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2)
影片中的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天鸣与蓝玉的对比,一个天赋不足,却视唢呐超过自己的生命,另一个天赋异禀,却不珍视唢呐。与其余师兄弟比较,他们都放弃了,天鸣仍然在坚持,世人都在变,他们师徒却不曾改变。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人性的伟大。正印证了师父的那句话:吹唢呐不在于吹得有多好,而在于是否把唢呐吹到骨子里,最重要的是那颗对唢呐虔诚的心。直击主题,发人深省。父亲始终作为一个旁观者,自己年轻时不能吹唢呐,就将希望托付给天鸣,儿子被选为接班人,自己比谁也高兴,跑遍了整个村子传递消息,当唢呐衰落时,自己也曾经嫌弃过唢呐,可最终选择了坚持把文化传承下去。柳三作为一个喜剧类型人物,给影片沉重的情感氛围上增添了诙谐成分,虽然是一个配角,性格单一却典型,轻描淡写却不流于呆板,使人耳目一新。作为双方争执的导火线,引燃了双方的争斗,促进了影片的高潮的产生,衬托了主角的特征,暗示了当代人在面对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态度,他是当代社会人的一个缩影。
此外,该影片的摄像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优美如诗的画面,芦苇丛与大河相依,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使每一帧镜头都充满诗意。在师徒三人于芦苇地与鸟儿互相应和的一场戏中,长镜头的使用,配合追随人物运动的跟镜头和主观视点镜头,使观众跟随人物穿梭在芦苇丛中,加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与纵深感,更好地展现了空间环境,画外音配合画内音,一唱一和,互相映衬,由此使观众对画外空间产生无限遐想,将芦苇丛美好的景象与人物的淳朴自然显露无遗,观众如同进入了故事中的世界,同入此镜,同生此感,领会到那种质朴纯粹的情感。影片在展现广阔的芦苇地时多采用远景,展现人物活动时以芦苇作为画框,使人物如同活在画里,体现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特点,表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美好和对传统文化的永不放弃。在表现吹唢呐的艺人独自在古城楼下吹奏的场景时,运用远景体现出纵深空间,使道路通向无尽的一端,人物只占画面一小部分,表现出艺人的渺小,暗含了社会对唢呐的忽视与遗忘,这时行人入画,扔下硬币,渐行渐远,只留下艺人一个,背景音乐是凄凉的唢呐声,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观众久久沉思。在师父与天鸣喝酒的一场戏中,摄像师手持摄像机,随着唢呐的节奏晃动镜头,并采用旋转镜头以师父为中心,使师娘与天鸣的特写分别入画,烘托欢乐的氛围,表现师父喝醉酒后似孩童班的天真烂漫与对唢呐赤诚的心。这时音乐由欢快突然转到悲伤,师父倒下,跟天鸣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而是吹给自己听的”,直点影片主题。情感的前后对比,以喜衬悲悲更悲,表现人物心境,也与社会遗忘唢呐、文化从此断了根互相映衬。师父把唢呐传给了自己的徒弟,一代又一代,眼看快要走到尽头了,内心无限凄凉。
天鸣不告而别的一场戏中,天鸣与师父师娘三人在画中,背景是生机勃勃的绿色田野,天鸣远远望了他们一眼,然后转身出画,紧接着是山野的远景,画中是奔跑的天鸣,一动一静,配合优美的音乐,过渡自然而富有美感。在影片结尾天鸣站在师父墓前吹唢呐时,当镜头转到师父时,画面从虚变实,从近景推到特写,引导观众更深刻地感受人物内心活动,这时师父起身,转身走向远方,渐行渐远,画面右上方是飘荡的纸钱,师父的背影越来越小,直到音乐停止,影片结束。
