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影桃姐后的影评(2)

关键词: 桃姐影评,桃姐观后感,电影
泽璇0 分享 时间:

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所谓城市幸福指数的评比。广州排在倒数第三。对此结果,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因为现在的人已经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了,我也不知道。那有何谈幸福有多少呢?但这部戏告诉我,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戏中,桃姐了解并照顾主人罗杰的一切生活起居,样样都以他为先。但罗杰一直就欣然接受。但在桃姐离开了他时,他才惊觉幸福竟一直在他身边,他都不以为然。当你晚上回家时,抬头看见自己家里亮着灯,有人等你,是幸福;当你可以肆无忌惮地做自己想做的一切,而有人一直无条件地包容你时,是幸福;当你可以做到子欲养而亲尚在,有能力照顾、满足和保护你想这样做的人事,是幸福……幸福就是,她在的时候,你不以为然,当她走时,你后悔不已的.一切。我们不需要可以去寻找,只有珍惜,你才会发现她一直在身边。

不要以为习惯会常在

我们一直会说,这是我的习惯。习惯这个词语,真的很可怕。当一个人对你好时,你会习惯她的好,然后不以为然。当一个环境对你好时,你会习惯它的好,然后不以为然。但当不失去这些好时,你会不知所措,难以接受。戏中,江美仪饰演一位名叫金姨的老人的女儿。她经常因为觉得母亲对哥哥的偏爱而肆意将母亲大骂。但当母亲突然离世后,悔恨的眼泪才不停地从她的眼中流出。真的再也没有了,真的再也不存在了。这莫过于是世上最伤害人的话了。假如不想悔恨,那我们不应该去习惯,而是应该去珍惜。

生老病死才是一个人的完整

记得在《on call 36小时》中有一句话,当人在面临疾病、死亡是之所以会惊惶失措、逃避躲藏,是因为人忘记了这是必经的阶段,忘记了做好身心的准备。在《桃姐》这出戏中,没有可以将桃姐的病、死用很黑暗的、痛苦的手法表达,而是愉快地轻描淡写。是啊,为什么要可以放大疾病和死亡呢?这本来就是再正常不过,如同人食饭睡觉一般。本来,我在看到戏的后面,罗杰对医生所的话是如此冷静、理智时,我会觉得这个人冷血。当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已经做了可以做的一切,不让她带着一丝的遗憾离开就已经是最好的了。只要你的心里一直想着她,那她就永垂不朽了。

再好的戏也会有落幕的时候,这出戏也不例外。片尾出人意料地将桃姐生前等罗杰回家的片段呈现,使观看的人从新又回味前面的场景,回想起自己也有人等的感觉。我想这或许就是这部戏享誉国内外的原因之一吧。我一直喜欢看温情戏,因为通过这样的戏,我才会被提醒身边有爱,身边有幸福……

没有事物不应该存在,没有电影不值得观看,没有歌曲不值得欣赏,只在于你。

观看电影桃姐后的影评4

好多人都觉得桃姐很感人,我也一样。感人的原因,我想大多数人是由桃姐想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是如此。给出了5分的高分,不谈技术分析(不过叶德娴演绎的真好啊。。。华仔的光在其中完全被淹没了,养老院的描写也相当的写实:我自己也给爷爷奶奶唱歌跳舞讲过笑话,现在想来他们也许是像完成任务一样的听着。。),严格说不算是影评,就是写点自己的散乱感受。

过的一周因为自己生活中的一点变故,从最开始的悲伤,害怕到现在的比较平静。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样,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成长。

work from home 能让自己感觉好点。最主要的不是身体痛,也好像不是心里痛,而是一切发生的太快我还觉得像是在梦里。下午5点半,合上电脑,看桃姐。看看别人的生活能让自己觉得好一点:看:人世间的苦难我才只承受了一点点而已。也许卑微如桃姐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也是值得敬佩的吧?就算所谓的叱咤风云,到头来大家还是都一样,还不如有一些人和事真的因为你的存在而生活变好了,有人真的怀念你,更有意义。

苦难让人成熟,这话不假。桃姐在垂暮的时候心态也有变化,那个让我感动的细节:坚叔又来借钱找洗头妹,罗杰当众揭发他,拒绝了。我以为以桃姐的正直会特别不能忍受坚叔这种人:他们的性格简直就是南辕北辙。但没想到桃姐说:让他找,还能找几年啊。。

我突然感动流泪了,人生到了最后还有比释怀更好的结局么?

大概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年少的时候有改变世界的雄心,一直鼓励自己冲冲冲,但人类本来就很渺小,做个平凡的`人,享受一些平凡的人世间的快乐,又有什么不好呢?怀孕,生个健康可爱的孩子,有一份自己喜欢而且能发挥自己长处的工作,看着孩子们长大,这就是生命的循环。

谁又敢说这样的生活是渺小的呢?太多时候很多事情都take for granted。天然认为自己应该出生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认为自己会顺顺当当的走在职业的发展道路上,一年升一级。认为自己会顺顺当当的生一个健康聪明善良的娃,就像娃的爸妈一样不用特别操心。直到有点小意外发生。

这两天也体会到,宗教对人的作用。面对不可控的事情,有一个让人能寄托的地方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即便是安慰剂效益也是实实在在的效果。

如果真有cristal ball, 你真的想事先看到你将经历怎样的美好或是苦难?而知道这一切都不可避免,你是否会释然,然后睡上个安稳觉?还是会面对这些个劫难而害怕发抖后悔自己为人一生?或者,单纯的相信自己的盒子里装着的是自己会喜欢的那种巧克力——上帝是爱你的,然后沉沉的睡。然后美好的事情真的开花结果:因为水晶球也遵循自我实现预言。

你做的哪些努力,到底有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命运呢?你是否能在命运的惊喜的面前,好好享受,在命运的其他安排时又泰然接受呢?

