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医者仁心观后感600字

关键词: 初二医者仁心观后感,医者仁心观看心得,初二
树杰0 分享 时间: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二医者仁心观后感,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二医者仁心观后感600字一

近日,在网上陆续观看了电视剧《医者仁心》后,暗自汗颜,工作十年以来,觉得自己很清高,很敬业,却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失去了很多初入行时的热情、执着,忘了什么是理想,还要不要追求?总抱怨自己选择的那份工作是那么吃力不讨好,听惯了那些患者对医院对医护人员存在戒心的一些刺耳的语句,只叹息自己的工作太辛苦。现在我觉得作为医护人员,首先要有一颗善良和宽容的仁心,理解他人才能让他人理解自己。

作为患者,当带着疾病来到医院,看到医护人员就像看到希望,无论是贫穷、富贵,他们的要求只有健康和快乐,这些要求真的不高。也许我们一句普通的问候,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会让他们很感动。工作中多一句解释,多一次沟通,就能化解很多矛盾。他们是深受身心双方面创伤的人,而我们是为他们疗伤的人,应用最大的热忱和温暖去感化他们,才能让他们理解我们。

作为医护人员,在面对患者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不想把他们的疾病治愈,在面对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也没有一个人不想把生命挽救,可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无数次的看到患者家属悲痛的眼泪,我们又何尝不在心里暗自流泪,我们悲愤医学的无能,悲愤自己的无助,我们又何尝不想面对笑脸和鲜花,但是我们选择的这份职业,就意味着要与疾病抗争,要与痛苦相伴。剧中医术精湛、一向沉着冷静的钟立行大夫在为武院长代理王欢那场官司的时候,听到王欢的妈妈说:“我就是不能接受,好好的一个孩子,做过了手术,好好的,怎么就死了呢?”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出现少有的失态,他说:“因为我们作为医生,作为一群保卫生命的人,我们却救不了我们自己的病人,那种无力感,真的是令人感到很绝望,这个世界上失去亲人的不是只有你一个,没有人杀死你的孩子,是疾病!是病魔!而医生是站在人类生命的前沿,去拯救生命与疾病搏斗的人!你永远没有办法明白一个医生,失去他自己病人的痛苦,因为我们无能!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拯救生命!我请你相信我们:每一个医生和你们所有家属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一样的!没区别的!你知道吗?一样的。这段台词把医务工作者的苦闷心理表达的淋漓尽致,相信看过的人都和我一样热泪盈眶!

希望医患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为医学科学的发展而努力,共同为人类的健康而努力,共同为构建和谐的社会而努力,相信明天会更好!

初二医者仁心观后感600字二

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很多,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王冬和钟立行两位医生形象:一个虚伪,好大喜功,医术很差却自以为是,其所作所为,科室里的同事颇有微词。一个洁身自好,隐忍,内敛,清高,包容,以自身的言行践诺了希波拉克底誓言,在职业道德和技术素养上都十分的完美,他有很高的医学技术,留美博士,曾在美国医院工作十余年,医术精湛,颇受医院患者和领导的好评,也是年轻医生的偶像。当年轻大夫顾磊找到钟立行说王冬不是时,钟马上打断说,“我不想拉帮结派,我只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地要求自己。”《论语》中对君子的判定标准有三条: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钟主任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怎样才能成为一位真君子的。

