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先进事迹观后感2022年11篇(2)

关键词: 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感动中国观后感,感动中国先进事迹
淑娟0 分享 时间:

朱彦夫感动中国先进事迹观后感

面对他残缺而又衰老的身体,听完他震撼心灵的故事,你会强烈地感觉到,老人的背后,分明矗立着我们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朱彦夫,这位留下无数壮举的英雄模范,这位历尽坎坷却从未向命运屈服的耄耋老人,用他一生的忠诚与执着,奋斗与奉献,生动诠释了我们这个民族历经风雨却始终生生不息、昂扬向前的精神因子,是践行伟大中国精神的一面光辉旗帜。

真正支撑起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是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看似无影无形,却蕴含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强大能量,是一个国家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放眼人类历史进程,那些在世界舞台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和民族,在发展繁荣的道路上,无不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把无数个体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蓬勃向前的精神伟力。回首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些熔铸在无数中华儿女血液之中的理想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努力奋斗拼搏、不惜流血牺牲,历经百余年的艰辛探索,赢得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道路,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展望民族复兴的灿烂前景,把十三亿中国人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的中国精神,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底气所在,志气所在。

朱彦夫是伟大中国精神的践行者。作为横跨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从革命战士到一级伤残军人,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到退休老人,朱彦夫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生角色不同,具体的先进事迹不同,但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却是贯穿他整个生命历程,激励他不断挑战人生极限最可依赖的力量源泉。品读朱彦夫的事迹,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细节,更是那么一股子遇难而上、永不服输的劲,那么一股子敢想敢干、战天斗地的气,是那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比忠诚与热爱,是那充盈在天地之间无比坚定的精神信仰。跌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再重新来过,朱彦夫几十年来用钢铁般的意志创造了人生奇迹,靠的就是这股劲、这股气、这种精神。我们今天要战胜改革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风险和挑战,将“两个一百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同样需要这股劲、这股气、这种精神。纵览朱彦夫精神的各个维度,无论是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还是无私的奉献,勇敢的.担当,都是中国精神在具体层面的鲜明投射,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穿越时代的持久价值魅力,值得全社会永远珍视学习。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朱彦夫四肢全无、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有0.3,如此残缺的身体却能迸发出如此强大的精神能量,创造出如此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靠的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正如朱彦夫所言,“我心里要不是装着个党,不装着个共产主义,我老朱早就死了。”理想信念,是一切精神的精神源头,是一切价值的价值原点,是解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关键,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精气神,有什么样的行动表现。当前,个别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贪图虚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有的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出现这些问题,说到底是理想丧失了、信念崩塌了。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有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向朱彦夫学习,首先就要学习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就要像他一样为信仰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全部精力。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朱彦夫对群众的感情是真诚的,是实实在在的。群众有苦,他自己难甜;群众受穷,他心里难安;群众有难,他慷慨相助。正是由于心里装着群众,关心群众胜过关心自己,他才能把父老乡亲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带领群众同甘共苦、不懈奋斗,硬是把一个“连地瓜干都吃不饱”的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正是由于对群众有真感情,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朱彦夫才赢得了父老乡亲发自肺腑的信任、拥护与爱戴。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推进,做好群众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朱彦夫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朱彦夫作为一面镜子,对照朱彦夫查一查问题,找一找差距,树一树形象,以朱彦夫的为民情怀为标尺度量一下自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以朱彦夫的务实清廉为标杆查摆自己的“四风”问题,用朱彦夫视民如伤的境界来匡正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应当看到,朱彦夫与人民群众的真感情并非无法复制,朱彦夫的为民情怀并非高不可攀,身为残疾人的朱彦夫能够做到,每一名党员干部更能够做到。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功崇惟志,业广为勤。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面对家乡的落后面貌,朱彦夫没有去“等靠要”,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勇于担当,挺身而出,拿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几十年如一日地艰苦奋斗才换来“山上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的张家泉。为了记录、传承战友们在战场上英勇悲壮的历史,朱彦夫拖着残躯义务作了千余场报告,苦熬七年一字一句为后世留下百万字书稿。朱彦夫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转型,化解社会矛盾,保障改善民生,哪一项都需要我们甩开膀子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实干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只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把心思放在实干上,把劲头放在实干上,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就一定能够干出成绩,干出实效。

