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上电影观后感600字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上学路上电影观后感,希望可以帮到正需要这份资料的你。

上学路上电影观后感600字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个人都要读书,这样你才会变得有学识。”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每个人都能上学了,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在贫穷的山村里,有人还读不上书。今天,我就看了一部关于山村贫困人家读不上书的这样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叫做《上学路上》。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贫困的山村里有一个非常爱学习的小姑娘,她叫王燕。在第二学期,他们要交学杂费24。8元,而他家很穷,她妈妈又重男轻女,只让她的两个弟弟去上学,除非24。8元王燕自己赚到。热爱学习的王燕开始通过卖鸡蛋、卖笔、卖羊羔,赚足10元钱。然后乘车到“水固”摘枸杞,要摘满一百多斤才能赚够学杂费,然而她成功赚到了,她可以上学了。
24。8元就能让一位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学到知识。他们是那样的勤俭节约。然而,对于我们来说,24。8元根本就不是什么大数目,我们的.书包、鞋、衣裳等等。远远要超过这个24。8元。而对于他们来说24。8元能够让一个孩子读到书,学到知识。我们的学费仅仅是24。8元,我们一学期要好几百学费,24。8元在学校吃饭都不够。这里面的差距是如此之大,一个是好几百,一个却是24。8元。这正因为我们的经济条件远远超过了他们,这也是因为现在科学发达,人们对这里的建设,让我们这里变得更美好,交通更加方便。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有钱读书,就要读好书,好读书。而他们那里非常贫困,都是平房,还会引发洪水、地震、泥石流等等灾害。我们这里一开始并不这么富裕,正是因为有了学问,有了知识才有“资本”去建设。而王燕热爱读书,因为她要建设自己的家乡,她要让自己的家乡变得更美好。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那么我们就要更加珍惜学习机会。要让自己成为栋梁之才,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然而,王燕是那样的勤劳,自己辛苦赚学费,这是个多么勤劳、独立的孩子,她自己赚钱,自己供自己上学读书。而我们呢?我们什么都不会做,个个都像小皇帝、小公主似的,也不帮大人做家务,更别说像王燕出去赚钱了,我们一天到晚就想玩耍。我们不应该这样,我们应该像王燕那样勤奋、懂事。我沉思着,有多少孩子像王燕那样读不起书,上不起学。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多美好呀!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悟很多:我们要勤奋学习,追求进步,因为你一天不进步,那就会倒退两天。同时也要辛勤劳动,为爸妈分担家务,而且还要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向王燕学习,我们不能辜负了爸妈对我们的期望,也不能辜负了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上学路上电影观后感600字二
在一节作文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走路上学》。我看了这部电影后受益匪浅。
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上学的感人故事……
学校在江对面,为了能上学,姐姐每天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因为通往学校既没有路,也没有桥。看着姐姐能天天上学,弟弟瓦娃羡慕不已,但妈妈一定要爸爸回来带他溜索才放心。可爸爸在外打工总不回来。于是瓦娃就偷偷溜索过江,来到了日思夜想的学校,偷听老师讲课。
时值冬天,聂老师却发现孩子们都穿着拖鞋甚至光着脚上课,课堂上满是孩子们明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是一片欢声笑语。聂老师为孩子们的脚细心地量了尺寸,给每一个孩子都买了双雨鞋。瓦娃偷偷溜索过江,妈妈知道后大怒,最后他以姐姐的红雨鞋作为不去溜索的交换条件——他实在太爱那双雨鞋了,睡觉时抱在怀里,梦里都露着甜蜜的笑容。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平静地过了,有一天,娜香在给家里买盐的时候,看到了一双适合瓦娃穿的鞋。很便宜,才十六块五。可是她手上只剩下找回的一块钱,她认真地看了看那鞋子,最后把鞋轻轻放了回去。正巧聂老师看到这一幕,她把鞋子买下来,让娜香送给弟弟。兴高采烈的娜香,带着满心欢喜急着溜索回家,溜索到一半时,鞋子从书包里掉了出来,娜香一急,伸手去抓,一个不小心却从索道上翻了下来,掉进滚滚的怒江中……
瓦娃因为姐姐的离去遭受重大打击,从此以后再不说一句话。当聂老师给他上课时,要看看他的画。瓦娃无声地带着老师来到一处房梁前。那是一座美丽的桥,桥下是滔滔的江水,桥上是姐弟俩,手拉着手,快快乐乐地去上学……这就是瓦娃的梦,能走路上学,不在溜索。可是姐姐再也看不到弟弟的画了……
