则当有一天我们就要被自己所犯的错误掩埋的时候,即使转身,我们也无处可逃!我没有危言耸听,时间会告诉所有人准确的答案!
那么回归到影片中来,除了外太空惊险刺激的历程,人类在茫茫宇宙中的卑微与弱小,孤独与绝望,(也许在这样的环境的衬托下,才能章显出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智慧和运气吧!毕竟我们太弱了),还有影片结尾给予我们的希望——即使身临险境,我们也不应该绝望——我们有不断攀登的能力,有团结坚定的精神,有自然赐予的聪明的大脑,有更加灵活的双手。地球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高等生物,相信我们会把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次外太空的探险历程告诉我们:人类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无论是在科技上,还是在思想上,想要将二者发展到更高的层次,需要我们放低心态,保持一个平常心,将危机意识普及开来,以敬畏的态度来对待大自然,对待地球。只有大家都把理论思想落实为现实和行动,才能让人类有繁衍生息,世代兴旺的机会;否则,人类将不得不面对自然的惩罚,到那时,人类就要承担自己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希望那时候不会是人类的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