伟大的梦想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梦想。朱彦夫以一生奋斗拼搏忠诚践行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高扬理想信念旗帜,永不停息地奋斗,以每一个人的努力拼搏,形成推动时代进步的巨大力量,去赢得民族复兴的伟大辉煌。这就是朱彦夫光荣事迹的时代价值所在。

返回目录>>>

张顺东夫妇感动中国先进事迹观后感

2002—2022《感动中国》陪你走过了20年,感人的故事历久弥新,感动的力量经久不息

请记住这些,平凡却闪亮的名字。他们是故事的主人公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但他们用残缺的身体,书写了世间最美家庭的模样。他们用辛勤的劳作,把儿女养大成人,他们用坚强的意志,甩掉了贫困帽子,创造了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张顺东1974年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他6岁放羊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了右手,双脚重伤。19岁那年,他认识了邻村的姑娘李国秀。

1993年,张顺东、李国秀喜结连理。

庄稼人,有耕种才能有饭吃。两个人只有一只手,他们有能力、有决心面对以后的生活吗?

张顺东:生活不是说等出来的,是靠干出来的,夫妻同心,黄土才能变成金。

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健康的孩子是安慰,更是这个家庭的希望。李国秀说,别人的孩子用手抱大,而我们的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

一双儿女渐渐长大,原本仅够填饱肚子的生活,越来越捉襟见肘。

每天天不亮,村里人还在睡梦中,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就开始忙碌了。想让日子好一点,就要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李国秀练出了绣花的本领贴补家用,他们养殖的鸡鸭猪仔也越来越多。

张顺东:勤劳奋斗去干活,是一个丈夫应该去做的,更是一个父亲应该去做的。

懂事的女儿没有辜负父母的厚望,考上了师范大学。但同时,张顺东原本受伤的两只脚因为过度劳累而溃烂,不得不先后截肢。命运再次给这个不幸的家庭以沉重打击。

截肢后的张顺东没有倒下,装上假肢继续耕作于田间地头。夫妻二人更加珍爱对方,你就是我的手,我就是你的脚。

坚强,自信,乐观的张顺东、李国秀,没有向命运屈服,在困苦中相互扶持,相亲相爱。

李国秀:我觉得人再苦再难,不能没有希望。

在乌龙镇,张顺东夫妇身残志坚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只要有需要,村民们都会来搭把手,国家又给报销了两万多元医药费。2017年,在国家危房改造资金的扶持下,家里盖上了新房,年收入逐步提高,张顺东家成为村里最早一批脱贫户。

张顺东:汗水不是白流的,总有收获。

如今,他们的女儿大学毕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也有了自己的宝宝,四世同堂,尽享天伦。对张顺东、李国秀而言,因为加倍努力了,所以倍感幸福。

《感动中国》颁奖辞

山对山来崖对崖,

日子好比江中排,

毛竹天生筋骨硬,

顺风顺水出山来。

李家大姐人才好,

张家大哥看上她。

没脚走出致富路,

无手绣出幸福花。

返回目录>>>

顾诵芬感动中国先进事迹观后感

__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老人用一生的奋斗为祖国建设作出卓越贡献,今天,他们是当之无愧最可爱最可敬的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以这些国家栋梁为吾辈之楷模,在新的征程上,接续艰苦奋斗、勇创美好未来。

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青春者当奋斗。“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当代青年既生逢其时,又重任在肩,当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勇立时代潮头,积极建功立业;要坚决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广大青年要时常谨记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精神,要充分发挥年轻人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显著优势,在自身岗位上以虚心好学的谦和姿态练就过硬本领、以精益求精的严格要求发扬工匠精神,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敢于探索、善于创新,用奋斗精神点亮青春最靓丽的底色!

青春是奋斗最真实的模样,奋斗者最青春。奋斗,绝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属,而是属于所有追梦者的权利。譬如,让人“医食无忧”的袁隆平院士和钟南山院士的光辉事迹可谓家喻户晓。耄耋之年的他们依旧精神矍铄,一位在田间地头辛勤培育杂交水稻,朝着“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不懈奋斗;一位在抗疫一线辛苦指导抗疫工作,怀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不懈奋斗。他们对于梦想和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艰苦奋斗,让我看到了一种冲破生理年龄桎梏的青春之态。人们常说“青春者应当奋斗”,我还想说“奋斗者永远青春”。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意志坚定的逐梦者总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不倦的奋斗姿态向着“光辉的顶点”勇于攀登,即使沿途艰险,也要一往无前。逐梦者们的那股闯劲儿、拼劲儿和钻劲儿正是青春最真实的模样!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青春奋斗正当时。《奋斗自勉》中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诚然,顺应客观规律的奋斗行为总能给人以欢快之感和奋进之力。回望百年奋斗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下,我们国家已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乘势而上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梦想成真,惟有实干。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接过老一辈奋斗者们的接力棒,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时常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方向、增强动力,以不悔的青春奋斗锤炼品格、锻造本领,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顽强拼搏、昂首阔步,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