春暖花开的季节,马吉乡第一座“爱心桥“在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下,顺利建成了,瓦娃终于得以第一次在路上学。在初春的阳光里,瓦娃似乎又看到了姐姐,姐弟俩手牵手,小鸟般从桥上飞过……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很感动,这走路上学的约定,这永不逝世的姐弟之情,这上学的欲望在我脑海里浮想,我也不会再抱怨爸爸妈妈,说他们没有给我好的生活,我再也不会抱怨自己的弟弟,跟他闹意见,跟他打架,而是去爱护他,保护他……同时我也希望,在那些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需要溜索到对岸的孩子们,让他们得到援手,在那条江上,建造一座“爱心桥”,让他们能排除生命危险,每天快快乐乐地走路上学。
上学路上电影观后感600字三
星期二下午,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电影《上学路上》。得知这个消息后,教室里就像炸开锅一般,我们开心地一蹦三尺高。 熬呀熬,终于熬到了电影开始。我们整齐地排着队,欢呼雀跃地来到美术室。老师安排好我们的座位后,电影就拉开了序幕,屏幕上出现了“上学路上”这四个大字。看到这个标题,我就像:我们在上学路上都是很快乐的,我们就像是快乐的音符,谱写出一支支欢快的歌曲。这个电影中的主人公是否也和我们一样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看完之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这部电影叙述了一位生活在干旱地区的小女孩,由于家庭贫困,供不起她上学,家长要求她退学,但是小女孩热爱学习,她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暑假,外出打工的曲折故事。
24.8元钱,在我们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它实在是太渺小,连我的一只鞋子都买不到。24.8元钱,简单的数字后面隐藏着心酸。对于王燕来说,它就像一座大山紧紧地压着她,是王燕喘不过气来。
24.8元钱,平凡的数字后面有凝聚着不屈不挠的精神。落后的生活,贫困的家庭,使她那稚嫩的肩膀上负担着重任。她利用暑假期间,每天奔波在外。当我们在父母怀中撒娇时,王燕可能还在烈日炎炎下忙碌着。我常常为王燕打抱不平。与其说是家庭贫困打破了她的上学路,不如说是以前的封建思想阻止了她。谁说女子不如男,“杨家女将”,“花木兰”等等。她们这种“女中豪杰”难道也不如男吗?
为了挣足24. 8元钱的学杂费,王燕先是偷偷地拿家中的鸡蛋去卖钱,可是鸡蛋被一个行人踩碎了,她缠住那个行人,要求他赔偿,行人不耐烦了,只给了2.5元就跑走了;接着她又买了和她相亲的男孩的一枝笔,又以5元钱转卖给她的老师;她还向那个男孩买了一只小羊羔,一个大人告诉她,当羊羔长得比一个拳头大的时候,就会卖到一个好价钱,可是由于弟弟太调皮,王燕只好以低价卖出那只小羊羔;然后,她又帮人谈成了一笔生意。终于,她赚到了10元钱的车费,她终于可以去摘枸杞了。
开学了,王燕也回来了,她跑向学校,站在老师和母亲面前,松开那紧紧攥住钱的手,她的手心中全部是晶莹的汗水,王燕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她兴奋地说:“我赚到了!”这句话是多么感人呀!这24.8元钱是多么来之不易呀!王燕就像是一只燕子,终于飞过了坎坷不平的道路,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飞向了她的“上学梦”!
上学路上电影观后感600字四
昨天下午学生军训完,给孩子们买了雪糕,作为奖励陪着他们观看了一部电影《走路上学》,今天写一下观后感。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小姑娘娜香为了保护弟弟的新鞋,在翻身去抓鞋的时候,娜香被那来势凶猛的怒江给吞噬了。从此,离开了人世。
看到这里时我的心不禁颤了一下,泪水不断的涌出,是的,对于我们来讲一双鞋子并不稀奇,但对于山区的穷孩子来说,是多么的珍贵,因为他们无论是春夏秋冬,脚上永远是那双破旧的凉鞋,当从深圳来支教的聂老师问校长:“孩子不冷吗”,校长回答说:“他们都已经习惯了”。
时值冬天,聂老师却发现孩子们都穿着拖鞋甚至光着脚上课,课堂上满是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是一片欢歌笑语。聂老师为孩子们的脚细心地量了尺寸,给每个孩子都买了双雨鞋。当聂老师为孩子们募捐到新鞋的时候,孩子们如珍宝,娜香就是为了这双来之不易的新鞋而献出生命。
看到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我的内心被震撼着,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不愁吃、不愁穿。有时走一点路也不想,打车上学,甚至父母煮的饭菜、买的衣服、鞋等不称心,还责问父母不会买东西,强烈要求在买,山区里的孩子们没天天不亮就走路上学,而且溜索很危险,常年是那两件洗的发白的衣服和四季不变的凉鞋,与他们相比之下,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但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吃要好的、要穿名牌、要喝饮料、住要高档,不比学习,而讲物质,不讲节约、而讲奢侈。
同学们,我们要学习山区里的孩子,要学习山区孩子们那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学习山区孩子那团结和睦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