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师电影观后感5篇(2)
之后钢琴家象个野地的幽灵,落魄而憔悴。他每一天都在废墟中寻找可存活的食物。当他最后找到了一只罐头时,德军来了。钢琴家再遇险境,只得闭目等死。当听说他是位音乐家时,颇有修养的德军将领带他来到钢琴前,要求他弹奏一曲。那是怎样一种落差啊!枯瘦如柴的手臂游移在琴键上,额前的乱发覆在眼前,一个落魄如鬼的人形坐在高贵的钢琴前,就在前一秒,抚着琴键的手还在为一点食物而不择手段。但是音乐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他被一点一点唤醒。身体慢慢地挺直,双手也由迟疑转为行云流水般旋转。很快,他就与琴融为一体。在黑白的琴键间,那个消失的钢琴家又复活了。而音乐也经过灾难的历练而更加纯洁,更加打动人心。德军将领也在其中,他默许了这个不凡生命的存在,并为他带给食物。
当重重磨难过后,云开见日。钢琴家重又优雅地在华丽的大厅里演奏音乐。生命中所有如花的美丽绽放,一切阴霾不再。可电影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现实中的钢琴家会这么幸运吗?而那些如草芥般瞬间消亡的.普通民众呢?除却战争,人的生命是否也在经历着优胜劣汰的残酷淘汰呢?我不得而知。但至少,由此,我感到人类的渺小,也感到人性的卑劣与伟大。当繁华过眼,灰飞烟灭时,只有人类精神的矍矍之火还在宇宙的上空飘荡回响。这,该是不灭的吧。
钢琴师电影观后感4
影片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波兰,德国纳粹对犹太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戮,而作为钢琴师的主人公斯皮尔曼同样要在这场屠杀中东躲西藏,受尽了残酷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痛苦,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糟糕的是精神上的折磨与羞辱。最终,幸运的是钢琴师用他的音乐才华打动了一位纳粹军官;在他的帮助下,钢琴师终于等到了战争结束的那一天,顽强活了下来。
本电影通过一连串直白而又真实的画面,展露出了纳粹的残酷无情,例如,被赶到集中营的犹太人在德国士兵的皮鞭下奏起欢乐的乐曲,两眼含泪的跳着欢快的舞步。和一些德国军官在一队犹太人中挑出几个瘦弱的让他们趴在地上,然后一个个枪毙。他们残忍地把人的生命当作了游戏。还有,让人最深刻的那一幕是有一个因残疾而无法向德国人起立鞠躬的老人,被连人带轮椅从楼上扔下捽死在路上。而钢琴师正是这些事的经历者和目击者,然而在音乐的支撑下,钢琴师顽强地追求着生命的机会。
影片中的一幕形象地表现出钢琴师斯皮尔曼对音乐强烈的热爱之情。就是在一间藏身的屋子里,有一架钢琴,但钢琴师却不能出声,否则会暴露自己,于是他将手指悬在琴键上尽情地演奏,就好像是真实的在进行着钢琴的演奏会。也许,此时无声的钢琴之声是钢琴师生存的希望和动力了。最后,斯皮尔曼也是凭着他音乐才华打动了一位纳粹军官,唤醒了 那位军官的良知与善心,也促使他帮助了钢琴师,使钢琴师得以在一片废墟中存活了下来。从这位德国军官上看,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德国军人都是坏的,他们也有好人的。可惜的是,战争结束后当钢琴师赶到战俘营时,德国的战俘已经转移了,而这位曾经救过钢琴师的军人最后还是死在了战俘营里面。
导演通过这部电影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战争中某些人的坚强与勇敢,还深刻地揭露了许多社会现实。如影片中不管是哪一国家的人,都是有好有坏的,有软弱的也有坚强的。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学会反思,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民族,应该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
钢琴师电影观后感5
《钢琴师》再现了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对犹太民族的无情地杀戮,影片中刻画了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为了生存仅为了生存而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手掌。在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每一天都在暗无天日地躲避。在纳粹地毯式地搜索之下几乎失去了生的期望,也是导演波兰斯基的童年再现。
在影片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战争中生命的微不足道,因而为了生活我们渴望和平。”回忆影片我们甚至不愿再次去看那过去的令人触目惊心的往事。设想:当我们坐在教室读书时,突然一枚重型炸弹落在教室,你昔日的同学、你昔日的恋人就倒在你的眼前,我们该怎样办,你也没有潜力去拯救,更惨地是你被敌人判成劣等人,当你走在街道上别人用另样的眼光看着你因为你是劣等人,同时一批敌军士兵时时不不时拿你戏耍一下,不高兴就给你一枪。这又算什么,当看着自己的亲人被敌人带走将被杀掉而自己……那是多么揪心的痛,为了生存只能饱受屈辱,为了生存只能躲避现实,为了生存只能把自己最爱的事默默放在心中;当多次碰到钢琴时,平时那喜爱的事只能在心中奏响。正如《钢琴师》的题头语:音乐是他一生的热情,求生是他生命的杰作。钢琴师用音乐与强权进行着征服与反征服。严格说来,这部影片不仅仅仅是一个逃离集中营的传奇、一种求生信念的挥扬和对纳粹暴行的揭露,波兰斯基在破碎的视野上拔起杯具的骨骸的同时,更讲述一个在极度痛苦和压抑中,依然持续充盈和完整的灵魂的人性故事。对于作者波兰斯基平生最为人诟病之处,首先在于他的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与放荡不羁的个人生活。暴力和色情已渗透于波兰斯基
的影片中,也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因为童年的特殊经历,波兰斯基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关系均抱持着一种危险和不安全的看法,作为一名电影导演,他从不讳言性爱是他创作的源泉,他不仅仅自己尽情享受着性爱的滋润,他也试图提醒他人应当以另一种态度对待生活、对待性爱。他的作品风格恐惧感和神秘气息一向笼罩在波兰斯基的电影中,这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他的作品中波兰斯基大多体现了他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他对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使他的影片大多涉及暴力、死亡和孤独,恐怖、悬念片是他拿手好戏,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罪恶大师”。
回味历史我们更加珍爱我们的生活,更加珍爱和平,为人性的完善,为了种族的延续,为了全世界的共同发展,我们远离战争。
钢琴师电影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