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观后感范文800字(2)

关键词: 百鸟朝凤观后感,百鸟朝凤观后感悟,百鸟朝凤个人观后感
天文0 分享 时间:

师傅一生里,不为富贵的金庄村长奏百鸟朝凤,却自发为火庄窦村长奏上一曲百鸟朝凤,对人品的要求也体现出他对唢呐文化的敬重。这也是师傅当初选天鸣为继承人的原因,天鸣多的是沉稳踏实,坚定执着,朴实善良。拒绝金庄村长是师傅作为唢呐匠人对唢呐艺术的追求,也是他坚守的匠人精神与风范。他与天鸣将唢呐揉进血肉,融入生命。

有关传统文化的发扬的传承与发扬,不仅仅是师傅和天鸣在倾力奉献,还是无数怀揣着赤子之心的匠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追求。时代的滚滚洪流中,社会发展不断向前,传统文化多数抵不过时代更迭下汹涌的浪潮,终是迎来残破甚至消亡的命运。吹唢呐、打太极、唱戏、捏泥人……这些我们看起来陈旧过时、不够有格调的事情,有的人坚守了一辈子,在传统文化日益式微的时代,他们“守的是信仰,熬的是命”,或许孑然一身,仍存傲骨,不受功名利禄污浊,悄然驻守着一盏盏属于传统文化的长明灯。无数竭尽毕生心血的匠人在新旧文化碰撞的今日奋力在时代的波涛中激起传统文化的浪花,他们值得我们的敬重。

百鸟朝凤观后感范文800字4

电影百鸟朝凤讲诉的是老一代唢呐艺人焦三爷(陶泽如 饰)是个外冷内热的老人,看起来严肃古板,其实心怀热血。影片表现了在社会变革、民心浮躁的年代里,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这段简单介绍是我在豆瓣上看到的,觉得简洁所以摘抄了过来,下面说说我对于这部电影的观感。

电影一开始的情景就把我带到了儿时,那弯弯绕绕的山路,像雪一样的绵羊,还有那穿着解放鞋蓝大褂的行人。影片中主要讲述的是陕西无双镇唢呐班主焦三爷和他的徒弟以及唢呐由盛到衰的故事,影片具体情节我不一一叙述,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看一下,我说下我对于这部影片之后我的感想。

影片中主要体现的就是两个字,传承。也许在那个年代,这些传承者他们也不知道他们的行为代表着什么,他们会为将来的社会带来什么,但是他们对于技艺的坚守却是坚定的。正是因为这些人一代又一代的坚守,才有我们现在的五千年的文明古国。

中国为什么能够在悠悠岁月中屹立不倒,当我看完这部电影,似乎明白了些什么。我们能够从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穿越5000年走到现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传承,一代又一代。我经常听到小孩子被大人问到你是哪里来的?他说我是妈妈那来的,这是人的传承。当我们坐在书桌前,翻看着古人留下的作品,这是他们对于我们文化的传承,当一个老人拿着剪刀熟练地剪出一个图案,对着旁边欢跳雀跃的小孙子说,你喜欢吗?这是物质文化的传播。而正是因为这些点点滴滴,让我们这个国家走到现在。

传承这两个字不仅仅代表的是精神,还有品质和人性。在百鸟朝凤这部电影中两个新生代的唢呐徒弟游天明和蓝玉。蓝玉天性极高,很快掌握了唢呐的技巧,但是性情不稳定,所以最后焦班主把唢呐传给了游天明,因为传承除了天赋,更看重的是品质和精神,正是因为焦班主的决断,唢呐在游天明的坚持下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说传给蓝玉,结果或许会是另一种。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匠心精神越来越难,正是因为他难,显的更加可贵,随着西方文明的崛起以及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世界,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好的事情,因为,只有走出去才能了解世界,才能更加好的让自己对于这个国家更加的了解,才能做出更好的改变,这样才能进步,但是现在更多却有了本末倒置的效果,一味的否定自己国家的东西,而毫不保留的拿来主义正在让这个国家变味。圣诞节万圣节越来越热闹,而春节中秋节却成老一代人的节日,一些自己国家的语言还没学利索的人却抢着学英语日语,越来越多的男的开始了化妆戴耳环。最近疫情很多国外回来的留学生竟然连白开水都喝不了,更有部分人大叫着要民主。

一个民族和一座大厦一样他需要有一个根基,而这个根基就是一代代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一代传一代,一代接着一代的改进,而我们现在正在抛弃他们,我们抛弃的不止是老一辈人的坚守更是我们存在下去的根基。

