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激情8观后感优秀范文(2)
推荐文章
整场电影看下来,全程无尿点,特效场面不错,搞笑情节也令人开怀大笑。哈哈。值得推荐!不过,我的观看体验还是很差。第一,因为基友没有提前买票,只能买到第一排的座位。坐在第一排,身子得往后仰,脖子难受,而且画面还看不全,直接影响观影视觉;第二,在看电影期间,我旁边那个人手机没有关静音,而且来电话没按掉,响了挺久还接起了电话,很影响我看电影,这要不是我脾气好,一拳就捶过去了。
索性电影不错,这些差的体验我忍了也是值得。总结一下,下次看电影提前买票,坚决不坐第一排,实在是看着难受。下次看电影如果再遇到这种没素质的人,适当地上前劝说并且警告,告诉他在电影院做这些是不对的,影响他人。不过,我还是希望下次不要碰到这种人了,也希望这种人少来电影院看电影了,在家看看电脑吧,想干嘛就干嘛,也没人会说。在公共场合,每个人都能管好自己的话,这社会太平很多。
找个时间,找个朋友,一起看看电影吧!
速度与激情8观后感优秀范文4
这是一部此前并不被太看好的影片。社交媒体已成猜测票房的晴雨表,在《速8》公映之前,这部电影的舆论热度并不高。影院里的人满为患,使得看《速8》像是一场快闪游戏。那些口头说不看《速8》的,身体却很诚实,准时准点地坐进了影院里。
在《速7》公映时,有一种声音甚嚣尘上,说这是该系列的最后一部了,这部电影随着主演保罗·沃克的去世已经走到了尽头,在创作生命力方面,也接近于衰竭。于是人们借着怀念保罗·沃克的名义,怀着一点因告别而产生的悲伤情怀,试图为《速度与激情》系列在顶点期画上一个句号。
但好莱坞的商业逻辑,从来都不会见好就收。况且制片方从来也没说过,《速7》是最后一部。保罗·沃克在出演《速6》的时候就表示自己已经答应签约《速7、8、9、10》了。对于这个仍然能榨出剩余价值的大IP,除非有一天未来的某部电影让制片方赔钱,否则是不会停止续拍下去的。
一些此前看衰《速8》的业内人士对于它的票房盛况大跌眼镜。《速8》仿佛有种神秘的力量,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内心的不安,直到进入影院“朝拜”完之后,才能得到释放。其实这很好理解,观众的消费信仰已经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被培养出来,对于超级大片,人们所想要获取的不仅是视觉刺激,更是想要为自己的情感依赖寻找到一个寄托。
《速度与激情》系列在剧情方面的颠三倒四,已经让人对它的情节延续性与完整性方面彻底失去期待。它在撞车场面的设计上所融入的科幻甚至魔幻元素,与其说是一种想象力的突破,不如说是一种“狗急跳墙”式的瞎掰。片中角色无论正面还是负面,都自带无敌模式,哪怕用坚固材料所做的汽车被撞得粉碎,人物都能安全无恙地从车内爬出来——保罗·沃克的去世吓破了制片方的胆,他们再也不敢随便让某一个角色去世,免得续拍时还要额外花费金钱为去世角色做特技处理。
看清楚《速度与激情》所创造的一种能导致观众近似魔怔式的吸引力,需要穿过复杂的社会心理与人性弱点。影片通过堆砌明星、破坏豪车这两个百试不爽的做法,制造着一场喧闹的、摇滚音乐会式的噪音美学。年轻人看《速度与激情》与去听一场摇滚音乐会的心态类似,并不在乎看懂或听懂什么,更不在乎收获什么,表达一种在场感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社会把现代人的束缚越来越紧,太多人被捆绑于加班、房贷、车贷的沉船上。而且与过去相比,这个时代并不鼓励人去冒险,因为冒险意味着一种不稳定性,会对按部就班的生活带来冲击。于是,银幕上的画面,越刺激越暴力就越能够补偿人们内心的某种缺憾。没有什么能比在银幕上进行一场冒险更安全的了。
美国媒体对于《速度与激情》的批评,从第一集到第八集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所有角色和场景都似曾相识”的评价算是比较客气的,对于这个系列的电影换个地点、换个场景就把一堆汽车往一块砸的做法,许多人已无力吐槽。这种汉堡包口味的电影,符合流行文化的速食特征,再挟持“商业大片就这样”的盾牌,于是包括《速度与激情》在内诸多好莱坞系列片于市场上横冲直闯便拥有了正当性。
商业电影有商业电影的规律,不能用文艺片的标准来要求。但优质的、值得反复观赏的商业片,更能凸显“电影”的魅力。电影如果只是商业元素的堆砌品,就永远逃不掉它的空洞性。从这个层面看,《速8》与它前面的“哥哥们”,都不能算是好电影。
速度与激情8观后感优秀范文5
不算是一个忠实的速激粉(毕竟还欠着前面几部没有看呢),但是半路入坑的我也自认为不亚于忠实粉狂热。
我是很喜欢好莱坞大片的动作特效与英雄主义的,虽不懂机械,但懂得飙车时的快感,强有力的BGM和发动机的轰鸣声总能让我们血液沸腾起来,跟着吹个口哨,鼓个掌,尖叫一下(注意:在家可以,电影院可不行哇)。
他们过着的,可能是我们一辈子都过不了的生活,却也可能是我们向往着的生活,冒险、刺激、惊心动魄。所以我们在3D特效中激情澎湃,我们的兴奋是无法掩饰的羡慕。
当然我们羡慕的不能仅仅只是他们的速度,更羡慕的更是他们的激情。
激情在这里如果只被理解成飙车的激情未免有点可惜,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也未尝不是整部剧的看点。多姆与被背叛的众兄弟之间的博弈,等到回归之后却没争执打架,甚至连一句为什么都没有问,有的只是相视一笑,紧紧的拥抱。
这也是必然,爱情手法的感性描写本就不适合这部电影,哭哭啼啼小拳拳锤胸口的事也不是咱们大嫂能做出来的。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无条件的陪伴而不是毁灭,一个电话无论天涯海角总会聚在一起,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无论狂风还是暴雨大家总在一起,这或许真的令人动容吧。
可能是受《机械师》和《美女与野兽》的影响,对肖氏兄弟莫名好感,知道他们是反派可还是控制不住的喜欢。不过在速8里都算是被洗白了,联手合作帮多姆救宝宝(孩纸超可爱的有木有),也算是靠近了多姆的大家庭。而在最后,多姆以布莱恩给宝宝取名,顿时对于速7的回忆涌了上来,莫名地心疼和感动。缺少了保罗沃克,但速激仍在继续,没有了布莱恩的戏份,但不代表不记得他,如此,即是致敬也是怀念。
速激的友情更偏向于理想化,但却是我们向往的。燃烧的青春一去不复返,但激情的情谊总会拥有,可能做不到出生入死,但如果你需要,我就会出现在你面前。
致友谊,致朋友。
速度与激情8观后感优秀范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