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观后感作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百鸟朝凤观后感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百鸟朝凤观后感作文1
唢呐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乐器,一直以来在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焦师傅说的,不管在婚丧嫁娶中闹闹,还是人们在劳作后的闲暇之余听一段解解乏。在焦家班以及焦师傅的太太爷师傅那些年代里唢呐这门手艺是十分受人尊敬的,吹唢呐的是匠人,他们也有那种工匠精神,身上肩负着将祖辈们留下来的优秀传统传承下去的使命。这一点也是唢呐艺人收徒十分看重的一部分,一方面看徒弟的天资,另一方面看的是德行。天鸣在被父亲送到焦师傅家里的时候,天鸣父亲见到焦师傅一时激动在递烟的时候绊倒磕伤了额头,天鸣慌忙去扶起父亲,去给父亲擦拭头上的血印,情急之下流出了眼泪。他没有听从父亲去给未来的师傅磕头,因为此时他还没有和焦师傅制造任何羁绊,没有谄媚,纯纯真真,而父亲才是生命中值得流泪的人。这一幕焦师傅看在眼里,表面不动声色的他也许在心里已经有了人选。
后来焦师傅并没有急着向天明传授唢呐技艺,而是让他一边练习枯燥看似没什么用处的基本功,另外让他下地干活慢慢磨练他。焦师傅让天鸣用芦苇从河里吸水,天鸣没有达到师傅的要求灰头土脸的回了家,挨了师傅的冷眼。我想这一点是在焦师傅的预料之中的,虽然表面冷酷,可在心里是开心的。在后来天鸣在下雨天还在河边用长芦苇按照师傅的要求吸水,师父师娘找到他后,焦师傅立马把雨披穿在了天鸣的身上又把自己的斗笠拿下戴在了他头上。他对待天鸣如自己的孩子一般,孩子是有犯错的时候,这样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严,以后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坚定父亲所教导的为人准则。 比天鸣晚来几个月的蓝玉在唢呐上的悟性更高一点,头脑也更灵活,可最后还是被师傅狠心赶回了家。从蓝玉割麦子和抽烟的例子中可以发现蓝玉并不是焦师傅所寻找的传授看门技艺的人选,而且后来他自己也说了,他是那种做事没有恒心的人,如果让他接班唢呐早都完了。
在焦家班成为游家班以后,时代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是几十年几百年都不曾发生过的。这种变化是中国近几十年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外来文化的侵入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的思想也在这种疾风劲雨中发生着变化。会吹凑唢呐不再像以前那样风光,当上唢呐班主也不再是祖坟冒烟的幸事。前人留下的规矩逐渐被践踏,昔日备受敬仰的唢呐匠人接的活难以维继生活。一场与西洋乐器的比试以家当被砸流血结束,大寿台上扭腰的女子揭露了乡村人们缺乏教育和文化认同的不争事实。现在的乡村无论从人到事由内到外都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化,唢呐的悲鸣声告诫我们正在失去前人留下来的精神财富。
为了生活不得不放弃昔日职业的游家班匠人奔走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再次将这群人聚集在一起演奏一次百鸟朝凤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焦师傅走了,一个把一生都奉献给唢呐的老艺人走了,只有天鸣一个人为他吹响了唢呐,唢呐声婉转悲怆,回响在山谷河流上空,宣告了那个时代的结束,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沉思……
百鸟朝凤观后感作文2
最近到处都是电影《百鸟朝凤》的宣传,于是小编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现在写一点关于电影《百鸟朝凤》的观后感和大家分享,希望我的观后感对那些准备去看《百鸟朝凤》的朋友有参考作用。
五一假期干的唯一一件有意思的事大概就是有幸提前在单向街看了已经去世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单向街还特意邀请了电影的主创人员,尤其是电影的执行导演参加放映结束后的交流活动。
稍微对中国电影有点了解的影迷都知道吴天明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中至关重要的人物,不仅培养出第五代导演,比如陈凯歌、张艺谋、顾长卫等大部分导演,而且作为导演和演员参与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电影。
