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乡村振兴观后感范文5篇

关键词: 全国乡村振兴观后感,全国乡村振兴心得,乡村振兴
燕玲0 分享 时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全国乡村振兴观后感范文最新5篇,以供大家参考!

全国乡村振兴观后感范文(一)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聚焦解决农村发展资源零散、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致富带富能力偏弱等问题,在农村建设发展型党支部,以支部建设引领发展、服务发展、保障发展,带动强村富民。

选贤聚能,配强发展骨干。为选优配强发展型党支部,从储备村“两委”班子成员入手,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邀请等方式,鼓励农村在外能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回村竞选。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中,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等返乡人员共1567人,占比达85.7%,村党支部致富带富能力显著增强。红河镇大庄皋村的陶国东在外经商多年,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后,积极响应镇党委发展现代农业的号召,带领党员群众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品牌西瓜搬上网络,增加了群众收入。结合县镇领导班子换届,全县储备了近500名有冲劲、懂经营、善管理的“85后”“90后”干部,帮助村党组织找准发展路径。实施“星火计划”,按照“摸底、回引、扶持”的工作路径,有针对性地回引熟悉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等知识的优秀人才210余名,重点扶持有潜力的青年人才创业项目,集聚起乡村发展合力。

合作为媒,引领发展路子。围绕破解农户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缺品牌的局面,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2021年年底,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318家,涌现出庵上湖村、唐家店子村、埠南头村等一批村社联姻、强村富民的示范村。立足全县火山农业、设施农业等资源,探索“火山农业产业联盟”“村集体经济发展共联体”等发展新路径。红河镇大宅科、林泉两个村党组织招引工商资本开发周边贫瘠地块,建设桃花源等两处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建成后,村党组织返租工商资本建造的大棚,引进合作社、劳动力等参与生产经营,在农产品销售后按照事先约定进行收益分配,探索出“工商资本下乡、村集体实体经营、合作社支撑、群众广泛参与”的村级发展共联体模式,实现共富共赢。

机制赋能,夯实发展保障。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管理监督等全链条机制,提升农村党组织引领发展能力、服务群众实力、干事创业动力。印发《昌乐县镇街党校(党员教育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依托县镇两级党校以及党性传承中心、五图街道庵上湖村等9处现场教学基地,常态化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通过“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培训方式,让学员切实增强带领发展的使命感、带头致富的紧迫感和带动致富的责任感。推行农村党组织书记积分制考核管理办法,对履职情况及引领发展情况定期评估,及时调整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党组织书记。

全国乡村振兴观后感范文(二)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破解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态振兴是根本。“录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全国乡村振兴观后感范文(三)

20_年_月_日至_月_日,我很荣幸参加我县今年的在职干部全员培训,这是我入编以来第一次参加培训,感到非常激动。通过党校领导、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本人受益匪浅,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有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_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_亿多中国人中,有着近_亿农民,农村成为了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关系“幸福百姓”获得感的提升,关涉“美丽乡村”愿景的实现,关乎“乡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社会变革的急剧转型,三农问题成为了我们心头难以放下的牵挂。“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乡村振兴已刻不容缓,而只有让人们愿意回、回得去、留得下,乡村振兴方有希望。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民必须富,让人们愿意回。乡村若是“梧桐树”,便会引来乡贤游子们这些“金凤凰”,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乡村的振兴发展的对“城归”的引力第一要义就植根于农民生活的富足,从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治安、养老方面成为农民最为关心最为迫切的问题,只有为农民生活奠定坚实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广袤乡镇百业兴旺,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从而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129558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