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笨小孩个人观后感
推荐文章
该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南方深圳热土,逆转人生的拼搏传奇故事。该片于2022年2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奇迹笨小孩个人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奇迹笨小孩个人观后感1
昨天看到群里《奇迹笨小孩》的介绍,看到深圳创业的故事就非常想看,又看到小姑发的观后感,就接着看了。
电影讲的是景浩的妈妈病逝。20岁景浩独自带着年幼的妹妹来到深圳生活,兄妹俩生活温馨却拮据。妹妹有心脏病,最好在两年内做手术,需要50万。机缘巧合之下,景浩得到一个机会,本以为美好生活即将来临,却不料遭遇重创。在时间和金钱的双重压力下,为了妹妺,毫无退路的景洁决定孤注一掷,选择了旧手机拆零件销售的业务。租厂房,招工人,收旧手机,景浩在欠债的情况下,开起了电子厂。如果零部件质量合格率达不到85%,就会前功尽弃,一分钱也拿不到。就是这个风险极高的生意,还是景浩凭着眼光、勇气和大无畏的精神争取到的。
哥哥对妹妹说:“彤彤你记住,只要你想,就没有做不到的”。
妹妹看着紧张的哥哥说:“别紧张,你是最棒的。”
景浩在耳聋女员工受欺负的时候,大打出手,温暖了员工的心,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后来景浩,在最困难的时候,员工们挺身而出,帮了景浩,救了电子厂,这也是因果。
景浩为了妹妹,在利他精神,菩提心的摄持下,有惊无险,终于挖到了第一桶金,也和他的合伙人们赢得了2年500万的定单。听到若大订单的景浩,在惊喜之余,揣揣不安的问了老总:“这次有定金吗?”老总回答说:“有”。景浩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景浩敢想敢干敢闯的精神,让老总看到了他自己刚到深圳创业时的影子。与老总产生了同频,获得了理解,赢得了机会。
妹妹的手术很成功。六年后,景浩登上了领奖台,受到了众多人的瞩目、掌声。景浩从一个笨小孩(普通人)实现了生命的大逆转。本来景浩是为了帮妹妹,担当起哥哥的责任,却是因为妹妹、逆境而实现了生命的大逆转。鸡蛋对内打破是成长,对外打破是压力。
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就被感动得流泪,六年后,景浩登上领奖台的那一瞬间,直接是哭起来了,感同身受,好像是自己经历了种种困难,终于站到了自己想要的高点,可以松一口气了一样。
看电影之所以会哭,是电影情节勾招起了自己的经历,实际上感动的是自己,哭的也是自己。没有跌宕起伏,一马平川的人生很难感同身受,很难被感动。
通过电影想到了自己26岁从一天药店也没有干过,又没学这个专业,直接开的药店,中间还得经营,还得学习,还得应付检查,培养员工,一人身兼数职,从早忙到黑,连睡觉都在想着药店经营。为了迎合药店专业性的需求,我从参加工作以后,又拿了中药学专业的中专毕业证,经济学专业的大专毕业证,中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证,进主管中药师需要通过职称英语考试,山东省计算机能力考试三门,拿到了执业中药师证。现在开药店,包括开药品批发企业,我的证书都够用的了。专业证书学出来以后,又忙于参加企业管理的培训。后来幸遇佛法,幸遇恩师,我又开始了学习研究宇宙人生真实的旅程。姐姐对母亲说,我这半年的学习成长超过了姐姐这么多年来的学习,因为我有恩师指导。
有佛法就有办法,相信在三宝的加持下,在恩师的慈悲教授下,在师兄们的提携帮助下,每一个笨小孩都能创造自己的奇迹!
