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最新电影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飞越疯人院》最新电影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1
电影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我试过了”。当麦克莫菲和同伴们打赌能搬动饮水机砸开窗子逃走,大家都说麦克搬不动,结果,麦克真的就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没有搬动,但是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至少我试过了”。影片后来告诉我们,大多数在精神病院的患者都是自愿呆在里面的,没有想要出去的愿望。只有一个人,麦克莫菲,是还具有这样的意识的,要靠自己的力量去争取,尽管不成功,但是是无愧于自己的心的。
精神病的判断标准到底是什么?当2为专家判定麦克到底是不是精神病患者的时候,出现了很讽刺的画面,一个说他再正常不过,应该放到监狱里去管教;另一个则说他病得不轻。院长在这个时候没有了意见,询问护士长的态度,不知道护士长是出于好心还是故意陷害,她认为麦克的病情很严重,应该继续接受治疗。于是,就这样戏剧性的,麦克被留在了精神病院。这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到底判定一个人是否是精神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从护士长的态度中可以看出,“道德”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而且她在对病人进行治疗的时候总是询问一些个人隐私的问题,暗示着,精神病患者都是道德方面出了问题的人。难道这个标准真的是衡量某人是不是精神病的重要手段?
“我们一起逃走”。这是酋长最后对麦克说的话,也许观众真的以为酋长要把麦克弄走,但是,结果却远远出乎意料:酋长把麦克用枕头闷死,然后自己逃走了。可是,他选择了用麦克原来设想的方法逃走,实际上,也就是和麦克一起逃走了。
很难想象得到,这部片子是7几年拍的,里面体现了福柯关于精神病的思想,如果结合着他的《疯癫与文明》来看,是最好不过了。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2
麦克给大家带来乐趣和生机,鼓励他们追求自我的幸福和权力,他改变了大家的观念,变得想要离开疯人院,即使要受到惩罚,即使明知这个不可为却愿意为之,这是麦克的勇气和执着,并感染到疯人院里的每一个人。但正如酋长其中某天晚上说的那样,他的父亲很粗壮,随心所欲,所以每个人都利用他,因喝酒太多变得谁都不认识他;酋长也许正是因为他的父亲的经历影响到他,不想和他父亲一样,所以尽管高大粗壮却装聋作哑,以防别人利用他。可是一向到最终,大家除了比利自杀外其他人可能都逃脱出去,而仅有麦克变成白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麦克在一开始表现的很不一样,会为不公抱不平,在大家的眼中高大无比,不得不说大家对他有利用的成分,想要经过他,获得趣味、开怀甚至逃脱疯人院。
疯人院里的大部分人都是自愿来的而不是受逼迫,他们没有精神失常,只是厌倦了现实生活,来此逃避,逃避工作,逃避压力,逃避感情,逃避自我的内心。在疯人院里,每一天重复着无聊受人管制的生活,时间久了,他们没有克服自我,也不想回到正常的生活,但又无法改变疯人院的时间表,没有像麦克一样反抗,只是逆来顺受。比利在割腕收到护士长刺激之前,他很开心,能够说在麦克的鼓励下,克服了自我的恐惧,却因为护士长的侮辱割腕自杀。
其实,每个人都有阴霾的一面,有些人明显,而有些人不明显,当环境改变逼迫时,有可能会显现出来,构成反常的行为,造成对自我或他人的伤害。任何一个在其他人看来不正常的行为,因为性格和追求,在外界有事激发起情绪时,容易引起一个人的行为偏激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3
《飞越疯人院》,看的我百般无奈。身为局外者,深深的痛恨护士长瑞秋。在那样一种环境中,医院规则的制造者即为真理与神,无所谓人权与自由,一切违反规定的人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与惩罚。
深爱而不得的小伙子比利,自杀未遂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终于在遇到另一个心爱的女人后,鼓起勇气与其发生了关系,真为他冲破之前的牢笼而感到振奋人心。现实,总是那么不尽人意,护士长瑞秋一味的恐吓与责备,内心深处的恐惧又重新笼罩在比利心头。最终,割喉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本由心声,无所谓错的事情,在外界唾弃与阻挠下,也变的好像不再正确。
主角,一个带着光环的男人,他的到来,燃烧起了众多“病友”内心压抑的热情。那些曾经不再敢发声的人,开始显露自己有魅力的一面,开始争取自己的权利,开始要求给他们自由。
尊崇内心,违背规则,总是需要勇气,又需要代价。一个人的力量弱的可怜,他也许改变不了什么,但是能在黑夜里给其他人一点光亮,在说,我们都不是一个人。
规则很可怕,怕到即使规则打开,允许你出局,你可能都不敢。故事的结局以大个子搬起器械池砸窗而走,看到那高大而从容的背影消失在月色中,只想说一句:干的漂亮!他不是逃,只是寻找到了自己。
规则还有一个可怕的地方,那就是规则的制造者与执行者。围在里面的他们,全然不知自己的愚昧,站在制高点,让所有人趋于一致。
世界本五彩斑斓。如何在不对抗世界的同时,寻找到本我,也许是我等平民要思考的。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4
这是一个不相信眼泪的狭小空间。时代无法诉说的悲哀,那是被神明所遗弃的地带。如果连自由都被带走,如果连悲伤 都被带走。
是的,你们不需要情感,只需要活着,活到老迈的无法再行走,连天空的颜色都无法辨认。贴着温柔与优秀标签的护士微笑着,恶毒地说。那是限制一切的规章、制度,他们打压着每一个精神有些失常的人们。开始,妥协、接受,像阿q一样自我安慰。接着,是放弃,僵硬的精神死亡。然后,迷茫的眼神看见了渺茫的希望,开始静默、抵触、挣脱,疯狂的呐喊。
嗟叹是圣人的职业,你们是普通人,无需介意,请大声的长啸疾呼。
当然,黑暗看不见眼泪。因为它讨厌。
最可怕的不是被人限制了自由,而是自己将自己锁住。自己主动的带上精神的枷锁。
没有反抗就没有改变,这个肮脏不堪的角落也许会永远堆上阴暗的灰尘。
如果不是mc的出现,如果他不曾出现,他不曾大喊混蛋,不曾打破监管者的脑袋,不曾带给他们希望,那扇宽敞的、雪白的,又温暖的能让阳光桀骜不驯地撒了进来的窗户。
可怕的是他未曾出现的那段时光,但是,可爱的是他出现了。
电影带给了我们深深地绝望,但是,却把希望留了下来。
这是最重要的。时代也总是这样,总在人们走投无路的时候,送来了丝丝希望的曙光。我无法解释那希望出现的原因,但我却清楚的知道它出现的时间和方式。它硬挺挺地接下了时代的一击,以它的气节,用它的方式。没有摇晃、没有颤抖。电影前任攻略观后感电影《河童之夏》观后感电影《飞越疯人院》观后感4篇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5
观看《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给我带来很大的感触和思考,许多隐喻在其中引人深思,每个人可能都有自我不一样的想法。我对部分资料不甚理解,在此主要谈论一下酋长的人物形象还有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酋长在麦克墨菲来到这个疯人院前,甚至在麦克墨菲明白之前,他一向都装作聋哑人,其他人也都认为他听不见也不会说话,没有人理他,没有人和他交流。他只是一个人在那儿默默的生活,几乎不参加任何活动,规规矩矩做一个疯人,按时间安排表做事,没事时拖地、发呆等。其实,很多人肯定都觉得他很没趣,更加不正常,但我认为,在疯人院装聋装哑却很好地保护自我,不会和他人起冲突,也不会受惩罚,如果他还比较正常的话,这未免不是一个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