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蝴蝶的观后感
《蝴蝶》看似儿童电影,其实剧本写得聪明巧妙、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在每个问题的背后,都隐含了人生的哲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电影蝴蝶的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蝴蝶的观后感1
今天接到朋友刘德华打来的电话说《蝴蝶》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值的一看。带着这种心理,我走向电影院一口气把这部电影看完了,觉得确实挺震憾的,德华说的对,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影片看似简单,确反应了一个不寻常的主题,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老人与一个小女孩去捉蝴蝶之中发生的事。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小时十九分钟,确让我回味了许久,心灵得到了震撼。一个老人---朱利安,为了死去儿子的心愿,他喜爱上了蝴蝶,进而去研究蝴蝶,为了寻找罕见的“伊拉贝利”品种的蝴蝶,他不惜放弃尊严,找专家问询“伊拉贝利”的生活环境。之后带着这些他得到的信息到了高山。此时一个不被母亲重视而又特别淘气机灵的小女孩--丽纱阴差阳错的走进了老人的生活圈子,与老人一起寻找罕见的蝴蝶。小女孩叛逆又惹人喜爱,以至于老人也拿这个闯入他此次旅行中无知的小女孩也没办法。蔚蓝的天,青青的草,魏峨的山,悠悠的水,伴着飞舞的蝶。老人与小女孩在这样纯洁的环境中游荡着。旅途中有欢笑,有快乐,也同样有一些波折。更多的是一老一小之间心灵的对话,虽象是祖孙的关系,可是他们没有代沟。最后,在一个傍晚当老人将要抓住罕见的“伊拉贝利”时,却被小女孩把蝴蝶给放跑了。气愤的老人让小女孩走开,就在那一个夜晚,小女孩掉进了山上的一个洞里。而此时小女孩的妈妈在孩子失踪的几天里开始渐渐认识到孩子的重要,知道自己不该把自己的痛苦强加给孩子,明白了自己以前没有真正关心过孩子。
结局,自然很好,老人和孩子都得到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都获得了心灵的慰藉。“你妈妈叫什么名字,你还没告诉我呢?”“告诉你了,不记的了吗?”“你告诉过我吗?”“伊-拉-贝-利。”“奥,我们都找到了他(她)。”影片在这样一段对话中落下了帷幕,蝴蝶在夜空中找到了自己的天地。
片名虽然叫蝴蝶,内容似乎与蝴蝶关系不大。()但它的内容确让我获得了心灵的纯洁,给了我一片纯洁的天地。我从老人的身上看到了一种父爱的伟大,看到了老人坚毅的信念,更看到了老人对蝴蝶人生的诠释;从小女孩身上,我看到了社会失去已久的纯洁的心态,童心与老人之间的对话,不涉世事的天真,片中幽静的环境,令我向往那法国式的世外桃源。在老人与小女孩独处的时候,那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没有名与利的诱惑,也没有中国式的压力,有的只是两个纯洁的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除此之外,不在有其他的什么。
其实,我们的一生,犹如“伊拉贝利”蝴蝶的一生,虽然它从蛹到成蝶再到死亡,只有短短的三天三夜,但对于蝶来说,那已经足够了。就好像我去做一件事,我不会太在乎结果,享受其中的过程,其中的欢乐已是对我最大的奢侈。时间只是度量生命的长短的工具,它不能左右生命中的欢乐。片中的老人很好的诠释了蝴蝶人生。--生如花夏。我不求自己有生如花夏的美好,只求有平凡的一生。就是犹如片中老人那样的过活。
片中的另一个主题,便是反应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父与母对子女的爱。影片的结局很完美。老人得到了对儿子的诺言,找到了儿子想见的蝶,完成了儿子的愿望;小女孩也在与老人的旅途中,使母亲回心转意,得到了母爱。很多时候父母亲以为儿女知道自己对他们的爱,其实,儿女有时并不知,需要父母亲对子女说一句:“我爱你。”儿女也一样需要对父母说一句:“我爱你。”那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
最后,影片营造了一个纯洁的氛围,增加了观众对影片的想往。我看了影片之后,沉默很久,思考很多。我的心灵得到了解脱。
今夜,我作了一个美梦,梦见自己化作了蝶,飞舞在空中,越飞越远,消失在无尽的梦中。
电影蝴蝶的观后感2
我们活在这个纷繁多彩的世界上,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善待和关爱自己的生命,珍惜身边的人,如俗话所说:“不要为了追寻天边月,而忽视眼前人。”这样我们才会时刻抓住幸福,才不会忽视身边的爱。
现实生活中许多事往往是无法如愿以偿的,就像“幸福”,在离我们最近的时候,幸福却往往会和我们开玩笑般的在不经意间与我们擦肩而过。其实,幸福往往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懂得好好去珍惜......
