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电影观后感600字(2)

关键词: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绿皮书电影观看心得,绿皮书
树杰0 分享 时间:

然而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谁还会写信呢?我们或许已经失去了这个途经。

快乐是什么:是点燃一个烟,是喝一杯酒,是看一会书,是写一封信,是吃一份三明治或鸡块,是在大众的酒吧里弹一曲音乐,是一次家庭的聚餐,是朋友间一次简单的聊天,是在无垠的公路行驶.......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是自然随性、简单纯粹的一个小举动。

而我们如今的快乐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忙着追求物质和一些不可及的东西,或许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生活的初心....

包容是什么:包容举止的随意粗俗,包括有点难看的吃相,包括性取向的不同,包容捡块石头那样的小便宜,从扔掉别人喝过的杯子到同桌吃饭、共睡一间……

而生活中的我们或许太计较一些事情,太计较自己个人的得失……

电影还告诉我们什么:

要有改变的勇气,要学着尝试。

要听爸爸的话“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饭的时候要象最后一顿" 。

孤独是什么?不要总是一个人呆着,要和家人、朋友一起。

忍耐是什么?拳头有时候解决不了什么,有时也能解决点问题,面对别人的不尊重和理解,要有自己的态度和方式。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600字五

托尼是一位白人,由于工作的夜总会关门装修,为了维持生计,他亟需一份工作。有个朋友建议他去参加一位音乐博士为寻找司机所举办的面试。到达豪华公寓后,他发现这位博士是个名叫唐的黑人古典乐钢琴家,钢琴家正需要一个司机,负责他举办南方巡演时的接送工作。

当然,两人心里都十分清楚,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种族隔离严重的南部地区,他们很容易身陷麻烦,但托尼需要钱,而唐需要一个能照顾他的专业司机。两个人上路了,一路上托尼把唐保护得很好,每一场演出准时到达,钢琴保证是斯坦威的。托尼欣赏着台上的唐出彩地演奏,在给妻子写信的流水账里骄傲地介绍着唐,夸他有多精彩有多棒。

每一场唐的演奏结束后,底下的白人权贵们都会为他鼓掌,侍者弯腰说着恭敬的话,却禁止他走进正规厕所,并客气地指向花园里用木头搭的专供黑人使用的临时简易厕所。唐有骨气,他坚决不用,宁愿开着车回一趟酒店解完手再回去表演。

圣诞前的最后一场表演开始前,唐被禁止在高档餐厅用餐。他离开了,丢下了所有期待他表演的白人们,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不住请求他的白人主管,离开了这个充满歧视的华丽的酒店。

为了打破种族歧视,为了自由,唐冒着风险走这一趟南方之旅,和一位本来也看不起黑人的白人托尼,一起完成了两个月的演出。托尼也在一场场演出中,感受到了唐的魅力。他们走出充满种族歧视的豪华酒店,走进了全是黑人的小酒馆。在酒馆里,唐弹起了黑人音乐,大家都为他欢呼雀跃,黑人乐队也和他一起愉快地演奏。唐笑了,第一次,在舞台上笑得如此开心。

圣诞前夜下雪了,他们开始了艰难的返程。路上托尼实在太累了,以至于唐开着车把睡着的托尼送回了家。托尼邀请唐一起过圣诞,唐却识趣地离开了。托尼的家人们团聚着,其乐融融,而唐一人安安静静地坐在偌大的公寓里,听着窗外的圣诞歌……托尼并不开心,好像少了点什么。

门铃响了,托尼拉开门。是孤独的唐,他从超级住宅又来到了托尼家,怀里抱着一瓶酒。黑白两人,无需多言,他们拥抱一起:“圣诞快乐!”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600字六

种族话题一直是个很敏感的话题,电影是很好的媒介。但是要让电影里的这个故事既在三界之外游离,又要观众有代入感和思考,这个平衡和角度很难取舍。一般这种类型的故事,常见的视角是强势视角,看见弱势的不顺利之后反思自己然后做出改变实现大和谐,这个故事有趣的地方在于,弱势群体中的强话语权人与强势群体中的弱话语权人之间的交集。好看的故事必然要有冲突有碰撞,tony和tang两个人物的们每一个点都在冲突,从灵魂到外壳,从外界到内在。发生冲突是理所当然,和解是漫长且考验人的。