说了一百圈,回到那个问题。让我努力改变我能改变的,坦然接受我不能改变的,并有智慧分辨其中的差别。

再一次告诉自己,你始终都有很多你可以做的事情,不能控制的就交给上帝,而不乱费脑筋。听说人到40以后回顾过往,会觉得人生都是命。也许吧。也许人的命运的确有差异,但用大把时间担心小概率的不幸降临是何等愚蠢和浪费生命(发现人在发生了一次不幸以后往往会有这种倾向)?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磨练自己的技能,并拥有一颗开放和坦然的心可以容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那些安排在人生路上不幸发生的概率,同时,美好来的时候也能及时感受并抓住它。

观看电影桃姐后的影评5

看罢影片《桃姐》的第一感受是:真情守护是悲凉现实人生的最美好出口。继而深感这部包含着爱、尊重以及尊严的影片来的是时候,曾有部老片里有过这样一句台词:“爱是清晨和黄昏的星辰”,似乎可以解释为对情感缺失现象蔓延的含蓄提醒。

富了口袋,瘪了真情,当真心实意已稀缺为奢侈品,人们内心深处大多趋于干涸冰冷、倦怠疲惫。在现实中即便是血缘亲情也可能淡薄成陌路,更何况非亲主仆?然而,如果彻底舍弃了这种真情实意,生命又有什么意义?《桃姐》的出现恰如一场及时的绵绵春雨,在无声无息间流淌进现代人干瘪而空虚的内心世界,让许多重口味和小清新都显得无趣又乏味。

就整体而言,影片的叙事手法平实而自然,如似水流年般地再现了现实生活的一面,人类真情的一面,某个沉痛话题也能表述的举重若轻,颇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可以说,影片拍得克制收敛,不煽情不刻意不矫情不做作,很多问题点到为止,却处处能打到人类情感的七寸,这体现了主创人员对生活的观察、积累、梳理和白描的功力。影片的运镜在流畅之余也颇有深意,很多场景于不经意间存有留白,意味绵长。

该片的英文片名叫做《A Simple Life》,简单生活,即便再复杂的经历似乎都能简化为一句概括,特别是事关生死的,但凡生物最终都殊途同归,只是其中的细节与滋味各不相同罢了。要将简单的生活拍得好看有趣、余味绕梁,需要导演拥有极其扎实的功底,陈淑贤的剧本经过许鞍华的消化与外化后,呈现出了许氏惯有的质朴温暖,让那些与生命对话、与生死对话、与生活对话、与传统情感对话的沉重都具有春风化雨般的魅力。

的确,这一回许导再次发挥了她的强项,聚焦了小人物的生活现状,她让没有血缘关系却情同母子的情感呈现得真实自如,颇有深远的存在感,令观众不断意识到,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情,而非着力营造、刻意堆砌。从片中也可以看出许导想探讨传统人际关系的意思,经由该片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令老外了解到了什么是中国传统式的亲情。

影片的细节部分果真属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很多都是在惯常的匆忙中易于遗忘的,许导重拾了这些“人间俗事”,并令其如涓涓细流般润入观众心田,并各取所需地留驻了动人的瞬间。如果看得够仔细,会发现每一处镜头都仿佛浸着人物的心绪,每一个眼角眉梢侧目凝神都是生活的本真。这种细腻贴近总会牵动有生活经历的观众的心,从而产生极大的共鸣,较为年轻的观众或许会在桃姐身上看到喂养过自己的故人的影子,在Roger身上看到自己或朋友的影子。

就表演层面而言,叶德娴的演技已经到了忘我无我的境地,她于举手投足谈笑回眸间,塑造出了一个知分寸、守本分、真善良、很宽厚的桃姐,也再现了一个为家庭服务近60年的.堪比家人的忠仆形象。有两处,叶德娴仅仅用表情就说明了人物内心的万水千山,如第一次听到少爷Roger在众人面前认她是干妈时,再如从养老院回家收拾旧物,最后离开家门时回头看的那一眼,这其中的感受几乎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刘德华的表演也较他以往内敛,这个内敛恰好地表现出了富家少爷Roger的内心变化,他和叶德娴所产生的互动效果,令片中母子间的情感交流显得尤为真切,且相映成趣。如两人关于眼光高的话题,再如Roger带桃姐看电影首映,散场后于街头携手散步,一路聊着有趣的话题,Roger将桃姐护在人行道内侧,镜头追随着他们的背影,不远不近,这一幕仿佛人生中温馨而短暂的驿站。

不可否认,影片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也涉及了一些社会问题甚至是业内现状,参与这部分表演的诸多名人配角们在将笑声带给观众的同时,也将思索带给了观众。


119008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