该影片很好地运用了唢呐与其它乐器共同作为背景音乐,表现出时代感与民族特色。例如二徒割麦的场景,配合富有节奏感的唢呐声,增添了活泼的气氛,音乐节奏与割麦节奏互相映衬,天鸣稳重不乱,蓝玉鲁莽心急,二人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为后来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成为师父选择天鸣的原因。在婚宴那场戏中,西洋乐器与唢呐交杂,极不和谐的音乐突出讽刺的意味,进行曲与南山松,一个中国文化,一个西方文化,双方在厮打时以进行曲作为背景音乐,配合以快节奏的镜头切换,既迎合了影片中情绪的浮动与动作变化的节奏,又使原本血腥的打斗变得富有趣味,增强了戏剧效果与感染力。
该影片剪接自然,不仅从技术上实现了转场,而且在艺术上利用了摄像、音乐与旁白等其它技巧实现了完美的剪接。例如在影片结尾处,从唢呐艺人转到师父的墓碑,先由天鸣的脸部特写化到山野远景,画面再化到墓碑,剪接跨度小,使影片节奏更加柔和,符合此时的情感节奏。音乐实现了声画组接,由艺人的镜头转到天鸣的镜头,从而产生整体感,实现了背景音乐的流畅不中断,使转场更加自然。影片后部分的转场多采用黄昏时丛山的剪影,夕阳西下也预示着师父即将离世,凄凉的氛围烘托出悲伤的情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影片中多次运用旁白式蒙太奇,一是交代剧情,使叙事节奏紧凑;二是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帮助观众了解人物的思想,补充缺乏的信息,吸引观众的视线;三是作为一个时空转换手段,使影片在时空上可大幅度跳跃而不失自然流畅。此外,影片运用全知视点的叙事方式来设计整个故事,能让观众与人物建立起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使观众产生更多的情感体验,从而移情于主人公。人物站在现在回望过去,表现出时代的变迁,具有历史悠远的意味,即使是现在,主人公依然坚持着将唢呐传下去,将师父的遗愿坚持下去。
这是全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幕:师父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他用自己的生命坚守着百鸟朝凤,自己吹不动了,让徒弟继续吹完,而他在一旁敲着鼓,无论如何,他也要为这首曲子出一份力,看着天鸣努力地吹着百鸟朝凤,他笑了,他静静地看着徒弟,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文化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去传承下去,我们接过上一辈的文化,承载着他们的嘱托与希望,就应该用赤诚的心把它传递下去。生命虽逝,时代已变,可文化却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对文化的虔诚也是永无止境的。
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4
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一小段电影《百鸟朝凤》,觉得不错,休息的时候又特地找来视频完整看了一遍,看完觉得特有感触,特写来跟大家分享。
《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的作品。吴天明作为老一代导演的代表,他的作品追求的是纯真艺术之美,而他本人对于艺术的热爱,则通过片中唢呐匠焦三爷完美的演绎了出来。
影片中,老一代唢呐匠焦三爷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老人家表面上严肃古板,实则心中充满了正直与热血。在焦三心中,“百鸟朝凤”是德高望重的逝者才配听的,当查家子孙想用高价请焦师傅给其当了四十年的村支书父亲吹“百鸟朝凤”时,焦师傅断然拒绝了,原因是其父在位期间将村里其他姓氏人家全挤走了,德性不够。而当窦家请唢呐班时,焦师傅主动提出要给窦老爷子吹“百鸟朝凤”,原因是老爷子生前“抗过日,打过土匪,领人修大坝时被砸断四根肋骨,称得上德高望重”,而此时他的身体早已积劳成疾,此时他使用生命在吹唢呐!
