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状电影个人观后感(2)

关键词: 投名状电影观后感,投名状观后感,投名状
泽璇0 分享 时间:

刘德华饰演的二哥是片中最幸福的角色。他是一个匪,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匪,但匪有匪的处事原则。“夺城,抢粮,分钱财”,是弟兄们的口号,也是他给弟兄们的承诺。他可以为爱着的女人抢亲,他可以为兄弟流泪,他可以为一个承诺而无所顾忌,他更可以为了兄弟情而死得无怨无悔。他能够一呼百应,那是他应得的;他能够分发军饷,那是他该做的。因为他是匪,有义气的匪,重情谊的匪。他死得看似可怜,实则死得最幸福,最让人感动!?

金城武饰演的三弟午阳是片中最英雄的角色.他是一个匪,但他不全是匪,在他的理念中,贯穿了导演最提倡的思想——投名状,即兄弟情。同生同死,杀兄弟者必杀之,乱兄弟者必杀之。他是唯一一个从始到终,为兄弟情谊而作为的男人。为了兄弟情谊,他可以为大哥的远虑而做违背二哥的事情,为兄弟的情谊,他可以杀死乱了兄弟情谊的女人,为兄弟情谊,他可以杀死杀死二哥的大哥,也为兄弟情谊,他最后选择同死。?

徐静蕾饰演的女子是最无助的角色。她自始至终都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她被二虎抢亲,却并不爱他。但出于感恩,多次逃走终又走回。在一次逃走的途中遇到了大哥,一夜里她讲了自己的故事,一夜里她爱上了这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男人,她被他的泪所感动,也被他的身所折服。但这两个男人偏偏结了金兰,立了投名状,成为了生死兄弟。她到战场,是担心大哥的,却与二虎再次相欢,并将保平安的十字架送给了二虎。那不是她的本意,是二虎的行为再次感动了她。她在两个男人之间挣扎,却没有选择的权利。大哥以为二虎死了对她说:“如果我活着回来就娶你!”可是,活着回来的是两个男人,她又得和二虎名正言顺地坐在一起看戏,和大哥偷偷摸摸地荡船。三弟知道了真相,以为是她一个女子乱了兄弟情谊,必杀之。她说的那番话多么意味深长,窗帘她既喜欢红的也喜欢绿的,她可以今年挂红的明年挂绿的,她一个窗帘还没挂好,日子还没开始呢。可是,她终被三弟所杀,无助的女人啊。?

人生只有一次,情谊何其珍贵。在这天和一个久已不联系的“朋友”看这场电影,也算是缘份吧。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理念,我以为我们可以一起看完这部电影,但还是没有,你仍然是中途退出的那个。你走的那一刻,我在想,如果和别人看这场电影,就不会中途剩我一个人呆在漆黑的电影院里,我们就可以一直或哭或笑地看完。但我还是选择了和你看这场电影,或许这就是命吧。在你那里无足轻重的情谊在我这里一直如此珍贵。释完片中的角色,我的人生又是什么角色呢?你的呢?

投名状电影个人观后感4

去看《投名状》之前,颇为忐忑,“战神”(thewarlords)的英文名名让我不由担心,这会不会又是一部嗜血的电影,是对杀人英雄的高声歌颂,是血肉横飞之后的江山稳固天下一统。而我对陈可辛这个浪漫主义者一直心存敬意,他的《甜蜜蜜》,至今仍是我心中的经典。若是在他的镜头下看到冰冷的暴力顶着明亮的光环,那无疑是一种幻灭。

影片开场就是一场令人心惊的杀戮,慢镜之下,大刀长矛乱舞,片刻之后尸横遍野,在此过程中,镜头没有给任何人特别的眷顾,只是呈现了一幅灰暗残酷的乱世景象。一个黑场之后,李连杰(blog)饰演的庞青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丧家犬般的蹒跚而行,之后在他和徐静蕾(听歌,blog)饰演的大嫂莲生的谈话中,观众可以得知,他得以保全性命不是因为武艺超群,而是因为装死。显然,这不是一个以往古装大片中暴力英雄应有的“光辉形象”。至此我的忐忑稍稍平息,我已经可以判断,这不可能是一部歌颂所谓暴力英雄的电影,因为我已经看到了人的卑微和惊恐,而以往所见的古装大片里的英雄,是无所畏惧无所不能的。

影片以这样一个基调开始,但在随后的情节进展中,又在相反的方向给出了一系列错觉。庞云龙遇见金城武(听歌)饰演的姜午阳、刘德华(听歌)饰演的赵二虎,他们江湖兄弟的义气,劫富济贫的义举,仿佛在宣扬暴力的浪漫和人道,让人觉得影片又落入了传统武侠片的俗套。继续看下去,才知道这是欲抑先扬的妙招。很快,比庞青云更具草莽英雄气质的赵二虎便被官兵头子以马鞭抽脸,虽然日后此仇得报,但当时他竟然低头忍了。至此,第二个英雄形象宣告破灭。而姜午阳,在影片中是理想主义者,为了兄弟情义和革命理想,把暴力视为天经地义的方式,他的俊朗外形和单纯内心,都会让人对他行使的暴力有美和正义的错觉,但在影片的最后,他内心的幻灭又是最彻底的,他奉为信仰的信念轰然坍塌,以至于他在崩溃之后,亲手杀死了曾经视作偶像的大哥庞青云。