奇迹笨小孩个人观后感2
为培养姐弟手足情深,大年初四全家一起看了电影《奇迹笨小孩》。全家都被影片中哥哥的坚持、执着和责任感深深感动到。
当你为一个人、一个梦想拼命时,当你别无选择没有退路时,你就只有拼尽全力往前冲了。我拼过命,在绝望中摸黑前行的感受,我感同身受。
年少揣着800马克和一张单程机票出国求学,我一无所有,只能拼命。西方国家是白种人的世界,工地是男人的世界,我不想认命,就去拼命。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年轻人,是无法理解我们那一代留学生的艰辛的。在那个赤手空拳背井离乡、车马很远书信很慢的年代,留学就是九十年代的"上山下乡"。
到了德国,我带去的800马克付了两个月的房租就所剩无几了,只能在课余找些临时工挣生活费。学习压力大、功课重考试多,课余时间很少。好在当时的德国大学是免费的,我只需要挣出房租医疗保险和书本生活费就可以了。打工挣的钱付了房租和医保就没多少了。大学食堂一顿两三马克的饭根本吃不起,就在平民超市买最便宜的大包装面条和番茄酱,一天只吃一顿煮面加番茄酱。找不到临时工可以做的时候,就得一块钱掰八瓣用。我曾经一个月只花了20马克吃过期面包。由于经常没饭吃,习惯了饿肚子,以至于到现在我还是一天吃一顿饭就够了。
刚到德国没多久就大病一场,做了一个开膛破肚的手术。手术后两周出院就得立刻去打工,否则没病死也会饿死。当时在快餐店打工,进货搬重物撕开了肚子上的伤口,又回医院缝了一回……
那个年代没有手机微信视频,国际电话根本打不起。写信都要等到学生会有人回国,帮我把信带到国内寄国内平信,因为一封国际航空信要将近5马克,这是我一周省吃俭用的饭钱。
没有家人朋友,遇到事没人可以商量,没饭吃没人能帮我。大考时没时间打工或者没找到工作就没钱过日子,饭可以少吃,房租和医保不能不交,只好找人借钱,打工赚到钱就立刻还掉,从不拖欠。
那时的我不是用明天会更好在鼓励自己,而是“下一秒还能活着,我就继续活下去”。那些年怎么熬下来的,我都不敢仔细回想。成年人的世界,就是无数次掉进深渊,再无数次爬起来。可以痛哭,但绝不能回头。就像《奇迹笨小孩》里面的哥哥的那样,绝望到了只能向前跑。
读到大三可以在工程公司兼职工作了,有了固定收入生活轻松了些,很快完成了本科学习。硕士我选了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方向,教授第一次见到我就很直白地说,“你确定要读我这个方向?我这个方向要学工程索赔,有很多法务专业的课,对德语要求很高;而且学施工要下工地,和男人一样干活。所以我这里没有外国学生、更没有女生”。我自信的看着教授说“那您现在就有了第一个外国学生,而且是外国女生。”
我一直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很快,我不仅各科取得了好成绩,还成为了教授的助教。最终以优异的毕业成绩走出了校门,进入了HOCHTIEF——ENR Top 250前三的德国最大的工程公司。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很多时候大家可能会认为,没有成就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能力不够或者没有机会。我一直认为,行动才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能力是干出来的,机会是创造出来的。我入职HOCHTIEF就参加了雅典机场建设项目。刚开始上班,工地上从德国同事到分包的希腊工人都觉得我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瘦弱的东亚布娃娃,我也为此躲在车里哭过几次。擦干眼泪后,我用我的实力和干劲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不畏资深同事的冷嘲热讽,一次次给项目提出优化方案,终于博得了掌声、尊敬和重用。
在HOCHTIEF这样的堪称全球国际承包商航母的大企业里,聪明的有能力的国际人才比比皆是。我是一个从小就知道勤能补拙的人,无论公司把我派到哪个国家哪个项目,去哪个部门做什么工作,我的执行力和战斗力都是不容置疑的,也因此在公司内部不断得到提升。工地遭遇洪水,我拎着潜水泵跳进基坑抗洪、几个工程师赶来,我们在大雨中背靠背抽水、守住了几乎被大水漫入的配电房;地震时,我逆着人流冲回办公室抢出存着工程重要数据的计算机。遇到突发事件,哪怕是孤军奋战,我的工程师使命感和骨子里的拼劲牵引着我,冲破所有的压力和恐惧,让我面对困难不低头。
成功的人并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有能力的,而是最积极主动付出行动、产出绩效的人。我不否认专业能力重要,但是行动更为重要。一个人会做和愿意做是两回事;说和做是两回事;做了和做好是两回事。努力是一辈子的事情,梦想从来都是靠行动来实现的。所以我常说,拼尽全力行动才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我四十岁了才拖儿带女回清华读博士。博一的学分课很多,每天早上姐姐坐校车上小学,我带着弟弟去上课。弟弟还小不到入托年龄,我也没人可以帮我带孩子,只能课前课间给弟弟匆匆喂奶,交给闺蜜、师兄师弟妹们临时看管,再冲回去上课。博一下学期很多课都是晚上的,给弟弟喂奶后哄睡觉,安排好姐姐写作业看着弟弟,家门钥匙托付给邻居奶奶帮忙过来看两眼,再骑自行车披星戴月去上课。教授们都知道我这个永远迟到十分钟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