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观后感最新范文800字(2)
在金属的铿鸣和溅血的战歌中,因为错信,因为背叛,因为脆弱,战场成了坟场,还穿着苏格兰裙的尸体互相压着,插满的刀剑,被骑兵的马蹄碾碎的脸。妇女们在悲伤地寻找无数相似的尸体中属于她们的丈夫、兄长、儿子、父亲,无限悲凉残酷。有人说,无数的生命被层层叠叠的沙土埋葬,直到沉陷到大地是最深处,一切的感情和生命一同消失。历史的代价是惨重的,人类用血铸造辉煌,用血铺垫和平。
二、英雄篇
当美妙的苏格兰风笛再度的吹起,那种略带凄凉、略带悲壮的乐声在耳边回响,仿佛就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去感受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经历。
应对压迫,多数人心甘情愿的选取了屈服;剩下的中的大部分人,虽然不甘心屈服,但是没有人敢出来反抗;只有很少的一些人,会站出来带领那些人一齐反抗;而那些真正能成功的人,更是微乎其微。这些人能带领大家战斗到最后的人,就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英雄。但历史上的英雄少有好的结局,因为历史就是经由那些处死英雄的人所写(引用电影中的话)。
英雄是时代造就的,但不是所有历史上的英雄都能造就了一个新的时代。很多人揭竿而起,为自己的信念而战,然而很少有人能站着迎接胜利的到来。一批有一批的人倒下,紧之后是一批有一批的人站起来,其实他们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或许,他们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们心中的信念的实现。在后继者的眼里,那些为了信念而死去的人都就应算作英雄,只是很少有人明白他们的名字。
“威廉华莱士”是一个幸运的名字,因为有很多人记住了他,也记住了发生在他背后的那些故事。苏格兰人景仰他,因为他带领苏格兰人反抗压迫。英格兰人痛恨他,因为他摧毁了英格兰人平静的生活。有时候英雄没有善与恶之分,往往一部分人眼中的英雄,在另一部分人的眼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他们写就的那一段又一段的历史,只有经由后人才能做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英雄之子,更多的也许是出于对他的父亲的赞扬。其实华莱士并不是生来就是一个苏格兰人民的领导者,也不是天生就能把渴望自由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信念。他也向往平静的生活,就算有压迫,就算没有完全的自由,能和其他人一样的活着,对他来说也足够了。只是受尽了压迫,也饱尝了丧父、丧妻之痛之后,能失去的东西已经所剩无几了。如果一个人到了只剩下生命的时候,他便会变得不再害怕失去什么,会变得十分的慷慨。他愿意用他的生命去交换一样东西,那就是做人的尊严。残羹剩饭只能让一个人活下去,饥饿却能让一个人站起来。
威廉华莱士最后站出来,他带领的是身后一群不愿再收压迫的人们。这些人是勇士,因为他们不再识活着,而是开始为自由而战。相同的信念让他们凝聚起来,信念让他们变得强大。信念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加入到起义的队伍中来。这些人____越勇,极大鼓舞了苏格兰人的士气,也让英格兰的统治者们看到了危机。
然而,威廉华莱士终究没能等到苏格兰人战胜强大的英格兰的那一天。他还是死了,却是因为被出卖,而没能像一个战士那样,最后战死在沙场上。他为他的年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临死前,他用尽身上最后的力气喊出“自由”一词。虽然这也许是影片中导演为了突出人物的精神而创作的细节,历史中也没有相关的记载,但是他也用他的死,证明了他对“自由”这一信念的追求。他是死而无憾的,因为他激起了苏格兰人对自由的渴望,并且,他也给苏格兰人带来了胜利的曙光。
在华莱士死后,苏格兰人民没有因为英雄的离去而倒下去,而是在威廉华莱士的这种精神的指引下,继续不懈的抗争。最终,他们赢得了自由,也捍卫了一个民族应有的尊严。
每一个英雄都是平凡的,默默的来,也默默的离去。他们不可能永远活在这个世上,但他们却一向能活在人的心中。
三、终结篇
应对审判,华莱士表现得镇定自若,坚决否认自己的行为是叛国。在他心目中,他是独立的苏格兰人,当然不承认英格兰王室拥有对苏格兰领土的主权。长脚已经濒临死亡,可他仍在喘息着,不看到这个对手的悲惨下场,他就死不瞑目。
是夜,王子妃前去探望,开始期望他能够认罪,以得到开恩砍头了事。当她明白华莱士不可能理解这样的劝告时,给了他一瓶麻药。
一旦拒绝认罪伏法,华莱士将要应对的是刀钩掏挖内脏的酷刑,这和中国的凌迟没有本质区别,濒临死亡的时间相当长,痛苦非人想象。王子妃的意思很明白,如果他必须要坚持为自己的理想献身,她期望至少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忙他,让他死得不至于那么惨烈。
“喝了它,它能减轻你将遭受的痛苦。”王子妃哀求道。
“不,它同样会令我神智不清,我不想在麻木中死去。……”
在王子妃泪流满面的哀求下,作为安慰,华莱士最后当她面喝下了那液体,却在她离开之后,吐掉了口中的麻药。第一次看到那情节的时候,以为那是影片为了体现英雄主义而故意渲染的煽情拔高,若是英雄因为情人的恳求而放下一度坚强的外表,无疑就损害了英雄的形象。好比江姐的那句“你那个是竹子做的,俺的这个是钢铁……”异曲同工。
可当再往下看时,我心中的震惊,无法用语言描述。
华莱士在囚房中祷告:“我十分害怕,请赐给我力量,让我就死从容。”原先他是这样恐惧!原先他并不肯定,自己能否抵受那一惨痛!