给出一个虚假到似真的壮美幻象,再一步步的撕去层层伪装,露出底下刺眼惊心的阴谋和残酷,是《投名状》的表达策略,也是它展现主题的方式。庞青云貌似一个知耻后勇坚忍果断的革命领袖,结果却是那样一个不堪的阴谋家,哪怕阴谋得逞高位在即,却又成了风云涌动的晚清宫廷权力角逐中的一个可笑的牺牲品。在草莽兄弟面前,他无疑是老谋深算,在那些更老谋深算的当权者面前,他却幼稚的可悲可叹。赵二虎有情有义,以一个劫富济贫的英雄面目出现,却被自己为之卖命的“大哥”蒙蔽,先是承受了情变,最后被暗算而死,至死都活在一个谎言里,成为影片里最悲情人物,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痛心之余,不得不判赵二虎一个“傻”字。姜午阳天真单纯,对兄弟情谊和“革命理想”都深信不疑,但却因此是非不分,懵懂之中助纣为虐暴行累累,虽然最后手刃庞青云可作为一种赎罪,但他已经为自己的幼稚付出了太多代价,也是一个可悲可恨之人。因此,《投名状》里没有英雄,只有乱世之下卑微的人;没有完美的江湖义气,只有欺骗和利用,以及醒悟后的自相残杀;没有“为天下谋”的合理战争,一切只是处心积虑的权谋。所有在以往的古装大片里激荡人心的东西,在《投名状》里要么是可笑的偏执,要么就是可耻的欺骗。直面历史和人性的~是需要勇气的,不得不说,《投名状》是陈可辛的一次冒险。

《投名状》的译名虽然是“战神”,但事实上却不遗余力的宣扬反战主题。因此在影片的战争戏段落里,陈可辛的做法迥异于张艺谋式的暴力美学,他没有铺陈炫目的色彩,而是选用青灰色调,极力烘托战争的残酷和恐怖。在动作设计上,也不是飞来飞去,把武力美化为舞蹈,而是力求写实,不避血腥,黄沙狼烟,血肉横飞,直观展现暴力的刺眼和惊心,让人产生对暴力的本能厌恶。陈可辛直言,中国电影已经习惯把暴力场面拍得很美很浪漫,杀人场面是美的,战争场面也是美的,而这些并不是他追求的,如果把《投名状》战争场面拍得很浪漫的话,观众对战争不会有恐惧感。所以,陈可辛认为《投名状》里的血腥和暴力都是必须的,但也仅仅是让观众了解战争残酷的一种方式。

陈可辛此言不虚,《投名状》在对战争和暴力的态度上,彻底颠覆了以往古装大片的模式,第一次从人性出发,对战争和暴力投以怀疑的审视。中国观众已经看惯了漂亮的谎言,陈可辛能在这样一个古装大片里继续自己的人文关怀,诚实的面对历史和人性,让我心生敬佩。当然,《投名状》的颠覆不止于此,它对中国武侠片中“兄弟义气”这一主题的挑战,更是勇气之举,在《投名状》里,欲望压倒了承诺,冠冕堂皇的理想,原来只是肮脏的阴谋,“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口号,在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事实面前显得苍白而可笑。这样一来,以往武侠片极力营造的“江湖乌托邦”,在《投名状》里就轰然坍塌了。对此,陈可辛自己的说法很精辟:“《投名状》力求颠覆以往古代大片的基调,特别直白、赤裸裸地展现人性。因为我一直认为,古代人的道德绝不比现代人高尚。在一个没有饭吃的年代,古代人的道德底线可能比现代人更薄弱。”《投名状》的这种诚实,也许让人难受,它显得过于决绝,以一个彻底的悲剧,使战争神话,暴力神话,江湖神话一一幻灭。但应该看到,幻灭之后,看到~之后,才可以产生真正的思考,才可以生出真正的希望。

投名状电影个人观后感5

星期六的下午,天气有点阴沉,但是我的心情依然万里无云,因为我和妈妈、周姐姐一块去大都会看了一部大片——《投名状》。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清朝末期,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他们三个结为兄弟,一起投靠清军去杀太平军,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活命。后来他们三兄弟闹了矛盾,庞青云用阴谋杀死了赵二虎,姜午阳为了遵守当时纳投名状时发下的诺言而杀死了旁青云,最后姜午阳也自杀了。南在半夜三更一口气跑到了小路,自己来过无数次的小路那么熟悉,现在却有点恐怖,他兴奋而又紧张,夹杂着一点期待,滑下小路……

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那个时代非常混乱,当时的苏州城里没有一个老百姓能吃的上饭,很多人都被饿死了,江苏城的首领说:“我的妻子就安葬在城外的一座山上,但是我不能去看她,因为我走不出城门。”这个首领为了那些老百姓能够活着走出苏州城,他就自愿死在了赵二虎的剑下,条件是要让城里的百姓和投军的人都活下来有口饭吃。我觉得这个人的人格非常高尚,他宁可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老百姓的安全。

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看,只不过在结尾部分,当庞青云走在城里官道的红地毯上,正准备坐上江苏巡抚的宝座的时候,姜午阳突然冲了出来,他要杀了庞青云,因为在他们当初纳投名状时曾许下诺言:外人乱我兄弟者,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必杀之。其实庞青云一直处在上风,他是被那三个老头指使人放的冷枪害死的,但是最后他在奄奄一息的时候,嘴里却吐出几个字:“投名状,快!”然后姜午阳就用刀杀死了他,完成了他们的诺言。

后来我有点看不懂,我不知道为什么他要说“投名状,快!”,我问了姐姐,姐姐说因为他宁愿死在兄弟的刀下,也不愿死在敌人的枪下。开始他说他不相信投名状,只相信赵二虎和姜午阳,可到最后他不得不承认只有他们最值得他信任。

从中我体会到:做人要厚道,别像庞青云那样利用朋友。

122426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