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活着观后感

关键词: 电影活着观后感,活着观后感,电影
泽璇0 分享 时间: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艺谋电影活着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张艺谋电影活着观后感1

电影《活着》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影片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历次_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_年,该片在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

星期六上午,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活着》这部电影。

在五十年代的一户家庭里,有一对夫妻,而且还有一个小女儿。男的整天到晚到赌场去和别人赌钱,因为每次都输给对方,所以损失极大。女的劝来劝去,他还是不听管教,结果连自己的家产都没了。从这里,我学到了做每件事都得有个度,还有及时改正错误,这样才不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为家里太穷,所以男的就向那个曾经和他赌钱的那个人借钱。那个人没有借钱给他,但给他了许多皮影。他找了一些同伴和他一起演戏,后来他就赚了许多钱。从这里我明白了团结力量大。

在六十年代,那对夫妻的女儿和小儿子都长大了,有一天,女儿正在干活,一群小朋友用石头扔她,因为她是哑巴,所以无法表达她要说的话。小儿子听到了,急忙跑过去把那群小朋友给痛打了一顿,他们也还击他。在一所大食堂里,小儿子又看见那个打他姐姐的小朋友。于是,他就装了很多面,还加了很多辣椒。然后,他就把碗里的东西倒在了那个小朋友头上,辣得他的眼睛都睁不开了。唉!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啊!

后来女儿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儿,过了不久,女儿和小儿子都去世了,所以只能让姥姥和姥爷来养育小孩。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能横行霸道,有错误就要及时改正,这样你就会得到上天的奖励。

张艺谋电影活着观后感2

第一次看根据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的电影《活着》,早就想看余华的《活着》这本书了,可惜一直都未在图书馆借着,今天在影视欣赏选修课上有幸看了这部电影,感触很深。

这部电影是著名的大导张艺谋导演的,上映时间是1994年,距今已有_年之久了,但仍然是经久不衰。总体上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悲剧中透漏着感人的情节,让我好几次心中都有一股酸酸的暖流划过,是一种叫感动的东西,很无奈,但却是事实存在的发生了。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徐富贵(葛优饰)、家珍(巩俐饰)一家的人生历程,有过喜、亦有过忧。富贵原本出生于当地一个显赫有名声的家庭,天生懒散好赌,他的妻子家珍因其嗜赌成性不思悔改而离开他。最终因他好赌而输掉了全部家产,也因此气死了他的父亲。这时富贵漫长的苦难人生开始了。

他被强拉入伍,险些丧失了自己的小命,就在这时他第一次意思到生命的可贵,发出了“我一定要活着,活着真好”的感慨。于是,他经历了千辛万苦回到了自己的家庭。对于他的第二个打击又来了——女儿凤霞因为高烧不退导致哑巴了。很可惜,看到一个笑的很甜的很天真的女孩竟然不能开口说话,这是多么的哀伤!

富贵回到了家,生活也有些好转。往往看似平静的生活下其实隐藏着莫大的波澜,于是第二个不幸也将随之而至。一家人原本可以快快乐乐的过着平静的平淡的日子,这也是家珍多么希望过的日子,可上天就是不愿意。就在一个很热闹的夜晚,一个很大的不幸又悄然的降临在富贵头上了——仅有的儿子有庆被车撞死了。这个场面可谓感人至深,看着有庆那浑身是血的身体,让人有种很心疼的感觉。还有家镇那撕心裂肺的叫喊着儿子的名字,我的心也在一阵阵的痛。泪水不禁已流出眼眶,止不住。是啊,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无辜的孩子!他保护姐姐,不让别人欺负姐姐。他善良,他顽皮,他天真···他只是想睡觉啊!难道睡觉也有错吗?!就这样连自己都不知道就永远离开了爹娘,连饺子都还没吃。这时富贵又感慨,要活着,好好的活着。

他的家人终于从这样的悲痛生活中走了出来,可谁又能预测到又会有什么悲剧降临到这个不幸的家庭中去呢?偏偏命运总是这样不公平,捉弄人。眼看着凤霞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可偏偏凤霞却是因难产而死,更具有讽刺意味的竟然是王医生因为被馒头噎着了而不能给凤霞医治!人生就是在你刚品尝到了幸福的甜果时,上帝就要急着把他收走,毫不同情。

这就是富贵一生经历的三次不幸的遭遇。是那个独特的年代造就了富贵悲惨的一生还是其自己的性格、家庭背景造就了他悲惨的一生?这样悲惨的一生又有几人能承受得住?富贵一生的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

影片的结尾意味深长,富贵又将以前对自己儿子说过的话又对外孙说一遍:“鸡大了就变成鹅,鹅大了就变成羊,羊大了就变成马,马大了馒头也长大了,骑在马背上···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这段话很好的将那时候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道出来,也反映了那时人们思想的落后。历史早已离我们远去,可其带来的影响、给那个时候人们带来的苦难却是不能忘怀的。四十年,弹指一挥或是沧海桑田,无数黄面孔的、沉默的、坚韧的中国人就这默默地生活着。

活着,就是活着的人要更好地活着!