影片中有几个镜头让人心酸,在一家白事上面,唢呐与西洋乐器同台竞技,那些小年轻为了看舞台上乱扭的豹纹女竟然将唢呐摊子给砸了,焦班主看着满地的唢呐碎片紧锁着眉头,因为他不明白怎么会这样。游天明在西安看到一个吹着唢呐的那老人,当两个学生在老人面前丢下钱的那一刻,游天明迷茫了,他此刻的内心或许也在想他的坚持是对不对,当游天明回到村子,站在师傅坟前吹起百鸟朝凤的时候,那一刻我想他的内心不再摇摆。

传承不只是品行和精神,还有改变,一味的继承而不加改变不叫传承,那就拿来主义,这两个字承载着无数人的思想,所以有人说中国人缺乏思想我不认同,就比如人是哪来的这个问题,老子说道生万物,而道本身就有很大的思想空间,不会说道生万物后就把这个问题变成了一成不变的答案,如果你还想具体追问人是哪来的,那么只要我们顺着族谱去追踪,你的根最少可以向前推几千年。相对西方文明就不一样了,人是哪来的,上帝创造的,上帝哪来的?他们是更高于人的一个维度的人。你就并不用在思考了。所以我们这几年的留学生出去的人,他们并没有把一些精华带回来,而是一股脑地把其他国家的东西带回来,不管这些东西是放在厕所还是茅坑,看看现在的快餐文化吧,现在读书更加的方便,但是没有几个人写出深层次的东西,去书店你会发现畅销书占50%,而这百分之50很多内容是怎么让你一夜致富,怎么能30天赚到50万……

影片最后,当游天明对着师傅的坟头吹着百鸟朝凤,师傅的身影慢慢站了起来微笑的转身那一刻,我先很多观影人内心都会平静很多,因为正如影片,现在虽然这个社会稍许浮躁,但是总有一些人,他们在坚守着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他们才是这个民族存在下去的原因。

百鸟朝凤观后感范文800字5

《百鸟朝凤》讲的是唢呐匠的故事。唢呐作为一种中国乐器,是古时候的礼制的延续。红白喜事,不同场合、不同社会地位,排场和所奏曲目也不同。普通人家过世,吹四台,富贵人家吹八台,而德高望重者过世才可吹奏“百鸟朝凤”——一首难度高、气势浑厚的大悲之乐。

电影开始时的1983年,还是唢呐匠备受尊重的年代。但与其说尊重的唢呐匠,不如说尊重的是“礼”。那时候的婚礼请唢呐班来演奏,是要对唢呐师行迎师礼的。主角焦三,就是这样一位备受尊重的唢呐匠。因为在无双镇,只有他的焦家班会吹“百鸟朝凤”。

但焦师傅逐渐老去,他需要把手艺传给一个“把唢呐吹进骨头缝儿”里的人。这个人就是他刚收的小徒弟,游天鸣。游天鸣十几岁到焦师傅家,从吸水学起,到学会用唢呐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鸟叫,最终二十几岁学成“百鸟朝凤”,从师傅手中接过焦家班,自立门户为游家班。  游天鸣自立门户应该是在1995年左右,那时候改革开放已经十几年了,全国都在搞经济建设,大家一致向“钱”看。老辈儿的规矩,婚礼丧礼的礼制,都没人在意了。唢呐匠作为礼制产物,自然也不再有当初的江湖地位。游鸿明自立门户后的第一次活儿,是小学同学的婚礼。演奏时的太师椅变成了长板凳,入门时的迎师礼变成了大红包。导演用钞票,展现了物质对精神的侵蚀。

有人看过电影后说备受鼓励,要开始保护民族文化,复兴民族文化。我当然不否认这点,唢呐是非常有特色的中国民俗乐器,更不用说背后的礼制曾经是非常先进的国家、社会制度。但看过电影中令我感触颇深,几次落泪的不是因为这是中国的文化,而是我看到当一个人心中有了“应该怎样”的信念的时候他的人生状态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准备去看这部电影,你不要想着这是一部拍中国唢呐匠的电影。你可以把唢呐换成小提琴,换成油画笔,甚至换成寿司。不要去挖掘“民族”的东西,不要去从唢呐中找“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就仅仅是看一个人喜欢一个东西喜欢到极致,是一种什么状态。  电影中两个场景触动我最深,恰好体现了这种匠人和个人的精神。

第一个场景,是游天鸣

和小师弟蓝玉在草房里睡着了不慎失火。天鸣从火中抢出了师弟的唢呐,但火势太大,天鸣来不及拿自己的唢呐。焦师傅闻声赶来,看到天鸣手中空无一物,蓝玉手里的唢呐完好无损,愤怒难忍给了天鸣一个耳光,厉声说道:“告诉你的唢呐离口不离手,唢呐呢!”天鸣老实不敢说话,蓝玉见状向师傅解释到,自己的唢呐是天鸣从火力抢回来的。焦师傅听完便消了气。


百鸟朝凤观后感范文800字相关文章:

小学生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大全

关于红色电影的观后感参考

117020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