看过《蝴蝶》这部电影的人都知道,其主题是以主人公朱利安和爱丽莎,一老一少一起外出寻找属于他(她)们的幸福——伊莎贝拉,可最后却发现属于他们的幸福就在离他们最近的地方——他们的身边。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给我们展现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寻找幸福的过程,我认为这部电影的社会价值要远远超过了如张艺谋导演的许多追求商业化的大片的价值。《蝴蝶》这部电影给我们观众留下了一个可以无穷无尽地描绘和想象的空间,即如同世界给我们人类留下一张空白的画纸,让我们可以无限地描绘人生;它发人深思,同时这部电影不单单只是一种教育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如何和谐相处,而且更是一部对人性、人的生命进行思考的哲学。
从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一连串丰富的、微妙的关系,这些无论是从当中的摄影画面中,还是从主人公朱利安和爱丽莎,这一老一少两代人的对话中以及他们在思想上的碰撞;他们文化言行上的差异,都能给人予无限的启示和想象,让人回味无穷。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不得不重新思考作为大学生一代的我们,审视我们的言行举止;重新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在今天所发生变化的一切;同时对当今经济信息时代人的人性和文化素养进行了反思,并对今天社会上人性堕落,道德败坏,生存环境污染严重,社会局势浮动种种现象产生了层层的疑问。
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全体国民的人文素质、文化修养与当今世界上许多先进的民族相比差距到底有多大,我想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
因此,我不得不说《蝴蝶》这部电影应该是帮助我们人类重新好好反思自己一切行为和反思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最好的引导“老师”之一 。它可以称得上是法国出品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感性和理性、人性与丰富内涵哲学的'完美的结合。它为我们传述了朱利安于爱丽莎这一老一少的两代人共同去寻找一种在阿尔卑斯山脉中稀有的蝴蝶“伊莎贝拉”,老人朱利安为了完成死去的儿子留下的遗愿,女孩爱丽莎为了寻找失去的母亲,而走在同一条寻找的路上。整部电影以“寻找”来一步步梳理出电影本身要体现的内容,寻找并不是这部电影真正意义的本身,寻找的动力和根源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对亲情的寄托以及人与大自然相处的关系,才是本片最后要表达的真正实在的内容。电影中,我们能够从精神享受和从艺术美感上欣赏到朱利安这位老人家里无处不在的各种各样的蝴蝶标本和阿尔卑斯山脉如画如梦般的风景。更令人惊讶和兴奋的是老人家里那一扇紧闭的门里,既然然是一个精心营造的蝴蝶温室,飞舞着七彩夺目的美丽蝴蝶,就像城市中童话里的另一个迷人的世界,比阿尔卑斯山脉的天然景色更令人惊叹。影片里的取景可谓美妙无比,在那一幕幕安静的森林画面中,隐藏着许多富有情感的滋味。画面中充满着生命活力,轻柔而不煽情,我个人认为这就是本片的一个亮点之所在。
