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千与千寻电影观后感(2)
电影开篇,是车内。花下露出千寻的脸。车上三人的交谈初步交待了每个人的性格。父亲大大咧咧,母亲虽然有自己的小抱怨,但还是附和父亲的决定,千寻叛逆(躺在后座,对新学校吐舌头)又胆小(怕黑怕一个人)。
小车从大道拐上岔路,至此镜头从下往上依次露出路牌、茂密树林、安详村落,然后再打上电影名。
我是后来几遍才注意到这个镜头,非常喜欢。电影没有直接把画面跳去千寻一家的目的地,而是由下往上,用一个人抬起头来的动态视角,将新世界徐徐展开。千寻一家的轿车驶入隐藏在茂密树林后的新世界,远离现代城市的他们会遇上什么呢?
千与千寻电影观后感6
有一天道法课上,我听到了一首曲子,曲子旋律优美,着实让人着迷。于是我便上网搜索了相关信息,原来它是动漫电影?千与千寻?的主题曲。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这本电影。
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它讲述了十岁少女千寻和父母在搬家途中误入了亡灵世界。在那里不劳而获的人将变成动物,而千寻的爸爸妈妈因贪吃变成了猪。千寻为了救爸爸妈妈经历了很多磨难。在那里千寻认识了新朋友白龙,在白龙的帮助下,千寻救出了爸爸妈妈,同时也救出了白龙。
故事从始至终都扣人心弦,在观看时我的心跳飞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主角千寻从一个胆小的姑娘变成了一个人人夸赞的勇士。在亡灵世界有各种奇怪的现象和人物,其实他们也称不上人。千寻为了救出自己的爸爸妈妈,战胜了心里的恐惧,不怕困难和挑战。她还用善良感动了周围的亡灵。我觉得千寻是我心中的勇士。
所有的成长最后都是一次旅行。成长在婴幼儿时提到得最多,好像感觉一旦长大就不需要成长了,这是断层的概念。时间轮轴滚出印记,时刻告知我们自己那是抹不去的过去。善恶是非,不是天生都有的,而是那么多年的努力和进化。人不能停止成长的,小时候父母教导指引,长大后自己自律前行。不要忘记自己是谁,名字是最初的符号,也带着刻画的记忆,一直指引着我们自己。千寻变成小千,但是其一直没有一直忘记自己叫千寻,同时还帮助白龙恢复原型。父母的不礼貌和贪婪蚕食他们自己的身体,以至于变成被宰的猪关在猪圈里。一刻一时是比较容易的随意,始终如一的成长方知坚持的可贵。
据《千与千寻》观后已经有一段时日了,搁置已经忘掉的,植入记忆深刻的回想,其结局是美的。欣于喜,喜之悦。我们每个人的过去都是父母经历的美丽时光,切身体会宫先生对人性的描绘,对孩童心理行为的刻画,不仅是孩子需要成长,我们同样如此。
这不就是我要学习的精神吗?当我遇到困难时,总是放弃或逃避,最终失败了。我以后要勇敢面对挫折,不怕苦不怕难。正如茨威格所说: 勇敢是处于逆境时的光芒。
千与千寻电影观后感7
最近处于剧荒状态,所以又看了下宫崎骏的动漫电影,看过许多动漫电影,但好像只有宫崎骏的电影有股特殊的吸引力,看了许多遍都不会觉得无聊,即使你已经对里面的故事情节烂熟于心。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叫荻野千寻的女孩误打误撞的和父母进了一个神奇小镇——汤屋,父母又因误食小镇食物而变成猪,千寻遇到了白龙,白龙在快要露馅的时候护住了千寻,使千寻有机会找到汤婆婆,并成为她的手下,还有个新的名字“小千”。可有一天,白龙受伤了,千寻为了白龙去到了汤婆婆的姐姐钱婆婆那里,在这次惊心动魄的历险中,白龙找回了自己的名字。回去时,千寻凭自己的直觉,说出了里面没有他的爸爸妈妈,通过了考核,回到了自己的世界。
之前看从来没有太仔细的去思考为什么叫做千与千寻。一直认为因为是讲千寻的故事,所以可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可后来发现他有两个名字。一个小千,一个荻野千寻。我想可能是种对比吧。小千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而荻野千寻是个胆小害怕的孩子。因为误入了汤屋,才从千寻变成了小千,可这因为在汤屋的经历才成为了勇敢的千寻。
宫崎骏将《千与千寻》送给所有女孩子,或许就是因为它适合所有即将或已经踏上人生征途的旅人,如何自茫然无措中获得勇气,这是人生的必经一课,其实无关男女。如果单从主角冒险经历来看,《千与千寻》可能是宫崎非常“平实”的一部作品,千寻不用拯救世界,也不用和军队抗争寻找失落的城市,她的身上没有国仇家恨之类的宏伟目的。她要做的只是要在父母变猪后,一个人在神怪世界中独立求生,并且拯救回父母和白龙,这个小女孩的主要工作地点甚至只是一家浴室,虽然里面好像神怪展览。千寻“有限、简单”的遇险经历,反而提供给观众一个真实、充满余味和自省的幻想空间。居住过平房的孩子,谁没幻想过雨后水洼里跳出条鲤鱼。当看到千寻为肮脏的河神冲澡,结果冲出一大堆污秽的破抹布、废旧自行车时,意识到宫崎骏的环保主题依旧常青,他虚晃带过的一笔谴责之色已经让人无地自容。千寻的神幻历险是如此的平实,以至于每个成年人都能从她的泪水和欢笑中看见自己童年的回忆。
最新千与千寻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