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2)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评,观后感
泽璇0 分享 时间:

几经周折,她依旧落入这个男人的怀抱里,他却又一次没有认出她,没有认出她作为十二三岁的少女住在隔壁,也没有认出她作为清丽的女学生曾出此刻他的生命里。

当她最后用女人的方式和这个男人纠缠在一齐时,她却从未改变过自童年时代起固执青涩的感情——一个属于女孩子的,不肯移动的爱,一如当年她离开北平时母亲眼睛里的不可解释不明事理的执拗——她未肯长大。

她其实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她走出房门,那一瞬间,我怀疑幼年的她躲在房屋的一角窥测着她自己成熟的身影——如今的她便是幼年时期看到的爱人领回家的一个个随随便便的女孩子中普通的一个,但除了这种方式,她也无法接近她的唯一爱人。

他没有认出她,可他摆脱她的方式,却是一模一样的。她说,我该走了;站起来,麻木的穿衣服,戴首饰,麻木的看着男人往她的包里塞嫖资,她走到门前,却看到自己送的白玫瑰,她要求男人送她一朵,男人一点不迟疑,但不迟疑,不清楚这白玫瑰来自谁,分明这么多年来她的心意,他毫不知情;而以前的她的出现,他根本没有记忆。

这是一部拍给女人看的电影。那种细腻的心理体验,只有女人才能理解。

谈奉献吗?不。

讨论的是这种爱的方式吗?也不。

不要跟我说,这种感情是不对的,这个人未必值得你爱,也不要和我说,女人要自强自立,要懂得取舍。这部电影讨论的不是这个问题,不是每部电影都是《地道战》《焦裕禄》,让你总结教育好处。

你若不穿上那个人的新鞋走一公里,你没资格讨论她这天的情绪。

真正爱一个人,是说不出口的。

我那么爱你,你叫我怎样忍心告诉你我那么爱你,让如此不完美的自己玷污你的生活。

我不能确定,我能给你完美的感情;但是,我能确定我自己。

所以,就让一切在沉默中完美的谢幕吧。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4

茨威格在小说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当年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的感受仍记忆犹新,一口气读完,人似乎虚脱了,彻底傻掉的感觉,那个为爱死去的女人直指我心,使我心如刀绞;那个对爱只顾享受过后就忘的作家,让我瞬间产生出手刃他的念头。那时,我不光是一“文青”,还是一“愤青”。现在想来,不过是作品的悲剧力量真实地打动了我,那是一种绝望的忧伤。

若干年后重现这种感受,是在看完徐静蕾的新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之后。

当初听说徐静蕾要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成电影,我就为她暗捏了一把汗,虽然好莱坞曾在1948年改编拍成电影《巫山云》。细读原著不难发现,45页的小说叙述中有超过80%是心理活动的描写。谁都知道,心理活动的刻画用文字都很费劲,极难做到准确、传神,若用镜头语言、电影画面来展示,其难度不言而喻,况且又是中国版的。这是一件非常吃力却很难讨好的事情。

故事发生地改成了民国时的北平。1948年深冬,在北平的一处老四合院里,一位作家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说的是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18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两人有短暂的结合,而后她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以信向暗恋了一生的男人表白的爱情故事。

关于影片的主题,徐静蕾做过这样的导演阐述,大意是,表现爱情的电影很多,可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往往不尽人意,一类情形是俩情相悦,婚后繁衍后代、感情归于平淡;另一类是我爱你半斤,你就得爱我八两,其实这属于斤斤计较的男女关系,绝非让人心荡神驰的美好爱情。至于两人搭帮过日子,那就离爱情更远了。真正的爱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爱你,但和你没关系。这种境界说说容易,做起来太难,因为很纯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是以一个女人的视角讲的这么一个爱情故事。姜文老师曾说:“一个导演拍东西越主观越好。什么是客观存在?一切都是主观的,客观存在于主观里面。”

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把爱情比作一种病、一种毒品,那么,一般的男女感情,也顶多就算大麻,飞飞而已。那种“我爱你,和你没关系”的爱情是否就是高纯度的海洛因?这个比喻好像不很恰当。我一朋友是乐团指挥,前些日子他送我一张CD,是西崎崇子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他对我说,音乐很纯粹,听完后你会有‘相信爱情’的感觉。而徐静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传达的是否也是这种感受?

相信爱情,让谁相信?剧中的男主人公只相信逢场作戏,他遵循的是——是爱情就埋葬它、是性福就享受它的人生理念。可剧中的她(女主人公)信,相信爱情,是她生活的全部,是她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理由。这大概就是剧作的核心吧,本片中男女主人公南辕北辙的活法,构成了影片巨大的张力。

首先影片的节奏定位准确,在十分舒缓的节奏下从容道来。摄影、灯光、美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极其自然的方式为剧情的发展做着有条不紊的铺陈,不着痕迹方见功力。适时不可缺少的画外音画龙点睛地诠释着女主人公的心里路程。制片部门为了强调老北平民国时期的.质感,还特意从西北牵来了六匹骆驼到北京的胡同现场。作家阿城看了样片后无不感慨地说,这是他看过的反映北平影片中,民国气息最为浓郁的一部戏。

