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碧海蓝天观后感(2)

关键词: 碧海蓝天观后感,碧海蓝天影评,电影
泽璇0 分享 时间:

对于吕克贝松,大多数人都很熟悉,《碧海蓝天》、《这个杀手不太冷》和《第五元素》很好的代表了这个风格多样的导演的不同侧面。也许法国国内对他纯粹好莱坞式风格的模仿批评很多,但是也不能否认贝松依然有着一颗最浪漫深情的法国之心。

《碧海蓝天》是一个梦,关于过去,关于情意,关于生命。也许,每个人心底都有这样一种渴望,为挚爱而美丽的死去,死在杰克心中的那片深蓝里。

电影碧海蓝天观后感4

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影片至少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其中,构思精巧的剧情,激烈碰撞的人物必不可少。最起码,也得让眼球和耳朵过过瘾。我抱着这种“传统”看法已经很多年了。直至影片《碧海蓝天》的出现。

如果要想从本片的故事中找寻“刺激”将是徒劳的。导演吕克。贝松的这部早期作品与他以后拍摄的多部影片相比更象是一部“实验之作”。因为,支撑起整部影片的基石不是技巧,而是“本能”!如果让我陈述影片的剧情可能不需要三十个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洛城机密》的分支都足以填满两部《碧海蓝天》。爱情、友情、亲情,导演也只是浅尝辄止。然而,近三个小时的电影我却看得如痴如醉。奇怪!平淡的故事加平凡的人物等于精彩的影片,导演是如何让这个看似荒谬的等式成立起来的呢?

“放弃”不同于妥协,是因为有更“精彩”的主题需要彰显,因为影片触及到的领域已经超出了一般的情感界定,主人公颠覆常理的行为似乎也无法用理性的角度去解释。导演在此一扫细枝末节的羁绊,成功的唤醒了观众沉寂于内心深处的“海洋情结”。

杰克与亚舍是生活在意大利临海的两个小男孩。杰克忧郁、腼腆,亚舍开朗、自负。他们共同的爱好是潜水,(这可能也是两位主人公唯一相同的地方)。或许,童年的记忆永远都是灰色的,影片在记述这段历史时,采用了黑白胶片。杰克的父亲由于一次事故葬身海底。(与同类题材的影片处理为造成了主人公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不同)杰克似乎并未因此就惧怕海洋,反而更加“浸淫”于潜水。(在此,影片为主人公与众不同的性格埋下伏笔)与杰克近乎“本能”的爱好不同,亚舍虽同样精于潜水,但他所迷恋的却是天赋带给自己的成就感与“名誉”。两个孩子之间的友谊其实更多的是建立在竞争之上。(虽然杰克并不知晓这一点)

成年后的杰克与亚舍各奔东西,然而、命运的纽带却似乎总将他们系在一起。一次挑战潜水极限的比赛让他们再次重逢。生命与海洋之间的精彩对话就此展开。如果你是刚看完《完美风暴》再来欣赏此片,那杰克与亚舍的行为就肯定属于“疯狂”之列。《完》刻意表现的是海洋的狂躁和吞噬一切的恐怖。并用“黑色”来体现这一主题。然而《碧》却试图透过主人公那似乎“不可理喻”的疯狂行径来向观众传达“生命回归”的思想。孕育与包容一切的大海对人类而言不应该是陌生与恐惧的代词。所以,影片镜头里的大海永远都是湛蓝的,显示出一种壮观的美。并且,导演将这一风格贯穿始终,让人不禁产生与主人公一起畅游大海的冲动。

我们无法嘲笑杰克的纯真,因为当杰克与海豚一起嬉戏,流露出的笑容竟是那么清澈、甜蜜。我们也无法唾弃亚舍的自大,因为当一项世界记录被他刷新时,我分明听到被喜悦激荡后明显加快的心跳。影片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素质正是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最为缺乏的。这是一种未被世俗功利所侵蚀的“单纯”。一种为了追求梦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勇气。导演为了把这种分别更清晰的呈现于观众面前,特意安排了“乔安娜”这个角色。应该说,乔安娜身上体现出的气质与她的价值取向暗合了观众的普遍看法。她与杰克从相爱到疏离产生的各种冲突也可看作两种不同人生观的激烈碰撞。当然,导演最后还是让“梦想”战胜了“现实”,成全了影片“完美”的主题。

