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猫传电影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之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该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妖猫传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妖猫传电影观后感1
《妖猫传》以日本和尚空海和唐代诗人白居易对京都发生的猫妖杀人事件的追查为线索,在一步一步的查探中,解开三十年前贵妃之死及猫妖害人的真相。
耗时六年的布景和设计,几乎构建了一个完整都城,恢弘大气,浪漫而又奢华,无论是水上的亭台楼榭,抑或是宫殿宴厅,无论是夕阳西下,抑或是月上眉梢,无论是艳阳高照,抑是淫雨霏霏,都别有一番风别。每个人心里都会不一样的对盛唐的想象,但是当鼓声初起,宫门半开时,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声音在说,这会是盛唐。当然,故事的母本是日本作家梦枕貘所著,所以这是一个以异国的角度来解构的盛唐,所以与真实的历史会有偏差,但是瑕不掩瑜。
整个故事的一个高潮应该在贵妃之死中。提过盛唐,就不得不提到盛唐的女人——杨贵妃。她美丽聪慧,深得唐玄宗的喜爱,一国之君为她编曲跳舞,为她安排盛大的宴席,在极乐之宴里,她一袭红裙,明眸皓齿,倾倒众生。没有人不爱杨贵妃,因为没有人不爱强大而又美丽的盛唐。所以,没有人愿意承担杀死贵妃的罪名。因为杨玉环她不仅仅是一个女人,她身上承载着盛唐的荣光。她死了,盛唐也就亡了。
爱,是贵妃之死里一个难以评判的难题。最受争议的应该是唐玄宗对贵妃的爱,他爱杨玉环吗?我们不能否定,他赠她霓裳羽衣,送她极乐之宴,但是在皇权帝位前,他选择牺牲她,或许只能说玄宗是不够喜欢杨玉环。而安禄山代表着是最普遍的世人的想法,有佳人国色天香,一见钟情,于是想得到她。而故事里的阿部的感情,则又不一样了。杨玉环知道大厦将倾,自己的命运已决,所以她竭力地从身边的人身上,找寻对自己的,属于杨玉环的感情,而阿部给予了她安慰,但是这一份的感情,更多只能称为倾慕,他喜欢聪慧贤淑,顾盼生姿的玉环,他喜欢的更多是表层的她。而三十年守着尸首,蓄力复仇,呕心沥血甚至放弃人身的白龙才真是印证了一句“情深不寿”,让人不禁感慨,究竟是有多强烈的爱和刻骨的恨,才足够一个少年去消耗三十年的漫长岁月去守候和报复?
电影前期的悬疑气氛营造很不错,猫妖的残忍乖戾,如影随形让人毛骨悚然。但是后期探查时场景切换较快导致情感不够到位和细腻,而后期对白鹤少年的着力点太少也太轻,导致白龙对贵妃的感情来得太快太深,难产生强的代入感。最后对猫妖的真相解密,有种强加设定的突兀,是前文没有足够的铺垫而致。
但,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辉煌鼎盛的大唐,也让我们对爱情产生不一样的看法,内容只是载体,思考的过程才是精髓所在。
妖猫传电影观后感2
在《妖猫传》上映后,我被这部电影透露出来的唯美场面吸引去看了这部戏,总的来说还是值得票价,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妖猫传》的导演陈凯歌花费了巨资来实景搭建电影场景,展示出来的效果也非常的好,在电影院里看到那些场面,尤其是其中的重头戏极乐之宴非常漂亮,在所有电影里也是很难得的了。
而除了景好,人演员也有很出色的,张雨绮饰演的春琴确实很妩媚,杨贵妃也很漂亮,导演算是把她的美发觉了出来,主角黄轩饰演的白乐天也完成地挺好,刘昊然的白龙少年可以说是全剧最好看的人了,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张鲁一饰演的唐玄宗,尤其是他表演的那段打鼓,在电影院里看非常震撼,特别具有感染力。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很大的缺点,我看的时候感觉主线非常不明确,剪辑地有些乱,突然就穿插到另一条线上了,而主线是破案吗,不明白,支线又表达什么呢,它对主线的意义在哪里?仅仅是写贵妃的死亡?我不知道这部电影主要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尤其是空海这个角色感觉没有太大的意义,演员也表现的不是很好。
