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无穷之路》观后感及启迪(2)

关键词: 无穷之路观后感,无穷之路启迪,无穷之路
嘉欣0 分享 时间:

精准扶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全乡镇党员干部正如火如荼进行,那么,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积极参与部门定点扶贫。要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二要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的方式,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三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吃饭、穿衣、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两不愁、四保障”方面的问题。四要帮助困难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五要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精准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发挥表率作用,时刻保持知难而进、克难而上的豪情锐气,在困难面前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不计个人得失,事事想在前头、处处赶在前头,不遗余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观看《无穷之路》观后感【篇5】

扶贫工作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的习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于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让农村人口如期脱贫是最终判断我国是否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按照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大约还有2年的时间,目前已处于决胜阶段。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其中农村还有几千万的贫困人则是最突出的短板,必须合理安排公共资源配制,动员全党全社会齐心协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实现扶贫不是一天一夜的事情,实现贫困人民的小康梦想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从头脑中扎根,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我们不应该喊出扶贫口号,也不应该设定好高骛远的目标。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从层次从小事做起。

长期以来,扶贫乱象时有发生,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扶贫资金天女散花、贫困县舍不得脱贫摘帽、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现象的存在严重导致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这不仅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更是扶贫工作没有走心的恶果,不可小觑。

精准扶贫要用真心从实抓。以调研走访的实际数据定位哪儿最贫困,为什么贫困?实打实的派驻工作组,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等发展当地经济;上级部门也应拨付资金、实行一帮一的政策,点对点扶贫帮困。

精准扶贫要清心从严管。扶贫资金和项目要从严管,防止进入小腰包,要实实在在的用在基础设施修建或贫困老百姓身上;资料整理和汇报要从严核,防止为了验收检查而作假,杜绝书面汇报漂亮、群众口碑差的以汇报夺政绩观;定贫脱贫要从严审,严厉打击为了扶贫资金而定贫困村、为了脱帽而做形象工程的现象。

心系于民,冷暖在心是动力。扶贫干部应深入贫困,体会疾苦,让心得以洗礼,发自内心的来打好打赢这场扶贫脱贫攻坚战,要有一种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观看《无穷之路》观后感【篇6】

眼下,如期脱贫的号角吹得越来越响。越到紧要工作关头,越需要各级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关键是突出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只争朝夕、全身投入,以更加坚强的意志和更加务实的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状态比位置重要。脱贫“冲刺”的关键时期,挑战错综复杂,脱贫干部精神抖擞的干事状态,比任何一个年度和一个阶段更加弥足珍贵。就像足球赛场上,越是快到“临门一脚”的位置,越要精准出击,否则容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也如徒手登山,越是临近巅峰时刻,越要百般谨慎、打起精神,任何傲气、懈怠、大意都能导致失败甚至丧命。光阴荏苒不等人,珍惜当下是关键。对各级党委(党组)来说,关键是坚持实事求是,突出底线意识,下定决心、千方百计,精准摸清最后的“存量”和“底数”,切实在查漏补缺、靶向用力上下功夫,确保一鼓作气、不留遗憾。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2020年的脱贫工作,时间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倍加珍贵。这从客观上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脱虚向实、动真碰硬,来不得一丝“花架子”或者半点“客里空”。过去的几年,基层单位和致富群众创造了大量卓有成效、亮点突出的脱贫经验。要强化脱贫领域“四风整治”,严打狠刹自以为是式的官僚主义和文山会海般的形式主义,倡树亲力亲为、同甘共苦、拜民为师的实干精神,用真心、动真情、真出力,努力用老百姓的口碑和群众的获得感验证成果、刷新形象。

脱贫是一场世纪决战,也是创造历史的民族伟业。实现尽锐出战,必须统筹力量、形成合力。换言之,脱贫不是基层单位一个层面的任务,也不是某一个部门一家的职责。参与脱贫,人人有责,家家有份。必须发挥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和统领作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领导干部带头干,大力支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发挥专责和职能优势,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和精准指导。要强化考核奖惩,广泛动员各部门各单位和各行各业立足实际、创新作为,对贡献突出、群众满意的及时表彰奖励,广泛开展经验交流和典型选树,形成众志成城、群策群力的生动格局。

历史大势,浩浩荡荡。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客观来看,刚刚达到脱贫标准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艰苦,抵御风险能力仍然不强。在城市,仍然有一些比较贫困的群众。依据固定标准的绝对贫困可以暂时消除,相对贫困、收入不均现象在一定领域和范围内可能长期存在。要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坚持脱贫不脱政策、不撤支持,坚持以“扶上马送一程”的恒心和韧劲,帮助脱贫群众夯实生产生活提质增效的基础。要聚焦缓解相对贫困,更多在深化教育扶贫、夯实社会保障、发展改善民生、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强化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帮扶措施,筑牢脱贫减贫、防止返贫的坚固防线。


观看《无穷之路》观后感及启迪相关文章:

《跨过鸭绿江》个人观后感及启迪

观看2022新年第一课观后感启迪

榜样6个人观后感7篇

电影吴仁宝观后感

观看肖生克的救赎观后感范文700字

观看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

下一个奇迹的观后感范文

筑梦路上第四集万里长征观后感

大国崛起关于英国观后感

2022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优秀观后感

128511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