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优秀观后感(2)
本片《嗝嗝老师》也不例外,影片主角奈娜是不幸的,患有图雷特综合症,从小就给她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巨大困扰,但她又是幸运的,校长在众人面前给了她莫大的鼓励,让她可以平等、自信的和之前用异样眼光对她的人相处,她得以成功获得高学位。而后充满艰辛万苦,谋得一份老师工作,教授差生班并最终完成逆袭,功成身退。
电影表达了很多信息,让我很有感触的是,导演借奈娜之口所传达的理念:学会和恐惧做朋友。最感动我的一刻是在楼顶上同学们放飞了写满自己害怕和恐惧的纸飞机,电影的镜头虽然短暂,但依然给人深深的触动。
奈娜恐惧自己的怪病引起旁人嘲笑的眼光;奈娜的父亲恐惧女儿的怪病让家人蒙羞;9F班差生恐惧自己的阶层出身而自暴自弃;瓦迪亚老师恐惧差生变好等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恐惧,恐惧是人性的一部分。你的恐惧在哪里,你的边界就在那里。如何克服恐惧?奈娜给出的答案是直面恐惧,和恐惧做朋友。
奈娜正视了自己的缺陷,和怪病做朋友,将伤害降低到最小;奈娜的父亲最终懂得了女儿的想法选择了支持;9F班的同学放飞了恐惧选择去努力变的更好;瓦迪亚老师没有逃避,承认了9F班同学的努力。
电影的结局是美好的,每个人都变的更好了。但生活中可能不尽相同,有点人没有挺过去,而另外的一些人选择了改变,正如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格言:认识你自己。是的,认识你自己的恐惧,选择面对,选择眺望远方,希望就在脚下。
印度电影优秀观后感5
近来迷上了印度电影,想想是从什么开始的,哦,从《只要我还活着》,到《偶滴神啊(OMG)》,再到这周末看的《印度先生》、《印式英语》,有的深情、有的俏皮、有的轻松却不轻快、还有的恬淡,相同之处在于,无一不是让人观后回味几天。
《只要我还活着》(又译《爱无止境》) 里那深重的爱情,那以生命为承诺的爱情,那以行动践行着爱的承诺的爱情,真真让人动容。男主角萨马尔·阿南德本是一名流浪歌手,在伦敦街头卖艺,在餐厅兼职,与女主角米拉在米拉的订婚宴上相遇,一见钟情。萨马尔以请米拉教英语为名,作为交换,教米拉印度方言歌曲。在其间,萨马尔自由奔放的个性、豪放不羁的性格、潇洒动听的歌声、浪漫多情的追求,打动了米拉。而米拉作为一名父亲独自抚养宠爱长大的富家女,一直遵循着父亲的安排生活,婚姻,也同样如此。不断的纠结中,爱情战胜了责任,就在两人正要私订终身的前夕,萨马尔车祸情况危重。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印度的宗教,着实影响太深,害人不浅。虔诚的_米拉跪在马路中央,用全部身心向神祈祷,如果他能活下来,就永不再见面。存活下来的萨马尔因此失去了心爱的米拉,为此他向神挑战,要么让他死去,要么让米拉回到她的身边。
就这样,萨马尔回到了印度,开始了枪林弹雨的危险军旅生活,成为了一名拆弹专家,坦然面对生死的他却从不穿防护设备。十几年后,少女阿琪拉是一名探索频道实习生,她偶然被萨马尔所救,并拾得记录这一爱情的日记本,阿琪拉深深为萨马尔着迷,并附入情网。以记录不死的军人为名,进行为期两周的故事记录,其间,萨马尔也对阿琪拉产生了友谊,抑或也有对妹妹的亲情或那么一丁点被压抑下的爱情。20__年萨马尔为了阿琪拉的纪录片再次回到伦敦再次遭遇车祸,失忆将萨马尔的记忆停留在十几年前,命运将心爱的米拉再次推回到了他的生活中。
也许你要问结局,但结局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这长达十几年的坚贞的爱情,不随时间毁灭,反而历久弥新,日益深重,便已足够。 中间经历些许挫折,这对久经磨难的'苦命鸳鸯,对抗住了命运的戏弄,终于走到了一起。
印度电影优秀观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