不可否认,挑战潜水极限有很大的危险性。导演也并未逃避这一事实。但是,他却通过角色的特立独行重新赋予“死亡”不同于一般的含义。杰克与亚舍在不断挑战记录的冒险中,似乎怀着一种使命感。这让我想起那句登山者名言“因为,山在那里。”真乃异曲同工也。本片主人公潜水的动机也很简单,“因为,海里有他毕生探寻的一个梦,为了寻觅它,每次潜水,都很难为自己找到一个上来的理由。”但是,极限并不代表无限,当比赛变作当杰克与亚舍两人之间的竞争时,死亡就已经站在一旁窥伺他们了。导演在本片中处理两位主人公死亡的手法是我见过最唯美的一种。我甚至都不愿将它称之为死亡,当我看到杰克与海豚最终相伴,游向海洋深处时,我更愿意相信这只是“生命的另一种回归”。而不是终结。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配乐非常有特点,精彩却不喧宾夺主,巧妙的融入影片绚丽的画面中并相伴始终。好似生命最自然、最原始的呐喊,给人一种深入肺腑的畅快与淡淡的感动。

《碧海蓝天》是导演吕克。贝松只身闯荡好莱坞之前的作品。整部影片呈现出一种清新、流畅的叙事风格,并流露出其对生命与自然深深的眷恋。这与他往后作品的“另类”有很大不同,(当然,本片主题也有叛逆的一面,只是比较隐秘罢了。)欣赏这种影片无须太多的智慧,你只须彻底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让情感自然流露,并伴随着故事的起伏自由徜徉其中,最后,留给你的定是无限的惬意与一颗愈发明澈的心灵。

吕克.贝松曾说“电影,不过是一片阿司匹林”。看完这部影片后,我相信了。

电影碧海蓝天观后感5

一直都不太喜欢吕克贝松的电影,以至于一直都与这部最能代表他的电影隔绝着。

由于它,我几乎整整一夜没睡觉,因为我一直沉浸在无边的思考中,这几天天天如此。()实在很难找到这样一部让人魂牵梦绕的电影,也很难遇到这样一部让我的心快沉到海底,快要崩塌,甚至快要死亡的电影。即使我不太喜欢它的风格,但他的优秀仍然无法用语言形容。

“他们只属于海,或者说他们就是大海!”我不知道他们这样的命运算是悲剧还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喜剧,我只想说我们只有在童话里才敢如此深沉地把生活全部着色成深蓝。人类是自然之子,所以他们的选择是回归了母体。

雅克和恩佐哪里是人间的凡尘,他们是海洋的守护和建造者。每次看到雅克和海豚一起玩耍而忘记一切,包括自己的妻子时;每次看到雅克和恩佐两人为一场比赛而相互调侃时;每次看到恩佐在雅克破掉他的记录后发自内心地赞扬他时,我都会怀疑他们的灵魂是不是根本从来不在自己身上过,而是一直交由大海为他们保存,并且是将他们的灵魂捆绑在一起保存。他们一个是渴望“铜板”,一个愿意放弃“铜板”,这样的性格互补注定他们是世界上唯一一对可以相互信赖的潜水夙敌。所以当恩佐去了时,雅克已然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留恋了,因为唯一在陆地上还象征着“海”的恩佐先他而归于海底,先他去寻找梦境中的美人鱼了,所以他放弃了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也回归了大海。也许在这里看来他是个男权主义者,但是他把对妻子的爱全部倾注到了最后那一次“拉阀”中,这个决定他回归大海与否的一个动作,他完全信任地交给了妻子。

这个故事原创实在太好了,带给人就如那片海一样的悠远和沉思,也带给人们对爱与生命的全新理解,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纯粹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我不是特别特别喜欢“吕克?贝松”在这部电影里所呈现出的风格,并且不太喜欢这部电影所谓的经典配乐。

也许换种风格,换一套旋律,这部电影我会把它奉为永世神话!但也可能脱离了现有风格,这样的故事就根本无法讲述了。


电影碧海蓝天观后感相关文章:

关于红色电影观后感600字参考

太行山上观后感心得体会800字

太行山上观后感文章800字

初中生《流浪地球》观后感

观看肖生克的救赎观后感范文700字

早安语录爱情文艺语录80句

太行山上观后感文章800字

114360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