返回目录>>>

吴天一感动中国先进事迹观后感

6月29日,“七一勋章”首次颁授,29名杰出党员代表受到表彰。国宾护卫队护航,礼兵护送勋章入场,国家最高礼遇、党内最高荣誉致敬最闪亮的星。这些功勋党员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终其一生许党报国,不负人民。他们是无数平凡英雄的杰出代表。每一枚沉甸甸的勋章,都是对他们、对所有平凡英雄的崇高礼赞。其中辛育龄、吴天一两位“七一勋章”获得者是卫生健康系统党员中的杰出代表。

吴天一,塔吉克族,新疆伊犁人,1982年5月入党。他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

辛育龄,河北高阳人,1939年7月入党。他是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战争时期,他曾与白求恩并肩战斗,多次冲上前线救治伤员。和平年代,他长期致力于我国胸外科创建和发展,是中国人体肺移植手术第一人,在胸外科领域多个方面取得“从0到1”的突破,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在吴天一身后,是许许多多跟他一样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党员医务工作者。他们有的一生扎根在艰苦偏远的边疆、山村,默默守护当地百姓的健康平安;有的日夜奋战在寂静的实验室里,在技术攻关和药械研发路上披荆斩棘;有的常年与蚊虫、钉螺、病毒打交道,用坚韧与汗水筑起防控疾病的铜墙铁壁……他们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他们都是可爱可敬、值得铭记的平凡英雄。荣光,同样属于他们。

致敬英雄,最好的方式就是向他看齐。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他们用行动证明,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今天,卫生健康事业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各种风险挑战,需要党员医务工作者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继续锤炼坚强党性,牢记初心使命,用忠诚与坚韧,用专业与仁心,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平凡岗位上铸就医者的光荣与梦想。

“七一勋章”是党内最高荣誉,以朴素、庄重为主要设计理念,以红色、金色、白色为主色调,使用冷压成型、花丝镶嵌、彩丝织锦等工艺制作。章体采用党徽、五角星、旗帜、丰碑与光芒、向日葵、大山大河、如意祥云等元素。党徽体现党的领导和核心地位,五角星象征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与薪火相传,丰碑与光芒寓意党的辉煌历程与丰功伟绩, 大山大河体现党员的理想和追求,如意祥云寓意祖国繁荣昌盛、和谐发展,旗帜寓意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革命理想而永远奋斗。有别于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的金属章链,“七一勋章”使用织物绶带,采用向日葵、光芒、星光等元素。寓意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勋章获得者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返回目录>>>

江梦南感动中国先进事迹观后感

常言道:坚持不一定能成功,但放弃一定会失败。人生从来不是一场计划好的旅行,而是一条充满变数的路。当命运给你开了玩笑,给你封上了一段路,你就需要迅速找到另一个出口,并坚持不懈走下去,同样会发现一段别样的风景。

26岁失聪女孩江梦南即将开始一段新的求学生活——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药学博士。幼时就双耳失聪的她,靠读唇语学会了说话。对江梦南来说,正是这一宝贵技能弥补了她身体的缺陷,也为她的人生赢得了更多机会与可能。

江梦南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的一个瑶族教师家庭。半岁时,她因为肺炎服用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左耳损失大于105分贝,右耳听力完全丧失。母亲___和父亲赵长军带着她四处求医,最终还是被确诊无法再听到声音。父母不甘心让她上聋哑学校,也拒绝再要一个孩子,决定全心全意培养江梦南,教她靠读唇语学习发声和说话。

听障儿童的言语康复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江梦南说,明白喉咙振动与口型变化的关系是言语康复的突破口,也是最难的一关。通过这一关,江梦南用了一年。接下来是正音。听障人要读准一个字的音,要重复练习千百次。

