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警长电影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黑猫警长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黑猫警长电影观后感1
看了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后,我受到了一些启迪,也明白了些许道理。
电影主要讲了黑猫警长和牟三嘟小朋友一起作战,揭穿了大猿博士和一只耳的阴谋,拯救了全市的市民。在捉拿一只耳和大猿博士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聪明的助手西塔、平时呆呆的但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的达达警官以及以黑猫警长为志向的牟三嘟小朋友,恐怕不能顺利的抓住大猿博士和一只耳。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而且从这部电影中,我也明白做事不要轻言放弃,只要有一颗勇敢的心和坚定的信念,相信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应验了那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黑猫警长电影观后感2
寒假里,我观看了《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这部动画电影。观看这部影片之前,爸爸对片中的主角黑猫警长赞不绝口,说黑猫警长是个了不起的动画人物,是他童年时心中的英雄和偶像。但作为零零后的我,对黑猫警长却非常陌生,心中不禁有一分疑惑,黑猫警长真有那么厉害吗?
我是带着好奇的心情观看完整部影片的。这部影片讲述的是黑猫警长在追捕坏人一只耳的行动中,发现他企图与具有特异功能的新犯罪伙伴大猿博士启动会飞的博物馆“翡翠之星”,把全城居民流放去宇宙,为了保卫森林城市,维护世界和平,黑猫警长和他的脑残粉小猪牟三嘟齐心协力,跟坏人斗智斗勇,最后将那些危害人类的坏蛋绳之以法,解救了所有居民,拯救了整个城市。
看完整个影片,我彻底认识了黑猫警长。他聪明,正义,睿智,勇敢,善良,他对工作的认真,对居民的关心,处处都是值得我学习和崇拜的地方。此时此刻我恍然大悟,也终于明白了爸爸为什么会对黑猫警长如此高的评价了。我想,我也要像黑猫警长一样,时刻拥有一颗正义善良且有责任感的心,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
《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虽然只是一部动画片,但片里满满的正能量却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希望生活中的“黑猫警长”越来越多。同时也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黑猫警长电影观后感3
我观看了《黑猫警长》这部电影,觉得黑猫警长是一个聪明,很爱动脑筋的警长。
黑猫警长的主要目标是一只耳,一只耳非常狡猾,它想把小动物们过冬的粮食抢夺过来,变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但最后还是被黑猫警长捕获了。
吃猫鼠能把一只身强力壮的猫给杀死,它是用毒气把猫给麻痹,但是警长和警卫们只要戴上防毒面罩,就能逃过它的神经毒素。
我最喜欢的是黑猫警长抓食猴鹰的那段了。食猴鹰最爱吃猴子,所以叫它食猴鹰。食猴鹰总是喜欢抓那些幼小的动物作为食物。只要看到的小动物,都会被它装进大的麻袋里,带回巢穴。它的巢很大,里面有许多大笼子,把小动物关在笼子里,每天吃几只,直到吃完了再外出捕捉。
当黑猫警长接到白鸽探长的情报后,马上赶到食猴鹰的老巢。黑猫警长为了顺利抓捕食猴鹰,就安排一批警卫从前面吸引食猴鹰的注意力,又派了一批警卫从后面突袭。虽然这招是常用的,而且很容易实施,但他们太用力往后面拉了,被食猴鹰发现了,这个方案就失败了。它的第二套方案是让直升机牵着绳子把食猴鹰拖走,但因为食猴鹰的力气太大了,这套方案也没有成功。第三套方案是用直升机的尾巴撞食猴鹰的头,这套方案成功了,但没把食猴鹰撞死。最后一套方案是用直升机的螺旋浆把食猴鹰身上的毛剃光了,食猴鹰没了毛,就飞不起来了,最后掉到了自己的老巢里,被巢里的小动物们打了个半死。最后黑猫警长用直升机上事先准备好的大网,把食猴鹰和它的老巢一并带走了。
食猴鹰虽然比黑猫警长和警卫们大很多,但他们靠自己的智慧化险为夷,把食猴鹰给打败了。
黑猫警长电影观后感4
经历过80年代的人,都会记得一位不苟言笑的警长,都会知道雌螳螂在交配之后会吃掉雄螳螂的这一独特的生理现象,也都能哼唱几句“森林公民向你致敬,向你致敬”的主题歌”,这些群体记忆,都来自播放于1984-1987之间一部非常与众不同的影片《黑猫警长》。
超越时代又注定落后于时代的影片
80年代初期,以《变形金刚》为代表的大批优秀外国动画片以推广玩具为目的免费进入中国,让所有人眼前一亮。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古典题材之外开始新的艺术探索。《黑猫警长》是我国第一部警匪题材的动画片,作品巧妙的将动物自身的习性特点和刑事案件融入故事中,从内容到形式完美的统一,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叙事节奏、人物造型和道具也都针对更高年龄层进行了调整,于是,中国动画史上最酷的警长诞生了。
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长达50多年的作品目录里,《黑猫警长》可以算是拥有商业元素最多的一部。造型上没有一再的刻意强调民族化的元素,采取了完全国际化的造型语言,人物设置上,针锋相对警匪和多种多样的森林公民们三方,形成了张弛有度的人物关系。不苟言笑的黑猫警长带领装备着各种高科技武器的队员们维持着森林的安全。手下白鸽侦探、白猫班长等人物都各有所长,造型各异、身怀绝技;反面角色阴险狡诈的“一只耳”、残暴结巴的食猴鹰、鲁莽的吃猫鼠等人物在一只耳的穿针引线下在进行着不同层面的破坏活动。森林公民中既有河马大象这样占小便宜的不法分子,也有螳螂姑娘这种因种族风俗特点而被误认为是杀人凶手的平民。导演将在西方一向代表不幸和厄运的'黑猫,打造成了智勇双全的执法者,很明显在色彩的寓意上取自著名的铁面无私“包青天”。这样三方人物关系已经追平了像《变形金刚》这种主流的电视动画,但相比日本史诗级的《太空堡垒》仍略显平面化。
影片中,黑猫警长使用着可变形的喷气式摩托车、热追踪子弹等浪漫的高科技武器,战胜了不同的敌人,也解决了各种民事纠纷。这种处理方式是动画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最大的优势,同期的《忍者神龟》《阿拉蕾》等作品也都用大量充满想象力的道具丰富影片的趣味性。黑猫警长的尝试获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但也引来了另外一些不同的声音:他们认为《黑猫警长》太“洋”了,在民族形式上发展不够。仅仅拍摄了五集后就被叫停。对此导演戴铁郎有自己的看法:“民族形式的问题,民族形式一直谈到现在,真理很多。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外来艺术品要为我们所用,关键的,就是吸收一切优秀的作品它的精良,学到了以后你才能想到怎么用!我有一个想法,我觉得民族形式根本不用担心,我们搞的是中国人自己的特点,中国人讲话的习惯、吃饭的习惯、表达的习惯跟外国人完全两样。你将来用的肯定是你的思想的表达。现在很人多围绕这个问题转来转去东西弄不出来,我觉得很多东西必须有一个“叛逆”思想。我是这样一个观点。”
在近_年后看来,《黑猫警长》的确是在思想性艺术性和商业性的探索上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开创了电视动画连续剧雏形,这也是80年代电视的普及对创作造成的影响。但仅凭三年这五集故事这样的制作周期,是无法形成更大的品牌效应和商业模式的,《黑猫警长》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没有变成中国的“机器猫”般的动漫明星,没有在产业化上走的更远,虽然成为80年代的人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这记忆中却也有着几分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