影片中处处充满着有关生活的哲学,充满着人与人之间看似平静,实则深刻的爱。例如:在出行寻找的过程中,当“伊莎贝拉”蝴蝶出现在老人朱利安苦苦等待的帷幕上时,因为小女孩爱丽莎的冒失,把蝴蝶惊飞了,老人却没有责怪她。当他们回到住处时,却惊奇地发现前段时间友人寄来的蚕蛹已经孵化,爬上枝头的竟然是蓝绿色的“伊莎贝拉”。从这我领悟到了人生有时苦苦寻找的东西,其实就在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去在意它罢了,就像命运和幸福往往就在我们的手掌上,只等我们去发现。
整部电影虽然对白不多,但都是耐人寻味的,一老一少,一问一答,整篇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对话,语言清晰、质朴、富有哲理,可以让人全神地舞琢磨、去品味,而从中获得更多新的收获和更哲学的启示。例如:小女孩爱丽莎看到一个男人强迫女友和他共同滑翔来表示爱的情景时,小女孩问:“什么叫一根绳子维系的爱情?”老人则答:“当爱情需要证明时,那它本身就不存在。”;在山上歇息过后,小女好问“为什么有富人和穷人呢?”老人则答::“平等、自由、博爱的口号虽然叫起来叫得响亮但实施起来却没那么容易的。”;还有如小女孩问:“什么是永远?”老人却答:“永远,只是……一秒……一秒……一秒……”。是啊生命永远是一秒钟,加上一秒钟,在加上一秒钟,滴答、滴答……地进行着,诸如此类,人生的经历和哲理就是这样在对话中简单清晰的进行了阐释,展示在我们面前。
如果要从对白内容上来谈开,我不得不称赞它的精美、质朴。影片中的那几段对白都让我印象深刻,思想共震。从许多次的对话中,我们虽然能看出老人朱利安和小女孩爱丽莎都是富有生命活力,个性鲜明的人物,但我我们很难用一个具体的词语来完全概括他(她)的形象。他们的对白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尤其是当中有一段是老人和小女孩坐在横木上聊天的内容,更令人产生心灵震撼。老人给小女孩讲关于死亡的事情,在我们看来,一个老人对一个小女孩说死亡似乎一种很荒谬的事情,不如我们先来回忆一下那对对白,朱利安老人说:“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死亡来临前是不会先敲门的,许多人都以为能用生不朽地活着,可谁也不能确保自己能说完最后一句话……,生命永远是一秒钟,加上一秒钟,再加上一秒钟,滴答、滴答、滴答……”。生命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去珍惜它,把握它,感悟它,握紧每一秒。我们应该清楚,这里的死亡只是一种包装,盒子里盛满的是对生活的忠告,其中对于人生的思考自然不只是老人的专长,孩子也会。这样“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说完最后一句话”的 情况,死者如此,生者亦然。同时,从登山者小屋告别后,爱丽莎提出了如何才能有钱的问题,朱利安的回答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这里我想,没有人能保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日进斗金,但是认为精神上的富有,可不是金钱多少可以度量的生活状态。在寻找“伊莎贝拉”的路上,我认为这一老一少两个人比其中任何人还要富有的。影片最后在小女孩爱丽莎和老人朱利安:“哈哈……”的笑声中逐渐走向结局。
看完《蝴蝶》这部电影,整个影片在我的思绪里犹如一条从山间流过城市流向我们心田的小溪,波流玩转,上空飞过一对“伊莎贝拉”……影片从一开始到结尾都确像一条漫游的小溪,即便故事开始在巴黎,也只像溪流流过村庄,熙攘却不喧嚣,把清澈、舒缓、甘甜、沁心这些形容溪水的词语用于这部电影,恰到好处,感觉一点也不牵强,然而属于溪流的故事,本来就属于天地自然,无论是影片中的人物,还是我们全人类各自之间、与自然之间都应和谐相处,做到“天——地——人”三才合一,这才是整个自然界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