剧中王冬在面对自己原本该获得的主任职位被“空降兵”钟立行获得这一情况时,一再强调“我是留美博士,当初你们求我到这家医院时科室说好了……”每当闻及“留美博士”四个大字的时候,我便会心中一凛:文凭重要么?或许你会说不重要,既然不重要,那么用人单位在招聘职员时,为何又再三注明:只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以上文凭。尤其是在医院这种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文凭的高低更是一种烘托自我价值的重要手段。文凭有真的能代替过硬的技术水平么?这种被颠来倒去研究理论与实践那个更重的问题,真的不难解答。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国家呼吁大学生到基蹭工作。但作为高技术含金量的医生来说,到基层工作意味着什么?是脱节,一种理论与技术的脱节。尤其在国家颁布“药品零差价”这一政策之后,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医生们更面临了无药可医的艰难境地,大病治不了,小病不好治,让所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成了一种走过场。正如剧中所说“好医生的技术,是不断积累而来,是用无数生命换来的”。医疗技术是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成长、成熟的。没有了病源,请问医生们还要怎么样成长。这跟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种农作物的道理是一样的,再优良的种子,没有营养,能避免颗粒无收的惨淡结局就已经很好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事,笔者是护士出生。这就不得不让让我提下剧中的护士长刘敏:一个被同志们公认的好护士长,一个挨打的护士,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妻子,一个用自己鲜血救人的义务工作者,一个美发照顾家庭的女人,最后却迷失了自己……她在最后的遗书写到:“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护士这个职业不那么崇高了。我们在忙碌辛苦中,在人们的呵斥声中,没日没夜的工作,没有人关心你,也没有人在乎你,就是在这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煎熬中,我一点点变老,一点点变绝望……”没有偏激,没有夸大的言辞,诠释着一个现状,一个真实的,护士们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或即将经历的现状,但从另一个角度剖析:它体现了白衣天使的崇高与无私,多少人默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家庭而洁洁身自好着,终其一生,知道生命的最后一刻还热爱着护理事业。

《医者仁心》解剖了医者内心的一隅,把人物平凡化、生活化,如剧中麻醉师的个性使然,年轻医生丁海的浮躁,将他们在面对患者生死之间从烦恼、恐惧到信心与自豪的轨迹,演绎得令人信服。医院就是一扇社会的窗口,所呈现的社会百态和矛盾,不仅折射医疗制度的问题,更多的反映了人性的善与恶。

但不管社会如何,人性如何,医务人员这一角色决定了我们应该向剧中钟主任那样,具有博大的胸怀,练就精湛的医术,学会良好的沟通技巧。“做个淡泊名利的‘仁人’,做个德技双磬的‘仁医’。有了‘仁心’才能在临床实践中磨练成‘仁医,名医’每个人都能自觉的要求自己”。这是一种自省意识,这是一种自警意识,这是一种自强意识,这是一种自立意识。

《医者仁心》的成功和意义在于最终,剧中主要人物在冲突与对立中找到了平衡点,重新找回了希波克拉底誓言给予的崇高与责任,找到了“医者需仁心”的职业信仰。而面对现实,我们又该怎么找回曾经的誓言。

初二医者仁心观后感600字三

也许因为我是一名公共卫生工作者,也许因为我的老公是一名很辛苦的外科医生,也许因为我是一个太容易被感动的人,也许因为我在医院居住生活了15年,太了解医生护士工作的艰辛与艰难,太了解他们工作的酸甜苦辣。《医者仁心》———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反映医护人员职业生涯的医疗剧,一次次将我感动的热泪盈眶,泣不成声;我也一次次对剧中厚颜无耻,卑鄙下作的小人咬牙切齿。同时我也为钟立行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而骄傲,为武明训时刻为患者着想的敬业精神而感动,为丁海这群充满理想献身医疗事业的年轻人而激动,为王冬的贪婪自私和护士长的灵魂扭曲而可惜,为那些无理取闹的医闹和投机钻营的药商而气愤,更为医院面临难缠的医疗纠纷而沮丧。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的家属,面对现实社会中复杂扭曲、万分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对社会对医生这种高压力,高负荷,高风险职业的不理解和高要求,我有太多的感慨和无奈!

医生也是普通人,只是因为环境和梦想让他们选择了这个崇高的职业,可是,作为一个好医生,在从医道路上所经历的艰难曲折、所付出的万分辛苦、所承载的巨大责任,不是人们所能想象和理解的;医生不是神,在探索医学领域中,面对疾病的转归特异性,也有无力回天的医疗局限性,也有技术上避免不了的失误,也有所处医疗环境的难言之隐。正如剧中所说"好医生的技术,是在不断积累而来,是用无数生命换来的"。医生们抢救病人就象奔向战场一样紧张有序,为了一台手术站立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这种高压力,高负荷,高风险职业最需要患者理解,需要社会理解。所以,千万不要把身心疲惫的医生推到风口浪尖上去。