电影展现的和解过程漫长又残酷,从纽约出发一路向南像是把两个人从象牙塔抓出来丢进现实世界的雾霾里,从酒吧到西装店到警察局,对博士种族身份折磨的高点发生在伯明翰,但是和解的也从伯明翰开始拴上了最后一环。博士和tony两个人的和解是从澡堂和警察局这一段开始的,博士的那段自我剖析是他对自己的辩白和拉扯,给电影前段里的那个私下端的过分台上笑容亲和的黑人钢琴家的所有行为做了解释,同样,tony的市井气和义气总是来得恰到好处,俗的时候真的太俗,能干的时候又很能干。电影里有几个场景很让我动心,一路贯穿下来博士教tony写情书,以及圣诞夜妻子悄声对博士说谢谢他的信的时候。写信的部分有个博士穿着黄格子西装指导的场景,配着飘落的黄叶,那个场景太好看了。妻子那个拥抱和耳语之后两个人的笑真的太美了。以及博士用邀请tony作自己的经纪人委婉的表达自己低头的意愿,那里真是有股倔强的可爱。当然,肯德基的出场是不能不留下印象的,别人家的全家桶有那么大一个鸡排!!虽然那天的晚饭没有吃成肯德基但是这个小片段真的很有趣。

其实很开心最后看到了全家福一样的和解画面。电影表现的是美好的一面,真正的种族歧视其实还是没有完全消灭,再将目光落回现实又会觉得很无力。但既然这是一个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那还是抱着最后一点柔软先和自己和解吧。毕竟大雪夜的家庭聚餐太美好,每人能拒绝这份团圆美好。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600字七

看了电影《绿皮书》,看完之后能够引起更多对于现实社会现状的思考,电影的结局既令人意外但又似乎在情理之中。不得不说是一部好的电影,让你随着电影的进展完成思想的转变。

电影是关于两个男人的故事,但两个人的背景差距过大,黑人和白人,钢琴家和司机,富有和落魄。差别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这段友谊的宝贵程度,让人从一开始的难以接受到最后的顺理成章。

托尼在一开始还是厌恶黑人,从他把黑人水管工喝过的水杯扔进垃圾桶可以看出这是因为当时美国的种族歧视的土壤还很深厚,对黑人的歧视也根植在白人心中,几十是像托尼一样的意大利移民。但戏剧性的是托尼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他选择了当谢利的司机。当然是绝佳的组合,一个在关键时刻足够靠谱的托尼,保证谢利一路上的安全。谢利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托尼,改变的不只是他的谈吐,更是他思考的方式。

片中的闪光点有许多,当他们在前往北卡罗来纳的途中,在一处庄园。谢利与一群黑人有了一次深刻的对视,对面的黑人也许在想,这个人为什么跟我们的身份不一样。但在谢利内心深处,他也有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恐惧,尽管他是誉满天下的钢琴家,甚至在白宫演奏过,但他到底还是一个黑人。他甚至不能够使用高级场合的厕所,也无法在高级餐厅进餐,仅仅是这些地方不接待黑人。也许谢利对于自己身份认知也存在困惑,因为他既不像其他黑人,也要忍受存在着的对黑人的种种不公平对待。而对于托尼,在被存在种族歧视的警察截下时,一开始还能保持冷静,但当警察说:所谓意大利人与黑人是同一类时,便冲动的打了警察。他们为此发生了争吵,托尼想要辩解时,谢利一针见血地指出托尼意气用事的原因。

他们吵吵闹闹了一路,争吵原因不全是因为身份背景的差异,更多的是当时种族歧视思想的蔓延对于每个人的影响。正如风浪中的飘摇小船,时代浪潮裹挟着的个人丧失了太多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当自己离开固有的环境,才有可能以崭新的思维思考个人的处境。

最终,谢利博士在圣诞夜拜访了托尼一家,其乐融融地一起过了一个圣诞节。在这一刻,种族,身份,地位都显得无关紧要,他们的友谊超越了一切。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电影小孩不笨2观后感

117742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