张艺谋电影活着观后感3

生活于我们来说太过容易,我们享受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就像福贵早年的日子,太过肆意,太过没心没肺。我们肆意挥霍父母的关爱,我们无休止地向父母索取,我们在大手花父母的钱时,我们的父母在最大限度地拼尽身体的所有潜能,只为了能在我们每一次向他们要钱时,能掏出那份血汗钱。

“活着”对一些人来说比死去还要困难,就像福贵挣扎在饥俄潦倒和衣不蔽体之间。活着成了一个信念,为了死去的亲人,为了彼此的信念,代替他们活下去,只要活着。我最佩服的是,在亲人相继死去,在生活已至山穷水尽,在孤独中生活了二十年之后,福贵还能坚持活下去的信念,在某个夏日的午后,还能平淡的向路人细说自己的经历。还是那五亩地,还是那破草屋,人却不在,正应了那句“最是无情台城柳”。到底为谁风露立宵中?在风轻,水清,人自醉的田野乡村,阡陌交错间,一头老牛,一位老人,在黄昏斑驳的色彩里,佝着背,黝黑的脊背上流淌着岁月的汗水,是谁在依赖谁?是蹒跚前行的老牛,还是在岁月中摸索伸脚的老人?我们说不清,电影中给我们的只是无尽的思考。我一直以为人世间最大的悲伤是生离死别,是肝肠寸寸断裂心脏随之窒息的绞痛,而福贵在面对一次一次的别离,却能一次次在悲痛中坚强。

“这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跟二喜说这话后,二喜最后也死在这里了。富贵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医院,脸上的神情是悲悯,是无奈,我无法得知,我只

想知道他的脸上有没有一丝痛恨,有没有对这个世俗的厌恶?但他似乎没有。命运就这样与福贵纠缠着,互相仇恨着,却无法抛弃对方。以前从电视上或书上,亦或是别人嘴里,听到看到一些人,他们在命运前俯首低头,我总认为这些热人太没用,遇到些困难就放弃,现在才觉得自己有多狂妄。当只有影子与自己相伴时,活与不活,对一些人来说已没有太大意义。然,生命只有一次,放弃意味着从此了无痕迹。泰戈尔说“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寂静”。福贵的人生莫过于此。

张艺谋电影活着观后感4

《活着》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片,主人公福贵的遭遇异常凄惨。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在福贵的一生当中,最初的纸醉金迷,到五颗枪子的恐惧,到儿子夭亡时的悲痛,再到女儿意外去世时的无奈接受,影片结尾时吃饭时的辛酸苦楚,个人命运随波逐流,被历史牵引。《活着》是跨越年代的较长的一部影片,历史浓缩为个人的命运。

看《活着》时,我想到了一句话,“当你第一百次跌倒时,请不要忘记前面的九十九次你都站起来了!”我认为福贵的这一生便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家产败光、父亲离世、被拉壮丁的拉去打仗却成了战俘、妻子病了无钱医治、儿子被抽血致死、女儿又聋又哑死于难产,就连女婿、外孙,都死于非命,仿佛那个特殊年代的全部灾难都落在了福贵身上。而其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一个强魄的人去掉大半精魂。可是福贵在这一系列的打击后,仍好好的活着,还可以幽默轻松的向别人讲述他这一生。

福贵的坚强,不同于保尔和牛虻那样为信仰而生的坚强;不同于司马迁为实现先父遗愿苟活著书的坚强;不同于张自忠上将为了抗日大局忍受“汉奸”骂名的坚强。他只是一个标准的败家子,普通的壮丁,平凡的农民。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坚强更能激励人心,如周国平所言:“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在这个世界上,如保尔等人轰轰烈烈的坚强毕竟在少数,承受着这些平凡苦难的人,始终卑微而又坚强的生活在社会最不起眼的一角!

119082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