在焦三那个时代,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是从前出活的时候,“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下面孝子贤孙跪倒一大片”。当后来天鸣告诉他出活已经没人行出师礼的时候,焦三只是愤愤的说“没规矩了,没规矩了”,然后拿出自己珍藏二十年的老酒与天鸣共享,又把祖宗传下来的所有宝贝唢呐全部赠给了天鸣,最后演奏一曲后醉醺醺的躺在地上睡着了,尽显无奈。
焦三膝下无儿女,收了两个小徒弟:游天鸣和蓝玉,来传承自己的手艺。而当他最后只能选其中一人作为接班人的时候,他没有选更有天赋的蓝玉,而是选择了技艺不如蓝玉的天鸣,原因很简单,只因他看到了天鸣在他父亲跌倒时留下的眼泪,由此看到了一个人内心的善良。而事实证明焦三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天鸣接班后社会变革、民心浮躁的年代里,传统唢呐的地位日渐被西方乐器所取代,天鸣没有忘记师傅的.教导,即使收入越来越低、甚至已经到了娶不上老婆的地步、所有的师兄弟都放弃唢呐进城打工,他仍然选择了坚持。
影片结尾,天鸣在焦三坟前独自吹了一首《百鸟朝凤》为师父送行,焦三坐在旁边一脸欣慰的表情,演奏完他便转身离开了。看完影片,心里感触很深,首先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担忧,再有就是师徒二人对于艺术真挚追求与热爱的佩服,还有很多想说的却不知怎么表达,只能推荐大家抽空看看此影片,谢谢
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5
《百鸟朝凤》,一个很不错的电影,其中讲到了两代唢呐匠为了唢呐艺术的传承而进行孜孜不倦的努力。其中,诸多画面令人难以忘怀。
第一个是,主人公焦班主选拔接班人。他看的不是一个人才的能力和天分如何,而是看他的内心和做事的态度。看到父亲摔倒会流泪,练习吸气时的卖力,割麦子时的脚踏实地,为了守护唢呐险些被烧着等细节,这些经历也为游天鸣练就一身好本领打下了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做事情稳扎稳打,才能步步突破。在年轻时,选择了好老师,就选择了榜样和事业。在年老时,选择了好学生,就选择了未来与传承。焦班主用慧眼选择了好的继承人。在当今迷乱复杂的社会里,我们要学会选择。
第二个是,焦班主对艺术的追求。爱到骨子缝里去,爱到心里去,爱到自己为了唢呐流血,用生命在追求和守护着艺术。他说,时刻记住,唢呐是为自己吹的,不是为别人吹的。他用一生在坚守着对唢呐艺术的追求。看到焦班主在喝完酒后,吹起唢呐时的如痴如醉,炽热的心在守护着自己所爱的事业。我想,他们虽不是物质的真正富有者,但是确实是精神上的真正富有者。追求唢呐艺术之路也是一种事业。他们为了这份事业,用一生的时间在追求,在呵护,在进行最后的奋力拼搏,直到生命的终结。甚至,在最后要离开时,还想到为下一代人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献计献策。试想,我们任何人不都在追求着自己的事业吗?我们对于我们现在从事的事业能不能爱到骨子缝里面去呢?为了事业,不顾一切苦难和阻挠,放下个人的成败得失,能够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用一颗匠心精神,去做一份事业,将来又有何事不可为之?
第三个是,中西文化的对抗。电影里的唢呐,代表的不止是唢呐,更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当西方文化冲击传统思想,当现实的压力不断袭来,我们又该如何思考?是坚守,还是放弃?随着一代又一代老人撒手人寰,我们民间优秀的艺术又将何处去安放。等上一代人都逐渐离去,发现我们成为社会真正主力的时候,我们生活中的艺术又能见到多少?中华文化的精华又能留下多少?如果不去继承,那将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痛,也会成为代代人的痛。没有继承,就没有传承。没有传承,就没有文明。我们这一代人需要把握好当下美好的艺术,让其在现在以及将来发挥他们璀璨的光芒。一个人去拼命守护事业,生命会枯竭。一群人去拼命守护事业,生命会鲜活。我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热爱艺术的人民,凝聚起来,众志成城,为了艺术的继承,为了艺术的发展,共同奉献和努力。希望将来有一天,生态长城建设起来了,在长城沿线的大讲堂里和大剧院里,我们都能听到这些民间艺术家们的悠扬美妙、无与伦比的演出。
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