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电影院影片观后感(2)
自从镇上的放映队解散后,电影院也被改为厂房了,之后看电影的机会失去了。作为一名穷学生,到万达或中华这些影院看电影是奢侈的行为。家里没有电视和DVD,就更别说电脑这玩意了。好不容易上到大学,偶尔在在宿舍看上几部,也纯粹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而下载来的美国大片根本引起不了我的兴趣。况且更多轰动是炒作出来的,更找不到儿时看电影的感觉。就这样,我期待电影的热情在一天天的降温,现在都不敢跟人提我其实也是个电影爱好者。起码还算个从内心期待着能再电影院看上电影的电影爱好者。
怀着多年的期待,机会来了,选修课居然有《影视欣赏》这么一门课。二话没说,选了这门课。是黄丝雨老师上的课,感觉还不错。教了许多有关影视方面的知识。推荐给我们看的几部电影都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但我最喜欢《天堂影院》这部,他让我找到了儿时的感觉,能给我的是心动与震憾。故事说的也是一个小朋友,多多,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导演,可是是以失去他最爱的女孩为代价的。片子的前半段似乎很沉闷,除了一些意大利式的幽默外,没有太多有意思的东西。所以,当看到老艾弗达故意藏着女孩给多多的信,而让他们两个失去联系时,我还在猜忌这个老家伙搞的什么名堂。
然后,又是很多年以后,长大的多多要出去闯世界了。当了几十年电影放映员的老艾弗达语重心长的教导道,人生不是电影,没有那么多浪漫的东西,所以你以后应该怎样怎样。这样的一句话,从一个电影中人物的口中说出来,感觉多少有点怪异。但是,突然间就明白了,明白了老艾弗达的良苦用心,也明白了导演的良苦用心。其实给我最大冲动的是:“衣锦还乡”之后的种种感觉。主角演得淋漓尽致,加上“得天独厚”的背景音乐,我被深深地迷住了!三十年后回到故里,物是人非,给自己的无耐、令人向往的一幕幕在自己的脑海里重现,栩栩如生。虽然镜头上没有这画面,但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这些许许多令人感动激动并且悸动的画面。真的体会到了。多多的功成名就,这种感觉就是我最期待的感觉,虽是以牺牲失去他最爱的女孩——艾琳娜为代价,我认为是完全值得的。不单是在一个久经世故的老人看来,一个男人的生活应该是以事业成功而不是爱情美满为导向的。或者至少,他认为少不经事的感情是不成熟的,而伴随着事业成功而来的,少不了爱情。所以,出于对多多的关心,老艾弗达选择了让他放弃一份可能会拖累他的感情。但是多多是怎么想的呢?对于老人替他作的选择,他是感激,是愤懑,还是无可奈何?但至始至终认为,都是值得的。
我也渴望成功,成功之心在心底从未泯灭。能成为像多多这样的人,如此人生也没什么遗憾了。导演表现出来的多多:事业成功、爱情也算是常青了,毕竟艾琳娜还是深爱着她(况且这么多年也末曾是一个人孤单地生活着),这是可以肯定的。相爱并不一定能在一起,这让人感觉到很真实,现实就是如此,也就是人们常提的爱情的残缺美。这样的表演手法最能给人冲击力,也最能给人真实感。而多多这么多年没有回过家,而他的妈妈和妹妹也完全没有责备他,也算母慈子孝、妹爱了。这样的结局夫复何求?
回想童年生活,想起令我感慨叹息。《天堂影院》让也让人悟到:经历永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请珍惜现有的一切吧!
所以我总会想起:当年一到传统的日子,都会在干燥的田里或是在村里的晒谷场上架起排栅,挂起银白色的屏幕,让几个小村的人都为之兴奋的电影准备要上映了……
天堂电影院影片观后感4
小男孩多多和电影放映员艾费多因电影结缘,成了忘年交,艾费多因放映机着火导致双目失明,小多多接替了放映员的工作,知道他成年。通过小镇上的电影院,和形形色色观众的描写,也反映了电影的发展,那时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电影院成了孩子和大人们为数不多的娱乐之一,伴随着人们的喜怒哀乐。
小时候聪明可爱,年轻时沉稳热情,中年时取得成功,这就是小多多的成长轨迹。成功的代价就是与亲人多年的分离,直到艾费多去世,他才回到家乡,当年的天堂电影院已经要被拆除,当年的经理、牧师和观众们也都渐渐老去,一个时代就这样过去了。当年的可爱淘气小多多也变成深沉稳重,完全没有了当年孩童时的影子,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经历,鲁迅先生说过“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长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这段话用在这里可能不太恰当,有一些贬义,但中年的多多没有了孩童时的灵气、年少时的英气,让人感觉到只是人到中年的暮气,虽然他可能事业有成,但没有了从前的快乐,看着有一些伤感。
影片还讲述了多多和银行家女儿艾莲娜的爱情,他们热烈的相爱,却不能最终走在一起,因为家庭的原因,离开家乡之后,多多换过许多女人,但他的母亲说他都不爱她们,就像《霍乱时期的爱情》,主人公弗洛伦蒂诺没有得到费尔明娜的爱情之后,通过各种手段换了不同的女人,但他的心却一直在费尔明娜那里,多多也是这样,一直忘不了艾莲娜。
天堂电影院影片观后感5
在静静的放映厅里,我看着《天堂电影院》,泪在不知不觉中落了下来。三十年算不算太久,我不知道,但这样的等待让我动容,我本来是准备笑着看完整场电影的,却在退场时泪流满面。
或许,每个人都会害怕等待的落空,就像《天堂电影院》里的老放映师艾弗达讲的那个故事一样,一位发誓用100天的等待来换回一位公主的爱情的男子却在等待后的第99夜悄然离去,"因为他害怕当第100天来临时,听到的是公主拒绝的声音。"他害怕接受这样的结局,所以他选择了离去。与其让希望彻底破灭,还不如让自己存有一丝幻想。
《天堂电影院》讲述的不仅仅是电影发展的历史,也不仅仅是多多的情感历程,它要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历成长。从天真无邪走向浪漫理想,再历经理想实现或者破灭,从童年走向青年、中年,直到老年,从离开家人到重返故乡,我们都在漂泊中寻找停靠,停靠过后又开始漂泊。有希望的产生,也有希望被打破,不变的只是这简单、反复的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