电影放映前循环播放了这几位导演对吴天明导演的评价的短片,其中分量最重的是《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他在访谈中毫不吝啬地直接表示吴天明导演是一位电影艺术的巨人,他个人与吴天明导演在信念上有许多相同之处,而且个人非常喜欢《百鸟朝凤》这部电影。
电影《百鸟朝凤》是导演吴天明的最后一部作品,于_年2月完成最后的剪辑版本,导演仅在一个月之后便离世了。电影观影结束之后,有朋友说起,这部电影作为导演的遗作似乎冥冥之中自有一种天意,电影中唢呐艺术家悲壮的坚守似乎正是导演对电影的坚守。
导演吴天明在一次访谈中曾直言不讳地说过:“他们不屑于拍我那样的电影,就像我不屑于拍他们的电影一样。”面对着中国电影行业的种种,吴天明导演一直坚守着他自己的原则,接二连三地拍出“农村三部曲”《没有航标的河流》、《人生》、《老井》以及《变脸》等优秀作品,并在国际上获得许多大奖。
吴天明导演曾因为《没有航标的河流》中裸游露出屁股的镜头和电影《生活的颤音》中的接吻镜头而被要求删除镜头,甚至电影成为禁片。
导演更广为人知的电影《变脸》讲述的江湖艺人变脸艺术家的故事,而电影《百鸟朝凤》讲述的民间唢呐艺术家的故事。电影中的民间唢呐艺术家一直以匠人的身份自称为“唢呐匠”,他们一直把唢呐作为一种手艺传承下去。在他们的理念中,在黄河两岸的这片黄土地上就不能没有唢呐的声音。
这两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有相通之处,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惦念以及这些民间艺术在传承过程中所遭受的磨难的一曲挽歌。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传统文化和艺术正在被慢慢遗忘,越来越多的手艺失去了传承,成为历史。
电影中的无双镇是一个黄河边上的镇子,唢呐作为当地最重要的一种乐器,唢呐匠一直以来便广受崇敬。在当地,唢呐匠以“班”的形式接活演出。无论红白喜事,家家户户都要请唢呐匠帮忙演奏。事前要先到唢呐匠家中请来唢呐匠,到家门之时还得行接师礼。处处都表现得尊重无比。
红事喜庆,自不必多说;但白事肃静,规矩颇多。唢呐匠出活分为四台、八台,指的是出场人数和乐器种类以及曲目的不同。一个讲究的唢呐匠并不以给的酬金多少来出活,而是以死去的人在当地留下的口碑来定。
在白事中,有最高级别的一首曲子称为《百鸟朝凤》。唢呐一响,百鸟来朝,并不轻易演奏。生前即使为当地大户家财万贯,却排挤过同村之人,虽千金重筹、磕头跪拜也不可演奏;而德高望重造福百姓者,一文不取也可演奏,甚至身体不佳吹出血来也必须坚持演奏,作为对死者最后的敬意。
《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在演奏时不仅仅是死者生前品行最高的评价,也是一个唢呐匠的荣耀。因为这首曲子,一代弟子只传一人。这个人不仅在唢呐技术和觉悟上要高于常人,更要在品行道德上受人尊敬。学成之人自然成为下一代的唢呐班班主,肩负着传承唢呐的责任。同时,演奏这首曲子用的唢呐有且只有一只,这只金唢呐代代相传有上百年的历史,只用作吹奏这首《百鸟朝凤》。
电影中当代唢呐班班主焦三爷一生收徒无数,也培养出许多能接红白活的弟子,但一直迟迟没能找到能够传承《百鸟朝凤》的弟子。天鸣和蓝玉作为最小的两个弟子先后拜师学艺。蓝玉天赋异禀气力充足,唢呐技术上也稍胜一筹;天鸣气力不够,却宅心仁厚忠孝两全,最终成为了《百鸟朝凤》的传承者。
随着时代的变迁,焦三爷日渐老去,学成出师的天鸣带着众位师兄弟成立了自己的唢呐班,开始接活演出。虽然电影中没有明确表述时间,但从电影中的城镇景象和交通工具,大致可猜测已经到了九十年代后期或者2000年初。
改革开放为这个黄河边的小镇也带来了新的风气,人们对传统礼节越来越不重视了,一切以钱作为准则。唢呐匠进门,再也无人行接师礼;演奏过程中直接表示不用太认真;演奏结束之后直接甩一个大红包。而更细节的是,接到红包的唢呐匠们并没有觉得之前的种种是不尊敬,反而沾沾自喜。
随着洋乐队的到来,天鸣的唢呐班所能接到的活赚到的钱越来越少,众师兄弟们纷纷开始退出唢呐班,打算进城务工。原来以儿子成为唢呐匠为傲的天鸣父母都开始要求天鸣放弃唢呐 了。
在一次出活之前,天鸣凑不齐人手,最后只得师父焦三爷出马才能把这些准备离开的师兄弟重新聚起来。这过程中有一段,焦三爷和三师兄对峙的戏,三师兄瘫痪的母亲坐在黑暗的屋内床头,焦三爷愤怒地把三师兄打包好的衣物乱扔,而三师兄只是默默不作声。
师徒之间各有各有无奈之处。师父三爷看不起这欺师灭祖的弟子却又深知弟子家中的凄惨;弟子羞愧不敢当却又不得不另谋出路。对峙许久之后,三师兄终究还是没继续吹唢呐,而进城务工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