这是为什么?万一在刑台上,最终背弃了自己的信念,这个以前振臂一呼,万人响应的英雄岂不是在死亡之外,更添耻辱?
怀着对这类影片一贯的信任,英雄不会在最关键的末尾让人失望,我看下去。……华莱士囚于马车,从看热闹的人群中间经过,浸没在飞来的垃圾和恶毒的叫骂声中,他坦然自若。被吊上绞架,又在咽气前夕放下,应对主刑官袍上的皇家徽章,他爬起来还是沉默不语。直到在绞轮架上拉得关节脱臼,又到刑床上剖割,华莱士一向没有屈服,哪怕是发出一下呻吟……
喧嚣的人群在他的坚忍中,渐渐静默。最后,一个女人禁不住替他叫出了求告:“Mercy!"一个声音带动了所有人的知觉,“开恩”呼声在人群里扩散,越来越高……
连躲在人群中的战友都不忍心看他继续承受这样的折磨,痛苦地低声道:“求你叫出来吧,就说一声也好,只要一个词,开恩……”
主刑官不断怂恿着,当他以为华莱士最后要开口,说出那个让他保留一点征服者虚荣和尊严的词时,示意执刑者停止用刑。
在所有人窒息般的等待中,华莱士倾尽全力长呼:“自由!”暴君在这一瞬瞪目死去,战友在这一刻垂睑泪下,刽子手在这一刹莫名失望……我在这时候禁不住激动,哽咽中,看到了一个英雄的诞生。原先对英雄概念的认识是那样浅薄!其实直到这时,华莱士才成为了真正的英雄,能够看得见眉目的英雄,先前只是个英雄的剪影和轮廓。
四、音乐篇
前几年外面大雪纷飞,屋中冰冷之极,唯一让我情绪澎湃的就是这个电影,还有电影里面那悠悠扬扬的苏格兰风笛,伴随着悠扬曲声,不知多少次沉醉于那动人的乐曲当中,时而气势磅礴,时而婉转动人,仿佛回到了那英雄倍出的乱世......。
《勇敢的心》的音乐是由美国王牌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JamesHorner)精心制作完成的,专辑中,霍纳一人担当制作、编曲、指挥等多种主角。他与伦敦交响乐团数位演奏家全力完成的一首首磅礴雄伟、荡气回肠的华美乐曲时刻令人浮想联翩。丝丝入扣的情节,透过不断变化的主旋律和快慢交错的节奏大大丰富了影片直线进行的叙事构架,尤其是作曲家在民族乐器上的娴熟运用,仅将非凡的单色带入听者的耳际,同时将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情节妆点得极为传神;另外,从该专辑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霍纳在其音乐视野上寻求的开拓。整个音乐当中,每个句段之间,都有节奏落差的缓疾,颇具张力的表现方法的确令人折服。
勇敢的心观后感最新范文800字5
800年前,苏格兰的平民华莱士,为了苏格兰人民的自由。有他的智慧和勇气反抗英格兰侵略者的残暴统治。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段悲壮的血泪传奇。这个传奇伴随着那个自由的信念和那颗勇敢的心!
手持木棒粪叉的苏格兰士兵看见全副武装的英格兰重甲骑兵全然没有了斗志,开始向后退缩。面对丧失信心的战士们,华莱士并没有慌张,他在英格兰士兵虎视眈眈的目光下发表了一场热血澎湃的演讲:“是呀,如果战斗,你们可能会死。如果逃跑,至少还能……多活一会儿。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就一个机会。回到这里,告诉我们的敌人,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正如华莱士叔父所说的“你要先学会用脑子,再教你用剑。”是的,成为英雄不仅仅要有力量和热血,还需要有智慧。不然,永远只能像楚霸王般在垓下长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而华莱士那番动人心魄的演讲,无疑是成功的。苏格兰的人们靠着对自由的向往赢得了这场战争。华莱士用他智慧的头脑和那颗勇敢的心给妄图剥夺苏格兰人民自由的侵略者们一个响亮的耳光。华莱士那卓越的军事才能也证明了,他能仅仅凭借苏格兰那些衣衫褴褛、武器破烂的流民而战胜英格兰军容整齐、武装到牙齿的重甲骑兵并非偶然,或是走运。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如今的我们,也要明白要先学会用脑子,再学会你用剑。如今中国处境危急,钓鱼岛、黄岩岛处处剑拔弩张。但我们不能整天叫嚣着打日本、打菲律宾。我们要先武装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心真正强大起来。
后来华莱士中计被捕,他坦然的面对审判。面对种.种惨绝人寰的酷刑,他始终紧咬牙关,不向英格兰人求饶。终于,他的嘴唇动了动。审判长以为他要屈服了,便下令暂停施刑。
但在短暂却令人窒息的寂静后,华莱士倾力高呼:“FREEDOM!!!”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也是千千万万个苏格兰平民的梦想。
在影片的最后,在悠扬的苏格兰风笛声中,英雄的长剑划破苍穹,插在那片英雄曾战斗过的战场上,如一块丰碑,不朽的丰碑,象征着英雄所追求的——永远的自由!
勇敢的心观后感最新范文800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