总的来说,《妖猫传》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场景挺美,剧情不怎么样,它没有讲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是电影里妖猫引领白居易和日本高僧空海去寻找李白诗歌里歌咏的杨贵妃。当这句诗句出现在电影里时,你就不得不为这句诗着迷。云朵也想身披七彩霓裳羽衣,更何况是窗外娇嫩的花朵呢。而身处深宫的杨贵妃又该是怎样美艳。云朵、花朵都比不上她的天姿国色。
这部电影改编自日本一本魔幻系列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故事对白居易、李白、杨贵妃这三位有名的历史人物进行了根据部分史实的故事延伸重构。将大唐盛世和大约三十年后白居易所处的`历史时代进行了联接。李白写《清平调》赞美杨贵妃,白居易写《长恨歌》歌咏永恒的爱情。虽然《妖猫传》是表现出了幻术师对杨贵妃的一往情深,而不是唐玄宗对杨贵妃的一片真情。或许《长恨歌》写的也只是平常人之间的永恒的爱情,不掺假,平实而又安逸。
《妖猫传》的故事视角新颖,同时又饱含了人文情怀和悬疑,让看电影的人儿在一开始就被抓住。我倒是挺喜欢这部电影的。
借用《长恨歌》最后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妖猫传电影观后感3
妖猫传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不同身份的人对杨玉环不同的爱与情。皇帝,阿部,白衣少年,影片以白居易的视角出发,用一只黑猫串联起了白居易和杨玉环这两个相隔30年的人物。
影片的极乐之宴的确令人难忘,但所谓的盛极而衰,也绝不是空穴来风。这场盛宴和杨贵妃,都是大唐繁华的一个缩影。影片到最后会发现,故事由悬疑转为了爱情,所有的谜底,都源自于少年的压抑和执迷,疯狂和纯粹。
人人都爱杨贵妃,但没有说清楚为什么爱她,盛唐是如此的兼收并蓄包容开放,可最单纯的仰慕说不出口,恰恰成为自我毁灭的开端,文化和文人是大唐的颜面和招牌,而李白,白居易都只是稍纵即逝无关痛痒的点缀,在历史的漩涡中挣扎了一周,最后的落脚点却是一位少年心结的放下。
皇帝虽然掌握着无人能敌的权利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危难之际,他却暴露了自己狭隘丑陋的内心,欺骗自己的妃子甘愿死去,假装出一种无可奈何却深情满满的样子,甚至不敢去承担杀死贵妃的罪名。皇帝对于贵妃的爱,只能说是一种占有欲望而已,如果说杨贵妃是大唐盛世的象征,那么,得到贵妃就是为了驾驭贵妃从而驾驭天下。
阿布是日本使者,在极乐之宴上疯狂的想要告诉贵妃自己对于贵妃的爱慕之情,与其说是对贵妃的爱慕,不如说是对大唐盛世的爱: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表现了唐朝的开放与宽容,因为他爱上了皇帝的女人,面对皇权他并没有扼杀这种想法,而是敢于挑战。虽然,他被皇帝阻止了。
白衣少年对贵妃的爱则是向死而生,凄美婉转,倾其所有为她而守护,直至最终幻化为猫,直至死亡。其他人的爱,则是最低级的占有和审时度势的抛弃。
其实贵妃是知道的,她明白皇帝虚伪的感情,在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她是充满了失望的,内心一定是悲凉的。她也深深的明白阿部的爱,所以,她转身问阿部想要对自己说什么,曾经那样的信誓旦旦的在心里说了无数遍的爱她,可是今天有机会当面告诉她的时候,阿部是犹豫和胆怯的,他或许可怕的发现,自己爱的并不是这个女人,而是对权利地位成就感的追求,这算不上爱。影片中,贵妃看着沉默的阿部,并没有感到意外,而是很平静。在生死之际,或许贵妃才正真明白,又或许贵妃永远都不会知道,真真正正爱自己的,只有白龙少年,那个没有地位没有权利的少年,却勇敢的用一颗真心与生命最真挚的执着默默爱着自己。
贵妃是值得被爱的,之所以成为贵妃,成为大唐盛世的象征,都是有原因的。记得贵妃与白龙少年初遇时,白龙少年单纯可爱,热烈美好,贵妃把发簪送给了他们,并温柔的教育他们两个人是一个整体,谁也不能离开谁,她说:离开了任何一个,你们便不是白龙少年了。贵妃在两个少年心中是多么美好啊,在白龙少年心中,贵妃代表着希望与美好,是少年心中最美好的存在。那个时候的少年心里是欢欣的,少年的爱是带着力量的,以至于这爱经过了那么长的时间都不会削减,也正因为这爱压抑了太久反而随时间的发酵变换成一种执念,这种执念是带有恨的,少年或许在恨自己不能保护贵妃,也可能在恨世人那种庸俗的所谓的爱。这爱很疯狂又很纯粹,或许正是是这种爱而不得与得而不惜形成的对比,才赋予这个电影更多的内涵和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