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电影观后感(2)
推荐文章
长征精神感动人,最后因为红军们“一切为了穷人”。“我们是为了被压迫的人的解放而奋斗!”“我们和蒋介石不一样,我们去打日本鬼子!”人们见到一个为了造福自己,给自己幸福生活而打仗的军队,能不欢迎吗?能不盛情款待吗?老百姓们要的,不就是安定美满的生活么?
所以,如此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长征精神一定会代代相传下去!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悲壮的历史里程碑,但是电影却始终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电影中的嘹亮歌声一次次将我们鼓舞,把革命定会胜利的情感表现地淋漓尽致。《万水千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等着我们去征服。永远记住吧,我们伟大的长征精神!永远记住吧,我们是为大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努力拼搏而来的。请为此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的生活都是我党一代代的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永远围绕和支持着党的正确的领导,用自己的所有投入到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中,让我们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在发展的道路上“前进,前进,前进!”
万水千山电影观后感4
电影《万水千山》是一部讲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过雪山、走草地的革命史迹。每一件都是一幕幕感人的图画。长征不仅是世界的奇迹,也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是我们值得自豪的事情,从这当中我们看见了中国红军的坚强、无畏、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这是其他任何国家的军队无法相比的,只有我们中国的军队才具有这样的素质和品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苦难深重的旧中国有无数忧国忧民,不殚前驱的有志之士。他们或是崛起阡陌之中的"匹夫",或是剥削阶级的逆子贰臣,几十年的苦战,千千万万的人牺牲,终于在千疮百孔的国土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然而,如今有个别人躺在"席梦思"上,报怨运气不佳,偏不问自己究竟付出了多少汗水,几分辛苦。有些人觉得享受的时候到了,喊出"高消费"的口号;有些人为"八大件"奔波,展开了"比阔"的竞争;有些人口袋鼓了,手脚大了,头脑也热了,早把勤俭作风抛到九霄云外。更有甚者,随即喊出"全盘西化"的调子,想把自己变成寄生虫。这确实是忘了过去,忘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忘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我们生在今天这个飞跃的时代,勇于奋斗者得发展,反之,则堕落,哪怕有短暂的停滞,也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布满荆棘,也可能会遇到暴风雨和雷电,而它前面确有一个鲜花盛开的伊甸园;另一条平坦易行,更无风险,可等待我们的是横崖断壁。我们当然选择前者。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愧为发展历史,不愧为创造历史的一代。
倘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先天下之忧而忧",赋予自己"兴国"的使命,那么,我们写下来留给后人的,将是历史上最辉煌的乐章,这一些都要靠一种精神-- 一种红军长征坚强、勇敢的精神!也就是革命前辈艰苦朴素、不断奋斗的精神。
万水千山电影观后感5
今天是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看了一部振奋人心而又使人流泪的好影片。片名是《万水千山》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动人的革命故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的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很急,两岸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要夺取的泸定桥。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一早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二十多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敌人两个旅援军正在泸定桥行进,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军的关键。红军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了晚上七八点时,他们离泸定桥还有一百一十里。天下起雨,狂风挡住他们的脚步。大雨又把他们全身淋湿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仍旧在漆黑的夜晚,踩着泥泞继续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泸定桥水面几十丈高,是由几十根铁链组成的,铺上木板,人走上去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一根根铁链。往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战,桥的对面就是泸定桥,收成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就做好工事,疯狂的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红军马上发起总攻,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的武器一起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顿时震动了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炮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第三连的战士们除了带武器,还带着一板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可恶的敌人在桥头发现了,在这紧张的时刻传来了团长的喊声:“冲啊!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一定要冲过去!”听了团长的号召,战士们更充满了信心,冲过了熊熊大火,这一仗他们胜利地打败了敌军,可后来又遇到了雪山的沼泽地的困难。
这部影片充分体现了红军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生命,奋不顾身地与敌人作战。使我明白了没有当年这么多英雄战士的生命与鲜血,也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的建设也出一份力,让我的'中华民族更加富强!
万水千山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 观看长征的观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