江梦南说出的第一个词是“妈妈”。在去北京看病回程的火车上,玩具掉了,江梦南发出求救声。___很惊讶,突然意识到这是进行言语训练的结果。她趁机引导女儿一遍遍叫“妈妈”,让女儿摸着她的喉咙,感受声音的振动。

为了准确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___带着女儿到湖南省聋儿言语康复中心,自费参加特教老师的培训。除此之外,她和丈夫还找到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和聋儿康复方面的书来学习。为训练江梦南能熟练识别他人的口唇变化,___每天让她看带字幕的电视节目。

每天坚持训练,两岁时江梦南的言语能力赶上了同龄人。她不仅会说普通话,还能讲当地方言,3岁时就上了幼儿园。不过真正的考验是上小学。考虑到她的听力障碍,学校建议6岁的江梦南推迟一年入学。一年后,学校接收她为旁听生,不把她的成绩列入对老师的考核范围。

令人欣喜的是江梦南的学习能力很强。小学四年级之前,江梦南的成绩一直是班级前3名。四年级结束时,小姑娘提出要直接跳到六年级。经校方同意,父母帮助她利用暑假自学完成了五年级课程,顺利跳级升入六年级。小学毕业,江梦南又做了一个决定,想和当地学习优秀的孩子一样,到离家100多公里的郴州市上重点中学。

2004年,江梦南参加了郴州市六中的入学考试,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

2010年,江梦南参加高考,考了573分,超过一本分数线两分。这对于很多高考生来说,是相当不错的成绩,可江梦南并不满意,主动提出要复读一年。第二年,她以615分考入了吉林大学。

选择吉林大学,是想体验北方的生活,还有个原因是她的偶像张海迪也毕业于这所大学。自身的特殊经历,让江梦南从小就有个治病救人、祛除病痛的“英雄梦”,因为失聪不能学医,于是她选择了药学专业。

良好的自学和思考的习惯让江梦南在学习上一路过关斩将。“我主要通过看黑板、PPT和书本自学。”江梦南说,父母在她小时候便有意培养她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不懂的问题,父母从不直接告诉她答案,而是建议她去查找一些资料,在这个过程中,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从本科到硕士的7年间,江梦南一直学习和生活在吉林大学。大学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因为听不见英语听力的广播,江梦南放弃了听力题。在听力占总分35%的情况下,她还是凭着笔试题取得了四级430分和六级505分的好成绩。

“无声的世界,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研究问题。”江梦南说她是一个外向和开朗的人,曾经还想做一名记者。但因为听力原因,她不得不放弃,选择进行学术研究。

在吉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江梦南用英文发表的论文被收录进国际权威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即SCI)。在实验室,研究人员必须戴口罩进行实验,江梦南就只能靠“猜”去尽量理解对方的操作,事后再去消化和总结。每当解决了研究中的问题时,江梦南会很有成就感,也更深刻地感受到思考的力量。

硕士导师杨晓虹给了江梦南很多学习上的帮助。一开始,江梦南靠读唇语理解不了有些专业名词,杨晓虹就用纸笔与她交流。让杨晓红欣慰的是,在硕士论文答辩时,江梦南能用熟练的口语与老师交流。因为双耳失聪,江梦南不能做药物化学实验,杨晓虹建议她攻读博士学位时选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向。

6月22日,在吉林大学2018届毕业生学位颁发仪式上,江梦南正式获得硕士学位,同时获吉林大学2018年度自强自立研究生称号。

自强上进的江梦南让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很感动。杨振斌说,江梦南为身体有障碍的人树立了榜样,她的事迹充分说明听障者可以在家人和学校的帮助下很好地融入社会。

“唇语是需要学习一辈子的事,100个人就有100种不同的唇语方式。”江梦南通常要和他人接触一周,才能达到迅速读懂对方唇语的程度。在大学期间,她经常回到家乡在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鼓励那些听障孩子一起学唇语,让人生增加更多机会和可能。

江梦南始终在自己规划的路上踏实地走。今后从学校进入社会,双耳失聪会带来诸多不便,这是她必须考虑的现实。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留在大学工作,继续做学术研究。

返回目录>>>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观后感2022年相关文章: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202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

2022年感动中国观后感700字

观看2022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

2022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700字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2022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2022感动中国观后感

2022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心得体会

2022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

128504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