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观后感模板

关键词: 花木兰观后感,花木兰感想,花木兰心得
泽璇0 分享 时间: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故居、出生年代,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花木兰观后感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花木兰观后感模板1

自从《花不兰》的电影上映后,一直都想去看,想看看“赵薇”演绎的花木兰,想知道这个电影版由中国人自己拍摄出来的花木兰到底会是什么感觉,终于在昨天如愿看到了这出电影。看完后内心对于花木兰的牺牲多了许多的不舍,真是造物弄人啊!

论情义与气概,巾帼决不让须眉,虽然少了女性的娇柔,但饱含着女性的细腻感情。夫女之间的惺惺相惜,兄弟之间的默契合作,两军对垒中的严明与关切,班师回国后的积极隐退归乡,赵薇版的花木兰,将人物的心理与感情演绎得丝丝入扣,直接表达出了花木兰在她心目中的形象,富有胸襟且真挚而至情至义,荡气回肠且又幽远。

牺牲,花木兰在这电影版中的牺牲是巨大的,十二年的军旅生活,对最爱之人的离别,对累累功勋战绩的放弃,她几乎放弃了太多,但是细想起来,这么多的牺牲也更彰显出这个传奇式的女英雄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与其的完整性。内心的世界虽然希望花木兰与赵文泰能在一起,但电影中的这个不能达成的结局更让整个故事更有滋有味了吧,或许赵文泰的放下也正成就了花木兰!

花木兰观后感模板2

这天,我们看了一场电影——《花木兰》。

最后一节课是晚自习,一个长达一个小时的一个语文课,但这节课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丰富有趣的。在学校看电影的经历,再一次发生了,这感觉好极了。

小时,我就能随口背出“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电影花木兰跟学过的这首诗并不太相像,但也无妨,最终都衬托出花木兰的英勇。看到这个电影,我脑海中浮现出“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巾帼不让须眉”这类的话。

电影中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木兰家的祖先显灵和小龙木须,小蟋蟀。他们的加入自是好的,让传统的情节发生了改变,故事更是一波三折,丰富了内容。切合我们发挥无限的想像力,突出主要人物。木兰的小马阿汗,它是一匹多么通人性的马啊!当然,这些动物的加入也大大增强了影片中的趣味性。

当然,我还不忘说这篇影片的中国元素。其实,我认为最具有我们中华文化元素的是影片的主人公---花木兰。花木兰所穿的衣服,她的行为举止这也是中国元素。最明显的,当属那古代的建筑以及古代庆祝的方式,如:舞龙舞狮。

这部影片让很多人认为影片中的木兰很吸引人,也许是因为她有时做事也会出错,也生活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年代,这让人觉得她是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的人,很真实。看完这部影片,我更对花木兰这一形象而歌颂。我并不知道是不是有这么的一个人,但是,她的精神却会被我们传承下去。你的执着,你的忍耐,你的不屈,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花木兰观后感模板3

古人早有云:“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则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千年,至今我们都对这位名叫花木兰的女子万分崇拜。去年学校播放了《花木兰》这部电影再次展现那个英姿飒爽的女将军木兰战场英勇杀敌的情景。

看完这部电影犹如经历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久久不能平静,赵薇那真实真切的表演感染了所有的观众。影片伊始,导演故意压低了镜头,让你看到五分之四的黄土,只有一线蓝蓝的天。在如此贫瘠的土地上,柔然蛮族草菅人命的血腥,军户们承平中的闲适生活,一一展现在面前。影片只略微地用花木兰哄父亲喝酒还是喝药的细节,就交代了花木兰从小学习的武功兵法,以及对老父亲深深的爱。赵薇的演技不着痕迹,不靠美丽忽闪的大眼睛,就已经把花木兰善良勇敢的个性勾勒得无比清晰。 有不少评论批评《花木兰》中哭戏太多,而在我看来影片中无论是赵薇还是陈坤的哭都符合情节发展。

死亡成就士兵的成长,悲伤无可厚非。当花木兰率领军队遭受“毒龙”时几乎全军覆没。文泰茫茫荒漠中大声呼叫花木兰的名字。身受重伤的花木兰看着眼前这个时刻挂念,死而复生的人在嘶声力竭地呼喊自己,此时不论片中演员,还是影院中的观众激动与感动的泪水都发自肺腑。

《花木兰》整体气氛是悲凉的,木兰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纠葛和战争的残酷都被一一激化。但我们仍要感谢导演在悲凉之中还能给观众

带来一丝欢笑。其实从气氛烘托上我们反而可以看出到导演和编剧的用心。如果整部影片都处于一种压抑的感情基调中,没有轻松到沉重的转变 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作轴,那么电影的整体观感也不可能如此丰满。

当然其中还是有些缺点存在的,战争场面中大部分的场景都是镜头化的一带而过,似乎很难满足观众们寻求的视觉冲击效果。导演懂得自己的优势,所以他的剧本创作没有站在一个男子主义基调来展示木兰,而是选择了女性视角来阐释我们的女英雄。他主要展示的一个女性是如何在战争中获得生存和保护她的情感的。女英雄有她的勇猛和刚强,也有她的脆弱和逃避。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充满个性,形象丰满的花木兰,通过女性特质与女儿心理来展示战争的残酷,并且我们也能看到儿女私情在国家利益和反战情怀中表现出的不同表现。

130440 81