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运用真实形象进行论证的纪录片。它充分发挥电影的技术优势和艺术优势,运用可视材料进行论证,显示出形象性与思辨性相辅相成的特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经典纪录片观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经典纪录片观后感800字1
国庆期间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影《长津湖》,看完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950年,中国第九兵团出入朝鲜,当这些英勇的战士们正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中时,立即需要再一次踏入硝烟弥漫的战场,面对当时世界第一强国,他们丝毫不怕。
电影中的一幕幕不怕牺牲、亢奋英勇的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让大家万目睚眦。敌军的飞机找到了七连军队,七连军队命大到老天赏脸,美军误以为他们是死尸,两位美军要比比谁击中的死尸多,击中的多的那一方会得到十美元,难道千万中华人民的性命在他们的眼里只是一场价值十美元的玩物吗?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凭什么他们就要被这样对待?他们这样做简直是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扭曲,可恨至极……
我非常敬佩这些军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们一旦躺下,就再也无法起来。他们为了祖国离开亲人,他们也是亲人的儿女,也是亲人的父母,他们面对的不是一场儿戏,而是分分秒秒就能丧命的战争,但他们从未畏惧,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信仰:为国效力,向死而生。面对着强大的敌人也面不改色。美国无论是在生活条件还是武力装备或是饮食方面,都比中国高了不止一两个档次。但中国凭借这顽强不息的意志,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了。在战场上,他们口号简短却满腔热血,精炼却铿锵有力。“冲啊!”这两个字包含了太多,有战士们挥洒的汗水,有生离死别的痛苦,有中华人民在战场上一次又一次被激起的斗志。
电影中有一位战士所说的话,不禁让在场的观众泪洒衣衫,他说:“我们打仗是为了让下一代不再活在一个充满硝烟的年代。”是啊,若没有他们,如今的我们是不是也要身披荆棘的上战场呢?我们如今所拥有幸福的美满的生活,不都是用战士们一个个的生命换来的吗?电影的结尾处,一位美军部队的团长向中国人民致敬了,他右手敬礼,瞻仰着被冻成雕像的志愿军,说到:“面对如此有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不可能胜利。”敌军从原来的嚣张到示弱,都是用战士们的努力换来的!
我们拥有了现在的生活,是因为他们替我们把危难的时刻都扛下来了,是他们在万家灯火背后负重前行。少年的我们风华正茂,我们应当牢记革命先烈,年幼的我们现在不能做什么大事,但是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而在于行动。我们应当好好学习,不辜负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新中国。
经典纪录片观后感800字2
昨天,我和家人一起去观看了《长津湖》这一部战争电影,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泪流不止,深有感悟。
这部电影整整有三个小时,每看到一个英雄牺牲,我就会流泪。1950年10月26日,敌军向我国部队发起进攻,将士们浴血奋战,无情的子弹打在他们的身上,穿过他们的胸膛,看得我是既紧张又心疼,当我看到张小山被美军导弹打到时的那一段,我的眼泪开始止不住的往下流,几乎浸湿了我的口罩,张晓山只比伍万里小两个月啊,还没有进入战场就不幸牺牲了。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不禁地自言自语:“中国人,一定要胜利啊!”我的双腿不停的颤抖,手心止不住流汗。荧幕上那一颗颗导弹不停地爆炸,七连队的人有伤有亡,可恶的敌军又发动了几十辆坦克和炮弹来进攻,狡猾的敌人躲在一所小房子里,当伍万里和伍千里进去时,和敌人来了一次正面抗争,他们相互按在地上,接下来的一幕太扎心了,敌人正拿着小刀准备刺向伍千里,不过幸好被他的弟弟伍万里看到,并马上冲上前去救了他的哥哥一命,直接给敌人来了个爆头杀。
还有一个让我泪奔的场面,让我敬佩的人物,他就是雷公,在最后的一场战斗里,美国军通过发标识烟雾弹,瞄准中国军连投放炸弹,就在这个紧急的关头,雷爹奋不顾身地将标识烟雾弹搬到了战车上,准备转移敌人的视线,可最后却被炸的浑身是血,当七连队的人赶到时,雷公口吐鲜血,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你们别丢下我一个人…疼……疼”听完后,我真的特别心疼,泪流不止,之后他就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离开了战士们,七连队的人抱头痛哭,决心要为雷爹报仇。在最后的抗战中,战士们拼尽全力打跑了美军的敌人,一连队中,只剩下了杨根思一人,他看着队友们的尸体,又看了看炸药包,想起了他们的口号,于是便奋不顾身地抱起炸药包奔向敌人,与他们同归于尽,这便是最后的哭点。
影片结束后,我沉默了许久,为什么会没有结局呢?走出影院后,当看到外面灯光闪耀,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想必这应该就是最好的结局了吧。看完这部电影后,真让我感动不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经典纪录片观后感800字3
《穹顶之下》围绕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它让人们了解了中国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必将影响着我们乃至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更是无从谈起。除了对现在大气环境的担忧之外,感触更多的是,柴静直面问题的态度,这个大调查是她辞职后,以一个前调查记者的身份完成的,她做的很认真,源自内心,触发了万千观众。
细想一下,柴静从国家、企业、个人几个层面揭示了环境污染的原因,并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如何才能留住APEC蓝。然而,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这是一个大层面上的调控,我们能做的很少,但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能做的却很多。就像纪录片后面柴静讲的几件事,碰到建筑工地扬灰,我们可以跟老板协商,让他用网兜盖起来;碰到餐馆油烟太大,我们也可以建议老板加装吸油烟装置;碰到加油站漏油,及时拨打12369。其实生活中我们能做的远不止这些,譬如我们可以改变出行习惯,多坐公交少开车;节假日尽量不要燃放烟花、爆竹,选择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尽量多种植一些树木,增加绿化,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将为整个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面对复杂多变的雾霾污染,也许柴静一个宣传片起不了什么决定作用,但是无论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还是一个母亲,她的勇敢都值得我们敬佩。在以前,我们也许认为雾霾只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天气,不清楚他的破坏性,但是当有人站出来,理性的告诉了我们它的危害,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它,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就要改变以往的陋习,多为环境保护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呢?虽然我们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是因为这件事我能为环境保护做了一点贡献,那么我们心里就会踏实很多。如果我们能够克制自己,节制身边人,人人参与保护环境,那么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雾霾,神州大地自会山清水秀。
在人类与雾霾的斗争历程中,穹顶之下不应该是柴静一个人在战斗,我们13亿人同呼吸,共命运,并肩作战。
经典纪录片观后感800字4
大众最初熟识柴静,是因为非典疫情的爆发时,她瘦弱的身躯里蕴藏着的惊人的力量。从彼时的年少成名到不久前的赴美产子,柴静向来不缺少话题性,如今为了孩子的“私人恩怨”而拍摄关于雾霾的纪录片,更是惊呆了一众看客。在震惊的同时,雾霾之于柴静或者柴静之于雾霾的关系,却不似尚为媒体人那时的明朗和清晰,庄严却又多了一丝悲壮,而这也不仅仅是柴静一个人的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