老公是县医院乃至白水县唯一一名神经外科医生,算是学科带头人,在工作中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因为耳闻目睹了太多的医患纠纷,所以出于私心我常常提醒他,在任何情况下,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并时常为他出谋划策。但《医者仁心》剧中一句台词,让我很震撼:"医生都开始保护自己了,谁来保护病人呢"?简单的一句话让我心痛的同时也让我心寒,更让我深思,为什么医生会开始保护自己呢?其实哪个医生护士愿意时时生活在防卫状态呢?医患互相防范、互不信任,可又互相依存,为什么关系变得如此纠结?这种扭曲的医患关系,这一把实实在在的双刃剑,伤害着双方!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是患者?是医生?是社会?是不完善的医疗制度?还是不良的医疗大环境?他们不保护自己,谁又能保护他们呢?今后医患又该怎样相处呢?医院正常死亡一个人,家属都要从医院强要赔偿金,否则就大闹特闹,使用具有煽动性的语言,唤起民众的同情,干扰正常的医疗秩序,甚至对医生个人进行人身攻击,我们身边,这种事情时时可见,因为谁也不能保证医院不死人,医院不死人,哪什么地方死人呢?

我非常喜欢剧中的心外科主任钟立行,并时时被他感动着。他洁身自好、隐忍、内敛、清高、包容,以自身的言行践诺了希波克拉底誓言。该剧确实塑造了这样一个在职业道德和技术素养上都十分完美的医生形象。这也是大多民众心中理想的医生形象。钟立行对所有的病人,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贫民百姓都一视同仁,对来看病的金行长母亲,他没有献殷勤,依然维护着医生该有的尊严。其实,这种太过完美对民众是一种误导,他们会这样要求身边的医生。而现实中像钟立行这样的好医生实在是微乎其微,难得一见,至少我从来没看见过或听闻过,即便有,这个现实社会和医院也不适合他的存在。他的这种不食烟火,不合群,势必会受到某些人的利用,更会被一些人所嫉妒和排挤,甚至是被不良势力所暗算,更甚者,时间长了,是会被周围环境和社会所同化的。正如周立行所说,"我们不是坏人,也不是好人,我们在努力做一个好人"!在世俗中,这种行为处事会给人很傻的感觉,但我们又何尝不需要更多的象周立行这样的傻子呢?

初二医者仁心观后感600字四

当我踏如这个行业,就已知道这个不平凡的行业,注定了不平凡的人生,也已明白这个行业是为帮助人们减轻疾病的痛苦,战胜病魔,从疾病的张扎中解脱出来。

寒假期间,既是兴奋也对激动的期待着临床工作的到来,同时观看了老师推荐的《医者仁心》,看后感慨不由而发,看到剧中钟立行医术的精湛,也看到了医学界的腐败,看到了那些虚伪,贪婪,自私的人们,看到医患之间的矛盾,一些明争暗斗的红包泛滥的诸多痛点,点燃了医疗机构与医院的相互勾结的隐信,直指了某些医生争名夺利的学术不端,利欲熏心,造假弊端,揭露了那不负责任,非法行医的恶性医疗事故。

看着这部电视剧,竟能从一位患者的家属中听到这样一句话,真是一份莫大的安慰。他说“一个好医生,需要病人的宽容,才能更好的成长”。任何一个义务工作者,听到这句话,都会为这份理解而动容。是的,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四年到五年的本科,或者是三年到四年的专科,还是二年到三年的中专业,到临床实践都还是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一个逐渐累计经验,技术日臻成熟的过程。人们常埋怨大到:让实习看病把他们当成了实验品。作为一所教学医院,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再说,实习生都有专人带教,要取得一定资格后才能独当一面,遇到疑难困惑的问题需要请示上级或共同讨论,一个明星可以因一首歌或者一部电影,电影剧而出名,那么一位名医呢?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才能成为一位名医,即使成了一位名医也承担着同样的风险。医术并不是在模型上或者是在自己的身体上就能练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的,而是在接诊病人为病人治疗过程中一点一点积累的,为你看病的也是在你之前接诊了一个又一个病人治愈,或未治愈的过程中而出名的,你今天能享受这样的医疗,这样高超的技术,新老接替,名医会老,年轻人也要成长,人总会生病,医院需要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力量来充实,也需要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医学才能更加成熟,进步。那些目前尚不能治愈的疾病,才能有望治愈。战神病魔是医者和患者的共同目标。没有病人,也就没有医学可言。是病人的疾病复杂性推动着医学的发展,患者及家属,我们理解你们心中那份痛苦挣扎的心情,但我们也需要你们理解与支持。

121668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