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2)

关键词: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电影
泽璇0 分享 时间:

影片接下来的情节,似乎也在逐渐揭示所谓“戏肉”,可能是一出家庭闹剧:这当中涉及到兄弟、夫妻、父子、叔侄的关系,其核心,可能是兄弟强加的对侄子的抚养权问题。

先不说后面的转折,影片前半段在展示这些表面情节时,若隐若现似乎有所保留。比如,主角看起来比较怪,别人看他的眼光不一样,特别是家乡熟人对他的态度,总有一种热情中夹杂着担忧的神情,然后再回头细品,“热情”也变了味,依稀更多是“同情”。再联系主角那种“近乡情怯”的表现,在“海边的曼彻斯特”那座小镇里,一定发生过什么事情让他难以忘怀。

这种对真相的期待,可能会让不耐烦的观众、有按“快进”的冲动。但文艺片老饕们都懂,这种“欲盖弥彰”的隐忍,才是此类影片的魅力所在。其中关键,在于编导得在“揭示”那一刻前、提供足够丰富的细节,一方面让观众的胃口越吊越高,另一方面,则为提升“揭示”的震撼效果,而暗自积蓄力量。

本片在这方面的动作,多半靠那些貌似不经意的“闪回”。通过那些回忆场景,编导让观众了解了处于不同时期、处理不同关系时的主角,但这种了解,同时又被刻意局限在难以融合的范围内,观众虽说对主角过去的生活、以及他的个性了解更多,但这些细节还缺少一个担任连接——确切地说是“转折”——的关键节点;在这些有意制造的支离破碎细节中,编导无论是在情节演进节奏上,还是在观众的情绪上,都储备了足够的能量。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4

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海边的曼彻斯特》这部影片中正是如此,男主的三个孩子因为他的不小心而被大火烧死了。悲剧发生时,男主有想过在警察局做个自我了断,虽被拦下,但过后男主并没有再次选择了结自己,而是选择关闭了内心所有的门窗,自虐般把自己锁在悲伤的深海里。在他的字典里,格式化了所谓的幸福,未来。

他不接受他的侄子。以痛为肌肤之食,以封闭和麻木为自我赎罪。他不肯走出来,或者说他走不出来,正如影片中他是的I cant beat it.他不能打败,走不出来。平淡是残酷的真实,弥漫悲伤包裹彻骨伤痛,“忘不掉也走不出”,连相框都是绝望的形状,时间无法治愈,什么都无从治愈。这就告诉了我们:不是谁都能和过去握手言和,那些用一个事件拯救事件的情况,只是发生在虚幻。

《海边的曼彻斯特》看到的不是同情,我们留下的眼泪不是同情之泪,而是共勉,共勉悲伤无处痛击。感知悲伤和沉淀悲伤很容易,如何面对悲伤,甚至重新站立起来面对未来,却比悲伤本身更艰难。

影片试图告诉人们,深沉的悲伤,不会有一剂吃了就好的药方,而是尽量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不要试图闭上眼睛,去看见那些曾经的伤痕。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5

我总是会有这样的状态:对一部电影一直处于听说知道的状态,然后过了很久,突然兴致所至被一个点吸引住,把这部电影看完了,然后感觉怎么当时就没看呢。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喜欢海边的曼彻斯特这部电影,我能够从中感受到那股力量。

人还有所发生的故事与曼彻斯特这个海边小镇一样,冷静、冷冽,严寒的冬天飘飞的大雪短暂的春天,意境浑然一体。冷艳的空镜头,它既沉默又充满力量。

海边的曼彻斯特讲述李这个男人的故事。他在波士顿做着公寓维修员的工作,偶尔会因为态度粗鲁被举报。他下班后一个人会去酒吧喝酒,会暴躁地就因为觉得自己被盯着而殴打别人。这种状态被突然的家庭变故打破。哥哥因心脏病突然去世,他驱车赶回家乡海边的曼彻斯特。

过去幸福的和悲伤的回忆都在时不时的不断闪回。

由哥哥的遗愿,16岁侄子监护人的责任落在了李的身上。他非常不想接受这份责任,并不是他不爱他的侄子。他是在逃避自己,逃避过去。也就是他在迟迟不想接受和挣扎的时候,镜头闪回了过去在这里一场大火让他永远的失去了心爱的孩子,并且妻子也离开了他。

最终他接受成为侄子的监护人。他与侄子就这样互相进入了彼此现在的生活,也给他的生活添加了一点点颜色。在侄子强烈不愿搬到波士顿,还有种种生活的不便下,他决定先搬回来。

和嫂子多年后的见面、小镇上偶遇前妻、梦见逝去的孩子结果把饼烤糊了直冒烟等等等,他受不了了。过去的回忆和痛苦都在折磨他。最后他将侄子委托给朋友,好朋友收养了他的侄子。李离开了海边的曼彻斯特,继续在别处工作。

春天到了,在海边的曼彻斯特短暂的春天里,他们将哥哥下葬。之后,侄子和李说着现在的生活,一起走着。最后结束在他们一起出海在船上钓鱼。

有人说道这部电影表达着【我们都有权利不与自己的过去和解】【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过去和解】是这样的。我能够理解一些影片中李的那种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化小,可能就是绝不会再碰什么东西,绝不会再做哪种事,绝不会再去哪个地方等等。

绝不会再就是一种闪躲,一种不要再面对。在别人看来,有时候我们真的就是很执拗,不能理解。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为什么,可能我都不甘或者模糊了最初的原因,但是无论如何就会不想再面对,并且做到难得的知行合一。

生活如此真实,人生就是这样。可能看似很丧,但我觉得丧只是一面,我们无法逃脱的一面。而就在这之中,蕴藏着力量。我发现有时我很能够接受一些真实的压抑伤感,可能就是那种丧吧,并能从中有感触能感到力量的存在。我会喜欢某种极致的东西。

喜欢豆瓣电影文章上的几句话:

整部片都蔓延着一种压抑的伤感氛围,这种氛围充斥在美丽的海边景色之中。

生活就是这样,美好与绝望同在,它是如此的真实同时如此的虚幻无常。


128866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