好的细节能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这里只简单比较一下结尾,就能甄别出改编后影片的质量高低。

原著的结尾是“他的目光落到了他面前书桌上的那只花瓶上。花瓶是空的,多年来在他过生日的时候第一次是空的。他全身觳觫一怔:他觉得,仿佛一扇看不见的门忽然打开了,股股穿堂冷风从另一世界嗖嗖吹进他安静的屋子。他感觉到一次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一时间他的心里百感交集,他思念起那个看不见的女人,没有实体,充满激情,犹如远方的音乐。”(摘自《茨威格小说集》P354)

电影的结尾是:姜文饰的作家看着桌上空空如也的花瓶,缓缓起身,挪步到门口,打开房门的瞬间,镜头紧随着他的目光,落在了院中东厢房的窗户上,人去房空的玻璃窗上慢慢幻化出一张女主人公少女时代的面庞,纯净、真挚、不染纤尘——那是落在凡间的精灵、那是融化漠然的爱神。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5

本部影片以一个女人的口吻陈述着,我们不明白这个女人的名字,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交代她的名字,只是说她是穷酸教员寡妇的女儿。

在她的青少年,抑或说是童年,她爱上了四合院的新邻居,一个在报社工作的作家,一个单身男人。他们几乎毫无交集,但是少女还是偷偷地爱着,尽管作家不是个对感情忠诚的人。一年后,女孩搬到山东,仍对作家念念不忘,买了他的所有作品,只因期望看到这个男人的名字。六年后,女孩考回北平女子师范,和男人“偶遇”。他记不得她了,但是女子接近他,并暂时“拥有”了他。临走时,男人送了女子一只白色玫瑰,他们在一齐了,直到女子发现自己孕有了属于他们的小生命,她默默理解了这突如其来的一切,离开了。八年后,女人的儿子已长大,她也过着表面荣华的上层社会的日子。命运又安排他们见面了。他不记得她是谁,尽管这几年来,他一向收到女人在生日那天匿名送来的白色玫瑰花,但,他不记得这个女人是谁。女人仍旧义无反顾的爱着,和他做了多年前同样的事情,吃早餐的时候,男子说天下局势紧张,自己要去张家口一段日子,她淡淡地说:太遗憾了。……会回来,但是一回来,有什么都忘了。男人突然感到这所有的场景和对白都曾发生过,但他却将其认为是前世的一段姻缘。女人哽咽,离开。男人说:“我一回来就去找你。”女人离开时看到了玫瑰花,白色的,有些颓败了。女人出门看到了男子的老佣人,显然,老佣人

认出了女人,他们只是沉默,但都或许有些激动。

这一切都是女人写给作家的信里的故事,他们的儿子去世了,当男子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女人已经不在人间了,她已生无可恋。镜头最后从看信的男人拉远,画面中的男人已经不再年轻,有了岁月的沧桑感。在拆开信之前,他在吃面条,在吃饭前,他问:“这天只有面条么?”“先生,这天务必吃面条,这天是您生日。”

女人在信中写道,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在你生日的那天送给你白玫瑰了,那个花瓶只能空荡荡的摆在那里了吧。

不得不说,这是不让人心碎(本来要用“纠结”一词的,但是这个词被用滥了,那就不用了)的电影,让人慨叹女人的命运。她的一生都在爱着这个对情感并不忠贞的作家,她对于他而言终归是个陌生人,她只是以前存在于作家的生命中,而他却是永恒于女人的生命中,只要他召唤,她即便是在坟墓里也会攒出一股力量去见他——尽管以后他可能不再记得她是谁。我将其理解为童年的阴影,她遇见他时年龄方小,爱上了就不会放下了,是属于一个小孩子的执拗与较真,是一个真实的梦境,让她留意维护,尽管对他人而言,是多么卑微。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我想这女子炙热的情感,把她变成了尘埃,虽然最后没有花开。

故事里的作家是健忘的,他甚至不记得自己的生日。他喜欢和女人们逢场作戏,然后失忆。这也是他的悲哀,他失去了最纯洁的爱,失去了他的孩子,失去了陌生的女人。或许是他太过浪漫,喜爱放浪形骸,洒脱不羁。他很博学,却无法掩饰人性中的软弱。也许这也是时代所造成的杯具吧。

我很喜欢整部影片娓娓到来的叙述方式,因为这是再适宜但是的方式,是如此,也只能是如此。背景音乐很是古典,舒缓却又不失波澜,使人感到情感的变化,与缠绵悱恻,当然还有些许说不清道不明的喜悦与悲凉。整部影片是平淡的,隐隐约约有暗流在涌动,最终在故事的结尾骤然爆发,让人酸楚。色调是发旧的,像是我们在裱画时刷过了一层浆,淡淡的土黄色——老照片的颜色,是源于影片讲的本来就是很久以前的故事。

我很喜欢本部片子,就像喜欢《胭脂扣》一样。它们很相像。

就不找本片的缺点了,赏析到此为止。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相关文章:

观看红色抗战电影观后感作文800字5篇

观看红色抗战电影观后感作文

网络安全学习观后感600字

观抗日战争电影观后感作文怎么写范文5篇

网络安全学习观后感600字

121972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