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陌生人电影观后感(2)
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在整个铺垫的过程中最没有犯罪动机的女主角,也就是那个主持正义嫉恶如仇的女记者罗温娜,成了真正的作案者,原来葛蕾丝是她那段童年时代不堪回首的往事的目击者,面对葛蕾丝的敲诈,罗温娜动了杀机,并通过了解到的葛蕾丝的隐私来嫁祸于希尔。虽然故事的突然转弯让人感到有那么一点点牵强附会,但回顾情节,导演还是有一定的伏笔,在影片中有多次出现罗温娜回忆童年恐怖的经历,起先我没在意,还认为是导演的败笔,怎么会为如此完美的主人公安排这种与故事情节完全不相协调的突兀回忆呢,等到最终把那场恐怖回忆演了完整之后,真正的嫌疑人也就合情合理的揭开了。此时导演还意犹未尽,在全片结束的最后几秒钟,让一名男子隔窗看到罗温娜杀人灭口刺向迈尔斯的全过程,使罗温娜嫁祸于迈尔斯的行为有了一名潜在的目击证人,就像童年时罗温娜母女杀死并埋葬罗温娜父亲的情景被葛蕾丝从窗户里目击一样,预示着故事的下一个轮回。
影片中大量的罗温娜侦破(实为嫁祸)希尔的场景是运用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的,在这样的虚拟空间中,大量存在的陌生人都是完美的,但是一旦跳出网络,就像电影中安排的那样,陌生人变成了现实中的男人女人,键盘对话变成了把酒言欢、宽衣解带,所有的完美都消失殆尽了,真是一个绝好的片名。
完美陌生人电影观后感4
昨天看了意大利影片《完美陌生人》,结局看的晕晕乎乎,游戏他们到底是做了,还是没做呢?希望没做吧,不然这些家庭一瞬间都将坍塌。
电影讲述了四对夫妻朋友,友情长达十年,通过女主人伊娃提议的手机游戏--宴会时间内谁的手机有来电、短信、邮件等都将公放。手机作为现代人生活的必备工具,里面隐藏了主人的各种秘密,被称为“黑匣子”,通过游戏展现了人处中年的各种生活危机,包括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家庭关系等。
大家常说:社会是个染缸,丢进去被染的五颜六色,再也染不回来了。但是电影里的洛克就和其他人不同,他不仅人长的英俊,而且做事很有原则,影片从始至终他都保持着自己的那份从容淡定,让人很舒服。
电影里的情节其实就是现实中的生活,诱惑很大,能不能把持的住,如何取舍,因人而异。我们身边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如何选择,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有用道德约束的,有给自己设限的,也有全凭借喜好过好当下的。无论那种,我想说生活不是一个人在过,当有一天问题曝出的时候,你失去的可能是家庭,也可能是朋友,或者是工作,伤害的还包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将问题搁置,那么他将会一直会在哪里,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吞噬着你拥有的美好东西,等美好消失殆尽的时候,你面对的将是失去。
活在当下,活好当下,同时也请记得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完美陌生人电影观后感5
妻子:为什么你要拒绝玩这个游戏呢?
丈夫:因为我们的关系是脆弱的,每个人都是。有的人更加脆弱,你是对的,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黑匣子,装了所有的秘密。可能装的太多了。我们不该拿手机玩这个游戏。
唯一没有秘密的人拒绝了玩这个游戏,就像他所说的,他私下去看心理医生,最大的收益就是学会了如何和生活和解、维持现在正常的生活!如果玩了这个游戏,大家的生活就会变得面目全非,不玩还可以维持表面的平静!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呢,是希望知道真相,还是做个大家生活中完美的陌生人呢?
如果是我,朋友之间知道ta想让我知道的就行。如果是恋人,他可以有一定的空间和隐私,但前提是这些秘密是无伤大雅的、不会伤害到我们的感情的。
我们国内去年上映的《来电狂响》是从这部改编的,也很不错,剧中的情节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
不同于意版开放式的结局,中版结局遵循了我们一贯的习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美满落幕。
意版的很发人深省,在艺术的创作和呈现上相比也更胜一筹,但我更喜欢中版的结果导论,意识到问题、充分沟通、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可以得偿所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